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光里的赶海人
边陲东港.赶海人
海,对于我这个内陆人来说,无论去了多少次,心中仍然敬畏而神秘。
十月四日清晨,我沿着被丹东东港市人俗称为“海防大道”的东起点,一路向南,沐浴着黄海之东的金色晨光,向大鹿岛奔去,那里距东港市区仅几十公里,路并不远。
边城东港是我国1.9万公里海岸线最北端的起点,也是这条去年刚刚全线通车的辽宁“滨海大道”的东端起点,这条公路全长1443公里,经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沿海6市21县,西达葫芦岛绥中县,是一条令我无限神往的旅行路线,梦想有一天能够自驾环游黄渤海一周,饱览长天大海无限秀色。不知这样的向往何时能够实现。
白云大桥下密密麻麻的渔船一直排到海的尽头,鳞次栉比的桅杆静静地挑起金色的阳光。每年来到这里,我都会登上一两个渔船,去体会一下船与海的感觉。有一年在船上,甲板上四处爬满蟹子的场面让我兴奋得哇哇大叫,那真是终生难忘。那些船的样子都很老旧很沧桑,船头永远贴着上一年退色的春联和残缺的福字。我想,每一条老旧的船都有着它沧桑的故事,它们是一年四季都应该得到祝福的东西,远航与牵挂又怎么可能分离!
向前,朝海边望去,大群的海鸥栖息在清晨的虾池和蟹池里,这条海岸也被当事人称为观鸟景观带。清晨的清冷让大批海鸥静静地落在池里嬉戏,可一旦附近有人声,它们就“扑拉拉”大群地飞起,让你的心情跟它们翅膀一样飞向天空!那景象真是令人开心。
许多赶海的人早已聚集在海边,摩托车在坝上面排成长长的一行。每个人身着棉袄,脚穿长筒水靴,肘上挎着一只铁网筐,筐里装着几只袋子和一只四齿短把弯头长叉。我诧异这些人这么早来到海岸是在做什么,停车一瞧,原来他们是来挖一种被称作“小儿鲜”的蚬子。
十月是蟹子最肥的季节,这里的虾蟹已经收获完毕,海滩里就只剩下这些钻到泥里的蚬子等待采撷。看到我好奇的样子,一位热心的渔民大哥当场跳下海滩为我示范,只见他弯下腰,把叉子深深地插到海泥之中将泥翻起,从中拾起三四只小小的蚬子扔进筐里。看到这个我心想,这要是挖一天,能挖出几个蚬子啊,这个活儿比我们老家刨地瓜可累得多了,最起码不用整天撅着屁股,到晚上腿还不得疼得上不了炕啊!他们告诉我,一个人每天能挖上100多斤,工钱每斤1.3元。
晨光里,长长的队伍向海滩深处走去,拍下他们金光闪闪的身影,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便是渔民们祖祖辈辈淳朴而实在的生活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特地点了这种叫做“小儿鲜”的蚬子,对那些让我享受到如此美味的人充满了感激。

1.晨光中,年轻的渔民就要起锚远行

2.长长的摩托行在海边构成美丽的剪影

3.新的劳作的一天即将开始……

4.他们的坐骑

5.一天的时间,他们要保持这样一种姿势……

6.劳动者自然的微笑

7.晚上即将收工的时候,太阳在乌云间放射出最美丽的光线献给他们。

8.这里是渔民们放置冰块的地方,以储运虾蟹

9.东港的一个入海口

10.船工在清晨就已经开始修船了

11.岸边一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