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之旅2-宪法丘

标签:
白人种族隔离政策宪法法庭曼德拉南非旅游 |
分类: 随笔 |
来到南非正式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宪法山,这是一座新建的传播人权思想的园区.作为约翰内斯堡内城振兴项目之一.它包含了原有的3所监狱,其中一所是基地中原来的女子监狱。这些旧建筑以及一幢新建的宪法法院.构成了一处生动的博物馆和展览场所。
(用多种文字写成的宪法丘的字样)
南非人民争取人权曾走过一段艰难的历程,回顾如下:
南非从英国独立
独立日:1910年5月31日(曾参加大英国协,后脱离)
1991年以前,南非採行种族隔离政策,遭受国际社会的攻击与经济制裁,国际地位极为孤立(但我们为了种种因素而和南非保持友好关系···应该算是友好)
种族隔离制度是以1910年代的「原住民土地法」作为开端。由于广泛的使用而被执政的南非国民党(National
Party)予以强化。接受差别待遇的黑人有2500万人,印度人约有90万人;但是白人只有近400万人。南非共和国的政府说法是:「南非共和国是一个多种族国家,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习俗皆有所不同,言语也有所差别。让各民族各自发展,并不是种族隔离,而是各自发展。」但是明显的白人掌握政治经济的权力,有色人种成为廉价劳动力的来源;其中的黑人多在白人拥有的农场工作,但是只拿到白人十分之一的工资,而且工资通常无法养家;也有不少黑人失业。
南非的种族隔离法律分类以四种人为分类:白人、有色人种、印度人与黑人。其中有色人种为早年白人移民与黑人结合所生的混血子女的后代;印度人包括所有来自印度次国内的印度教徒、锡克教徒、穆斯林(含巴基斯坦人)和其他教徒。由于当时中华民国和南非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从1970年代起,来自中华民国的华人在种族隔离场所也可以享受与白人相同的待遇。
具体实践上,南非种族隔离制度防止了非白人族群(即使是居住在南非白人区)得到投票权或影响力,将他们的权益限制在遥远得可能从未访问过的家园。教育、医疗和其他公共服务有时被声称是平等隔离,即为白人和非白人提供同样的、但彼此分开的服务,但事实上非白人族群可得到的只是非常次等的公共服务。
(宪法丘门口象征南非人民前仆后继争取民主自由的雕像)
1940年代后期,南非的种族歧见日益严重,「种族隔离」成为南非的政策,黑非洲人不能和白人交往(甚至同车同椅都不行)他们的生活都受到歧视。1960年代,南非内部出现反对种族隔离政策的骚乱和斗争,更引发国际社会的攻击与经济制裁,1989年戴克拉克担任南非总统后,便释放反对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的曼德拉,并且于1990年解除戒严;1991年南非共和国废止人口登记法、原住民土地法与集团地区法,在法律上取消了种族隔离政策。
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参观了宪法丘.这里曾是No.4旧监狱的故址,曾经监禁过许多南非政治人物的旧监狱,现在连同宪法法庭,一同开放给大众来参观。宪法丘的旧监狱可说目睹了一个世纪的南非历史,没有参观过监狱博物馆,谁也不会了解在这里的日子有多黑暗。
在博物馆面让人惊讶的有处罚顽劣份子的禁闭室黑洞,据说,曾经有犯人在此室待了一年,每天关二十三个小时,只有米和水或没有任何东西。而监狱中的明星住客自然是曼德拉,他是拥有自己的一间独立牢房,现在在他曾住的牢房中有解说牌和电视拨放曼德拉的纪录片。而另一位明星甘地则曾在此住了七个月又十天呢。
(和导游一起进入监狱原址)
(这就是黑人的监狱,里边的雅座是两位老大的位置.右手靠近老大睡的两个人是老大的"宠妃",左边的是通铺,十几个人挤在一起,右下边的两个人是新人他们靠近马桶睡,负责倒马桶.老大的位置一般是资格最老的犯人,当然也有竞争上岗的可能.在南非的监狱里同性侵犯的问题到现在也是比较严重的,不久前刚有一个中国学生因为偷窃入狱,几个月的刑期却因不堪忍受性侵犯而自杀.)
(造型独特的宪法法庭在单调的旧监狱建筑中颇吸引人的目光,大门上的木雕刻着宪法中赋予人民的二十七种基本人权,精巧的设计、僕拙的手法,让人看了就很感动。)
(宪法法庭是南非的最高法庭,一般的罪犯不会在这里受审,这里通过的是关于人权的法案,诸如,废除隔离制度,允许同性恋结婚等等,所谓宪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所谓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机的约束力和强制力;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上图为同声传译室,南非官方语言是11种,所以在开会时有11个翻译在现场进行同声传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