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代银锭[转]

标签:
广平银锭南宋银铤元代杂谈 |
分类: 钱币收藏:一般资料 |
宋代白银一般都被铸成银锭的形式,大多是船形和束腰形。银锭名称上有两种:“铤”和“锭”。银键一般中间微凹而四周起棱成郭,中间都有同周边相对平行的纹路。银锭成色有渗银、真花银、肥花银、煎销花银和花银五种。按种类分可归纳为两种:一种称为贡银(分上供银、进奉银两类),另一种称为税银。北宋时以贡银见多,南宋则以税银为多。南宋的税银有纱价银、经总制银、经总银、
经制银、出门税银、出门客税银、京销银等。 北宋银铤绝大多数为平首,微束腰,面大于底,多数自铭五十两,实重2 000 克左右。从铤上题铭的内容看,其性质均属于上供和进奉,计有纪年、上贡部门、 上贡缘由、重量、负责官员的职位和姓名。南宋银锭按重量分为几等,上贡银锭分五十两、二十两共二等。后期因流通需要,出现大、中、小三等银锭,为五十两、 二十五两、十二两半。其形制为弧首束腰,中央微凹,面四周有纹,有的周围起突棱,首部厚于腰部。五十两重为1 893?2 000 克,二十五两重为914?1 000克,十二两半重为487克左右。 宋代银锭上多有阴文戳记,均为制作银铤的作坊地址、字号、铺号、工匠姓名与银的成色、重量、用途等。宋代银锭上打印戳文,并不是单纯为了防止工匠作弊,也有制作铺户和工匠昭示其高超技术和信誉之意。北宋银锭存世较为罕见。 http://www.gooking.net/bbs/attachments/month_1010/1010200026ba44e7e4be6533a5.jpg 南宋长街广平桥南银铺 刘家十两银铤,重379.4克, 2006年拍卖底价:5 000 ~ 6 000 元 http://www.gooking.net/bbs/attachments/month_1010/1010200026ec70a0019ac1d2ff.jpg 南宋真花银十两银铤, 重392.4克,2006年拍卖底 价:4 000 - 6000元 http://www.gooking.net/bbs/attachments/month_1010/1010200026349420c757dca912.jpg 南宋京销铤银十二两半 银铤,重453.4克,2006年拍卖底价3 000- 5 000 元 http://www.gooking.net/bbs/attachments/month_1010/10102000261471624c6da311d2.jpg 南宋霸北街东十二两半 银铤,重426.7克,2006年 拍卖底价:3 000 ~ 5 000元 |
收藏 分享
|
|
我就这样儿.....爱咋咋地......
|
明代银键两端翅得较高,束腰处也相应翅起,早期主要有圆首束腰形,中晚期的主要形制是扁马蹄形。银锭底部蜂窝状的孔小,有饷银、
赃罚银、税银、俸禄、镇库银等几种。铭文绝大部分都是铸造成型后镂刻上去的。银锭重量分为五十两、三十两、二十两和十两4种。还有
少数专门为贮藏特制的重达五百两的大银锭。也有各种重量不等的小元宝。 明代银锭通常刻有详细的铭文内容,多为地点、时间、用途、重量、 银匠名、监铸官名及押运官名等。其中以田赋折银为多见,税名有金 花银、谷浦、秋粮折银、禄米掀艮、轻赍银等。 银键和散银的重量不划一,成色也各有差异,每次支付时都需用秤称分量和鉴定成色。大量存世的是民间铸造的小锭,形制和铭文都不规范。五十两官铸税锭存世量少。 http://www.gooking.net/bbs/attachments/month_1010/1010252355e751600ee6dc86e6.jpg 崇祯三年吉永丰县轻赍银五十两 银铤,2003年成交价:66 000元 http://www.gooking.net/bbs/attachments/month_1010/1010252355679a2b746c8533ff.jpg 明代直隶常州武进县景泰 五年秋粮折银五十两银锭, 重1980克,2006年拍卖底 价:200 000 ~ 250 000元 |
收藏 分享
清代,银锭开始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因重量不等,所以按“两” 为主要的重量单位,故又称银锭为
“银两”。清朝用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代前期的一百多年间,称重计用以银锭为主;第二阶段是自嘉庆至咸丰的五六十年间,在中国广为流通外国银元,银
徒已成为中国的通用货币;第三阶 段是清末光绪至宣统的三十多年间,自铸银元与银两并行。 清朝的银两多以马蹄形的元宝出现,故亦称为“宝银”,又可分为大锭、中锭、小锭,通称“银块”或“银锭”,此外还有散银。 清代银锭上的文字大多是戳记,而且多为阳文,有的阳文字口较浅,有的则相对较深,这是在银锭冷却程度不同的情况下将字打上去的结 果。阴文由银匠镂刻,但很少见。铭文一般有铸造时间、铸地和铸造机构及重量、匠名等,并分成几段。 在清代银锭中,比较多见的有地丁税银、厘金银、税银、盐课银等数种。 http://www.gooking.net/bbs/attachments/month_1011/1011010007b05edee18c186e47.png 清代嘉庆十二年三月万州和炉五十 两银锭,重1 810克,2006年拍卖底价:20000-30000元 http://www.gooking.net/bbs/attachments/month_1011/10110100079b44804950f8e5de.png 清代山东增记五十两银锭,重 1 830克,2006年拍卖底价:10 000-15 000元 http://www.gooking.net/bbs/attachments/month_1011/1011010007fe6abb50f6d843cf.png 清代湖北天门县光绪三十三年七月 官钱局五十两银锭,重1860克,2006 年拍卖底价:10 000 ~ 15000元 http://www.gooking.net/bbs/attachments/month_1011/1011010007980b2a0add6cfb4a.png 代江西万年县光绪 二十五年五月匠余顺五十两 银锭,重1 860克,2006年拍 卖底价:10 000~ 15 000元 |
后一篇:中国银锭的要素[zh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