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道全
杨道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36
  • 关注人气:4,4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悬疑话剧《无人生还》(图)

(2008-03-26 20:23:16)
标签:

原创

剧评

话剧

《无人生还》

上海

话剧艺术中心

娄际成

曹雷

分类: 戏剧评论

解读悬疑话剧《无人生还》

 

文 / 杨道全

 

    根据著名英国推理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原著《十个小黑人》改编的悬疑话剧《无人生还》昨晚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搬上首都剧场的舞台,观众在屏气、埋首、闭眼和惊叫中看完话剧。散场时,观众簇拥在一片嘈杂的议论声中走出剧场,大家都被悬疑带来的紧张和兴奋裹挟着,并将这嘈杂的议论一直延续至街上,而后四下消散于夜色中,带着满足各回各家。这一场景成为昨晚演出的一个延续或是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解读悬疑话剧《无人生还》(图)

 

    悬疑是一个极具娱乐的手段,人们在悬疑的氛围里寻求刺激,历练智慧,怕者怕得津津有味,执着于探究的智者们则得意洋洋,一个个俨然福尔摩斯,皆大欢喜,这就是悬疑作品的魅力。悬疑作品不同于恐怖作品,恐怖作品以刺激人的感官为要旨,悬疑作品则有推理的意趣和智慧的把玩,悬疑作品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受到喜爱和欢迎。从昨晚观众的反响可以看出,《无人生还》讨人喜欢。

    话剧《无人生还》的场刊很有意思,它除了介绍演职人员之外,对剧情没有片言只语,只把一首童谣放在上面:

 

    十个印第安小男孩,吃完晚饭去喝酒,呛死一个没法救,十个只剩九。

    九个印第安小男孩,半夜不睡悃又乏,一靠枕头就倒下,九个只剩八。

    八个印第安小男孩,跑出家门做游戏,丢下一个命归西,八个只剩七。

    七个印第安小男孩,劈柴砍木不顺手,斧劈两半一命休,七个只剩六。

    六个印第安小男孩,惹得黄蜂乱飞舞,飞来一蛰命呜呼,六个只剩五。

    五个印第安小男孩,惹是生非打官司,官司缠身直到死,五个只剩四。

    四个印第安小男孩,结伙出海遭大难,遇上青鱼难生还,四个只剩三。

    三个印第安小男孩,动物园里遭祸殃,狗熊突然从天降,三个只剩两。

    两个印第安小男孩,太阳底下长叹息,擦枪走火躲不及,两个只剩一。

    一个印第安小男孩,孤苦伶仃丢了魂,悬梁自尽了此生,一个也不剩。

 

    没有读过这部小说的人,光看这个童谣是很难对这部戏建立起大概的了解的,甚至还被弄得云里雾里,被带进悬疑的沟里。《无人生还》在一阵尖锐的音乐声中拉开帷幕,舞台上是一个孤岛上的别墅的客厅,一片阴森恐怖的蓝光闪烁过后,戏也就开始了。

    首先登场的是罗杰斯夫妇,他们受到一个未曾谋面的神秘主人的雇佣,作为管家和厨子来到这个孤岛上的别墅,负责接待这个主人邀请的几位客人。

    随着渡轮靠岸,潇洒不羁的隆巴德上校、同样受雇于这个神秘主人并担任此次聚会秘书工作的维拉小姐、青年小伙马斯顿、警员布洛尔、退休将军麦肯锡、老小姐布伦特、大法官瓦格雷夫和神经科大夫阿姆斯特朗等八个素不相识的人先后来到这个客厅,他们都受到了神秘主人的邀请,他们抵达后,又都在自己的房间里发现了那首童谣。晚餐的时候,餐厅里的留声机忽然响起,指控八位宾客以及管家夫妇都曾犯有谋杀罪。众人正在惶恐之际,青年小伙马斯顿忽然死亡。这时,大家都想到了那首童谣,恐惧笼罩,噩梦由此开始。

    悬疑剧的美学特征在于戏剧冲突的紧张,紧张的引发、维持、递进直至到达顶点的高潮。话剧《无人生还》是一出艺术水平相当高的悬疑剧作品,作为一部关于阴谋和暗杀的悬疑推理作品,它的戏剧结构非常紧凑,情节紧张,而且层层递进,始终牵引住观众的注意力,把观众的神经绷得紧紧的,直到最后迷底解开,才让观众得以松弛,那种一下子被解脱放松的感觉非常诱人,这种快意只能在悬疑推理类型的文艺作品中得到。

    我们来看《无人生还》是如何来展开剧情的。

    大幕打开之初,我们完全处在一个莫明其妙的感觉状态中,台下的观众和台上的角色都是莫明其妙的。台上,那些角色都是被同一个神秘主人邀请而来,彼此互不相识,没有主人的聚会自然让他们感到莫明其妙。台下,观众虽然在罗杰斯夫妇的穿针引线下,知道了台上所有角色的身份,但他们各自的目的和关系并不明了,所以莫明其妙。

    这是戏剧冲突前的一个铺垫,莫明其妙正是剧作者想要的效果。在这个段落里,罗杰斯夫妇功能性地完成了介绍剧中人物的任务,为戏剧冲突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就在大家都在莫明其妙的时候,戏剧出现了第一次转折,马斯顿的死打破了平静,台上的角色和台下的观众在同一瞬间被紧张左右。这里,剧作者选择了一个突变来挑起悬疑的危机,使悬疑的紧张得到了很好的强化,逼使观众进入紧张的剧情旅程。

 

解读悬疑话剧《无人生还》(图)

 

