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谈中医

(2008-09-16 09:36:12)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学

前几天和朋友谈起中医和命理学的关系,关老师特别为一个得肺病的朋友设计了一串手串. 我们从中医的历史聊到把脉,以及和生辰的关系及调理方法,颇有启发,纪录如下,送给各位易友.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的一部分. 遗憾的是,当六味地黄丸在日本改称六神丸,一种药出口额是中国全部中药出口额的总和时,我们才看到了他的重要性. 而今,全国有中医资格证的是25,其中真正的中医不过3.200年前,全国80万中医,3000名西医.为了让中国西方化,西方政府利用其政府公信度,宣传中医不科学.国内一些文人也跟着起哄,比如鲁迅,在他的文章里就嘲笑找蟋蟀作药引子,要分公母,要找原配. 近代在西方出了一本书叫<百年谎言>,化学会使人类更美好是巨大的谎言,西方政府早就知道,其论点在抗生素,激素泛滥的今天,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回看已经过去的中国100年有四次反中医的浪潮,五四最凶, 属这次最小.其效果相反,本来往年国家投9亿,今年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真正的振兴要靠民间,一下投了90亿.

 

中医是从实践中来的,尝百草的神农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 中医认为人的七情六欲是致病的原因,现代科学也证明,人生气时产生毒素,人在不良情绪下也对身体有直接的影响。据统计,人类有70%处在亚健康状态,70%处在过劳死的边缘,现代医学的实际作用不是让人活的更长,而是死的较慢而已。人在死亡的时候,怒目圆睁的是50%,微睁的是30%,闭眼的是20%,有很多人要注射软化济才能闭上眼,这就是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里看到的死不瞑目,自己认为死的不值。侯耀文59岁去世,他是睁着眼睛去的,如果他是85岁去世的话,必定是泰斗,而现在的称号呢,却只能是人民艺术家。他去世前的最后一场演出,面有红光,脑门放亮。中医里有讲,浮华在面者,半年内必有性命之忧。我们现在又有多少朋友面色和他很象呢?笑并不能治百病,高秀敏,马季都并非高寿。

“不知死有何惧,不知生有何贵。”都知道中医能养生,但人们普遍认为,会中医的,尤其会把脉的,是胡子那么长的人才会的。真的那么难吗?

1.把脉为什么要掂东西?

因为要患者的手与心在同一个高度。把脉讲究同身寸,给瘦小的人把脉,手要夹紧,给孩子把脉不能三个手指一起用,要用一根手指,一步步来。另外,把脉时要食指不离寸。

2.自己怎么给自己把脉?

自己给自己把脉时,手要掏过来,这样,寸,关,尺的位置不会变。要食指在上。

3.脉的基本定性是什么?

是阴阳,寒热,虚实,表里。

60次以下是寒,通常会发冷,手脚冰凉,后背冒凉气。叫迟脉。体寒不利于吃海鲜(闹肚子也经常因为体寒),较容易得肿瘤。所以运动员的心跳慢并不是健康的标志。

90次以上是热,症状与寒相反。容易得消渴症(糖尿病),及神经病。

脉弱为虚,称细脉,细弱游丝就是称这种脉象的了。

脉强为实,称洪脉。只要你搭上脉,身体状况就出来了。

4.寸关尺是什么意思?

寸:左手 心       右手肺(皮肤,呼吸系统)

关:左手 肝       右手脾

尺:左手 肾(阴) 右手 命门 (阳)   

肾阴虚的人,腰酸,骨头,头发,耳(肾开窍于耳)会有问题。

肾阳虚的人,会腰疼。

肾是人的本源,人老腿先老,先会耳背。肾亏分阴阳,一定不能瞎吃补肾的药,比如六味地黄丸只补肾阴,吃多了,本身体寒的人会更寒,容易得乳腺癌。

5.把脉受环境影响吗?

外边冷,脉会迟,为的是减少热量丧失。

外边热,脉会快,为的是加速热量排除。

 

说了这么多,中医和易经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怎么治病呢?

比如心脏病,胸闷,气短,心慌,属火,是离卦。中医讲究是同色同补,西红柿,胡萝卜红色的,能补心。大喜伤心,临床上,二次心梗的治愈率是0,很多人出院时容易二次心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话一定少说,了解此中道理的人宁可吓唬不能恭维。 根据命理学,建议送一串红色的手串,让其调心,补心。

 

写到最后,感慨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而自己是门门知道个皮毛,如佛所说,84000法门都可以得道成佛.可惜自己还做不到一门深入.其实一个人一生要掌握很多知识的窍门只有一个,那就是一次不要学很多知识,看透一本书就好.都知道,命理学是一本<渊海子平>.而学中医呢? 一本<黄帝内经>,问我们自己老祖宗说的话我们又懂了多少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营销随想
后一篇:易学歌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