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心灵援助为什么要进行经典教育?
(2008-12-20 21:31:40)
标签:
理解力记忆力文化教养科学教育经典诵读中华教育 |
分类: 国学 |
|
|
|
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记忆犹如电脑资料的输入和保存,理解犹如程式的设计和应用。没程式空有资料,则资料是死的,没资料空有程式,程式却是虚的。二者缺一不可,但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一至三岁即有显著的发展。三至六岁,其进展更为迅速,六至十三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至十三岁为一生记忆力之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往往二十岁以后,心境一不平衡,便有趋下的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零岁开始酝酿,一至十三岁总是缓慢上升,十三以后方有长足之进展,十八以后渐渐成熟,但依然可因为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
提倡儿童读经教育,即是要利用他儿童期的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反覆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你不准备些有价值的书让他背,他就只好背小学课本,甚至背电视广告。而且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顶峰,一辈子维持在较高的水准上,一生都受其益。过了这个时机,永无翻身之地。好像一个弱视的小孩,过了十五岁,再去训练,效果甚微,勿错过了时机! 有些人认为理解才重要,认为叫一个不理解文意的人背书,是不应该的,认为那是‘填鸭’的教育,所以特别讥之为‘死背’‘食古不化’而反对之。 殊不知,该‘死背’的时候,就须‘死背’,应‘食古’的地方,就须‘食古’,这正是合乎人性的教育。他如果善于背而给他背,他很自然就背上了,怎可说是‘填鸭’呢?‘填鸭’,是鸭胃小,吃不下,硬填,填了不消化,现在,儿童背诵的能力强得很,好像一头有四个胃的牛,给他‘读经’,应该比喻为‘填牛’!填多了,他慢慢‘反刍’去!你现在不给他好好的‘吃’几本经典,正是‘饿牛’,等他长大了,一点本领也拿不出来。所以这时不给儿童背诵,正是浪费他的时光,遏止他的成长。反之,如果理解力发展未到时机,硬要他‘理解’,就像现今的科学教育,教材太深,超乎正常学生的理解力,又加上参考书和联考的推波助澜,造成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的儿童青年‘怕’数学,‘怕’科学!不能吸收而硬逼著他学习,学生本人和全家人都为了数学科学教育,生活在恐惧痛苦中,长达六七年之久,这才是真正的‘填鸭’元凶呢!真希望我们的科学教育学学美国,把数学科学教育降低两三年程度,使人人喜好数学科学,养成喜欢思考的习惯。我们初中高中的数学科学知识实在太深,平时生活用不上,而其高度又不足以参与发明创造,变成两不著边!其实一个民族要迎头赶上科学,恐怕不是教一般人在课程上塞得很多就可以的,而是要出‘天才’,有创造性的科学家要靠天才,我们应在发现并培养科学天才上努力,方是正途。一般人所需要的是逻辑,而我们高中教育没有逻辑,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想要以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演算来训练思考力,但学那么深的数学理化,又要求解题速度,刚好不能培养其思考的习惯,只有令他在学校时以解题技巧取分数而已,只令他害怕思考而已。此‘科学填鸭’之过也。 所以,在儿童时期,让他在语文学习上‘死背’‘食古’,犹如电脑之输入资料,愈多愈好,选择愈珍贵的愈好,‘食古’多了,其中自会有所酝酿发酵,将来他理解力发展到了,或生活经验的时机恰合了,自然‘活用’出来。生命是难以测度的,你安知‘食古’一定‘不化’?依认知心理学家的观察,记忆多的人,其理解力也相对提高,其想像力也比较丰富,我们当然不能像考数学这样确切判定他一定懂还是不懂,也不能像实验室实验一样预测他什么时候能用得上,甚至怎么用,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的是:预备著总比不预备好,宁可预备了而不用,也不要等到要用时,一无所有,事到临头,只凭原始的一点聪明,因著剌激而反应,常不免慌乱失据,窘态毕露! 以上是从‘懂不懂,有用无用’的角度看,说经典教育是可以暂时不懂,但将来却有大用的,以破除当今偏颇的教育思想,若再进一步说,光从‘用得上用不上’的角度来衡量经典教育,也还是不对题的,让一个儿童接受经典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薰陶,是要他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使他的生命陶溶出某种深度,以维护人性光辉,以提升人格品质,以造就人才,以陶铸大器,这是人类天经地义的期盼,这是教育主政者以及所有教师所有家长的责任!现今社会上校园中问题青年问题学生愈来愈多,大家都知道,原因不是出在经济上,也不在聪明不聪明上,甚至也不是知识够不够的问题,而是文化教养的问题!文化教养之出问题,其来已久,病怎么来就要怎么去,我们社会必须重植文化之根!而植文化之根的最简易可行之策即是教儿童读经,使他及早有文化的浸润。这种工作,虽然不一定能立竿见影,但这却是一个有忧患意识的知识份子,一个谋国以忠的政治家所应慧眼洞见的远谋!有些现代人的心态,凡不能一时见效的,就等不及,凡不能供将来耍嘴皮争名位的,就认为没有用,这是社会风气的浮浅,是人间世的衰象!凡此等陋习鄙见均须淘滤净尽。 |
上文强调了儿童背诵经典的重要性与合理性,我们虽然可以把整个读经运动缩减到六字真言"小朋友,跟我念"这么简单,但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不去努力,坦然告诉告诉孩子,现在你不理解没有关系,你长大就明白了.
试问大家能心安吗?
如果我们自己对圣人的意思没有一点理解,我们是不是在欺骗孩子?孟子曰:以己之昏昏,欲人之昭昭难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