    壁炉台上放着十个小瓷像。从第一次晚餐马斯顿死于非命开始,每天都有人按着童谣里述说的方式死去,每死一个人,壁炉台上的小瓷像就会少掉一个。

    罗杰斯太太莫明地死在枕边;

    退休将军麦肯锡在阳台上被人用刀捅死;

    罗杰斯去为客人砍柴取暖,被人斧劈而亡;

    抱怨个没完的老小姐布伦特在窗前被有毒针剂扎死。

    一连串的死亡,一切都在按照童谣讲述的方式进行。杀人的过程在这里被安排的井井有条,层层递进、叠加,紧张恐怖的气氛压迫剧中人物说出了一些关于被指控罪行的秘密,这些秘密的呈示为推理留下了模糊的支点,对剧作给出了逻辑的有效补充,也使得剧情更加立体丰富。观众却在紧张地观望中探究下一个死者会是谁?同时也兴奋地参与到推理中,极力想分析、察觉出凶手是谁。所有这些都是剧作的有意为之,戏剧的紧张在戏剧审美的建构中一一实现。一时间,人人自危,大家都希望能找到办法拯救自己的生命。可是海上起了大风浪,他们得不到救援也难以逃出孤岛。唯一的求生办法就是找出凶手。当他们搜遍孤岛,一无所获之时,突然意识到凶手其实就在他们中间。危险变得触手可及,恐怖感骤然加剧。幸存下来的人们彼此怀疑,彼此试探,最后紧张到谁也不让异己离开一步,饿了也忍着。这让人忍俊不住,使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跳出紧张的压迫,透了一口气。但我们并不能真正松弛下来,这只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一次调节,是为更压迫的紧张做了承受的准备。让我颇为欣赏的是,这一气口放在了最为紧张的一瞬。

 

解读悬疑话剧《无人生还》(图)

 

    观众的注意力毕竟放在台上人物的命运上,他们还来不及收住笑声,台上发生的变故旋即把观众拽入更为深重的紧张恐怖之中。黑暗中,枪声过后,大法官瓦格雷夫被打死,接下来是神经科大夫阿姆斯特朗坠涯身亡,警员布洛尔被楼上落下的狗熊铜像砸死。所有的死亡还是按照童谣的方式进行。一切的警戒一切的提防都没能阻止那最后一刻的到来,当维拉小姐开枪把隆巴德上校打死,舞台上只剩下她一人时,悬疑的扣仍未解开,就在观众百思不得其解之时,突然从空中扔下的一个绳扣引起一片惊叫。一屋的人相继在观众面前被杀。紧张恐怖把观众压迫得透不过气来。直到大法官瓦格雷夫再次出现,我们才得以明白事件的真相。原来始作俑者乃是大法官瓦格雷夫。瓦格雷夫身患绝症,他仇视那些他没能惩罚的罪犯,他要在自己死前把这些人一一除掉。他通过手里掌握的资料把这些人诓骗到孤岛的别墅里,然后按照童谣述说的方式来实施他的杀人计划。就在他的杀人计划接近圆满时,在他逼向最后一个幸存者维拉小姐的紧急关头,突然峰回路转,机智果敢的隆巴德上校将瓦格雷夫击毙,维拉小姐从濒临死亡的边缘活了下来,并与隆巴德上校坠入爱河。

    在整个剧情结构中,剧作者安排了两个假死的情节,一个是瓦格雷夫在杀人过程中为自己安排了一次假死,他的假死避开了越来越难以掩盖的真相,为他全部的杀人计划铺平道路。另一个是在生命垂危的紧急关头,隆巴德上校急中生智铤而走险,为探明真相作最后一搏,他诱使维拉小姐朝自己开了一枪。这一枪是全剧的一个重要转折,为揭密事件真相打开了豁口。这两个假死的情节安排对于戏剧冲突的发展和最后的解决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这两个情节安排的位置也都是精心设计的,都卡在了剧情的转折关头。瓦格雷夫的假死不仅符合人物逻辑,表现了这个杀人恶魔的阴险狡猾,同时它也摆脱了观众正一步步接近真相的局面,进一步把观众的视线引向迷途,有效的维持了戏剧的紧张感和神秘感,使悬疑的力度达到饱和的状态。隆巴德上校的假死则为戏剧冲突的解决奠定了伏笔和可能,为最终完成悬疑剧的审美提供了机会,因为悬疑推理的戏剧审美最终要靠紧张的释放来得到实现。最后,剧作者以维拉小姐与隆巴德上校的爱情来结束全剧,但这里的爱情不过是对紧张的一个抚慰罢了。

 

解读悬疑话剧《无人生还》(图)

 

    话剧《无人生还》不同于原小说,它最终还是有人生还的,我比较接受这样的改写,少一些残忍多一些积极温馨的东西于我们的社会比较合适,我也更喜欢温暖一些的社会属性。当全剧的帷幕合上,我们还有着很多的回味空间。

    悬疑话剧《无人生还》是以情节见长的戏剧,人物刻画相对显得薄弱,但此次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的悬疑话剧《无人生还》,演员的表演给我的印象是比较好的,阵容整齐,风格统一,犹其欣赏他们的台词功力,多年从事配音工作的艺术家曹雷的台词自不必说,老戏骨娄际成,饰演阿姆斯特朗的蒋可和导演出身的女主角林奕都让你感觉到他们舞台语言的特色和魅力。在话剧作品中,悬疑剧为数不多,悬疑话剧《无人生还》带给我们的享受和满足就显得独到而可贵。

    印象中是从去年的话剧百年庆典开始,海派话剧频频来京演出,给我们带来一次次艺术享受,对首都舞台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和丰富,我们期待更多的海派话剧进入我们的视线。

 

图片来源:新浪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