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说周易“洁静精微”是什么意思?

(2014-03-30 10:55:17)
标签:

文化

分类: 周易
 
出处
 
源出《礼记·经解》:孔子“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软厚,诗教也; 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乐,乐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属词比事,春秋教也。”
孔颖达《礼记正义》:“易之于人,正则获吉,邪则获 凶,不为淫道,是洁静。”“洁静”,言《周易》是教育人们从善去邪的沽静之道。“精徽”,精深微妙,言《周易》阐明宇宙万物变易之理,精当深奥,广大悉 备,无微不尽。《周易·系辞上》:“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以正,一以言乎天地则备矣。”夫《易》圣人所以能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 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朱熹注:“研犹审也;几微也。所以极深者,至精也,所以研几者,至复也。”说明《易》因其穷极深奥的抽象 理论,研究极其细微的运动变化,所以能开通人的思想,判定天下的具体事物。一说“洁”即“度量”,认为易教以“洁”,就是齐之以数,准之以数,教育人们体 会领悟象数相依存的连贯性,从而穷理尽性,格物致知。[1]

南怀瑾之论

现在我们先说古人对《易经》的重视。《礼记》的《五经解》这篇文章中,提到《易经》这门学问时说:“洁静精微,易之教也。”据说这是孔子整理《易经》以后所作的结论,对《易经》的评语。“洁静精微”这四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它的含义却是很广。“洁静”包括了宗教的、哲学的含义,就是说学了《易经》这一门学问,他心理的思想、情绪的变动,是非常清洁而宁静的。“精微”两字则是科学的,所以学《易》的人,要头脑非常冷静,我常常将我的经验告诉年轻的同学们:“晚上不要读《易经》。”他们不大相信,因为老辈们说《易经》可以避邪,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易经》。有的人生了重病,枕边放一本《易经》,就可把鬼赶跑,又说《易经》一读,鬼神都不安,所以夜里不读《易经》。而我却最喜欢夜里读《易经》,可是夜里一读,就完了。以后史也就不敢读了,因为夜间一读《易经》,一夜不能睡觉,越研究越没完,一个问题找到了答案,同时又会发现另一个新的问题,这样不断发现问题,发现新的道理,研究下去,不知不觉,就到天亮了。所以深深体会到古人的“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一个春天过去了都不知道的情景。为什么时间过去了都不知道?因为研究《易经》需要二个非常冷静的头脑,非常精密的思想,所以《易》之教,是“洁静精微”,这是孔子对于《易经》的评价,有如此之严重。
  但是在《五经解》中,对《易经》也有反面的批评,怎么说呢?它说《易经》的流弊是:“其失也,贼。”就是一个“贼”字。学了《易经》的人,如不走正路,旁门左道,就贼头贼脑,鬼头鬼脑,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一套,拿起鹅毛扇,就扇起别人来造反。这是我们自己文化中对《易经》最好的评论,一个“贼”字的断语下得非常妙。
  历史上汉朝的王凤、唐代的虞世南(唐太宗的宰相,创业时的“秘书长 ”,他私人的好朋友)推崇《易经》说:“不读《易》不呆为将相。”不学《易经》的人,不能作一个很好的宰相,亦不能做一个很好的大将,推崇《易经》有如此的重要。
  我们知道了这些以后,至少可以鼓励自己,对于老祖宗留下来的这部书,到底画的是些什么名堂,非要弄个清楚不可。譬如有人认为房子对面有一个什么煞,就到街上买一个八卦回来,在门口一挂,好像就可以保险了,这中间窨有什么作用?有没有这种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