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贫富观

(2008-10-13 23:02:42)
标签:

勤劳

日子

富裕

贫困

杂谈

分类: 往昔记忆

有一种贫富观

世界名画《家》奥-席勒

 

 

有一种贫富观

 

贫与富,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观念。这个观念象一粒粒种子,往往从孩提时就悄悄地,被种在心里了。

 

不同的人,被种下的种子是一不样的,因此长大以后,所收获的果实也就不一样。这颗事关我们幸福与荣辱的种子是谁播种的?我想,大的观念是一个时代种下的,小的观念是一个家庭种下的。

 

比如,过去一个时代的贫富观,曾经是越穷越革命,越穷越光荣,消灭三大差别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脑体差别。于是我们的父辈在一口大锅里吃着并不丰盛的饭菜,拉扯着孩子们勉强度日,非但没见到多么光荣,差别也不见缩小多少。而现在,时代的贫富观念是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让人们的生活富裕起来,追求财富不再是让人害羞的事情,社会由此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观念改变着社会,观念也改变着家庭和人生。

 

我的贫富观,是母亲种下的。小时候,在那些幽暗的夜晚,我常常坐在小板凳上,听大人们拉家长。邻居们提到谁家的日子过得好,妈妈总会由充满敬佩地赞叹道:“看人家多能吃苦,多能干哪!”因为这是妈妈说的话,因此,勤劳的观念,就深深地种在了我们的心里。在那贫困的年代,妈妈常以东院那个好吃懒做的郝老根当做反面教材,时刻用行动和语言告诉我们,懒惰只会贫穷,好日子是辛苦换来的。当时还在上学的姐姐们星期日从来没有休息过,不管年龄大小一律要同爸爸上山砍柴,哪怕一捆柴只卖一毛钱,也不会吝啬力气去做!尽管日子是那么难,妈妈却从不怨天尤人,她一心想着的,就是凭自己的劳动养活全家!

 

妈常说:“穷,肯定是过日子方法不对。”姑姑家常常刚到春天家里就无米下锅,于是东家借一瓢,西家借一碗的,几个孩子饿得面黄肌瘦。妈妈从这样的事例告诉我们,过日子不仅要能干,还要有算计。一家人一年需要多少口粮,有多少缺多少,得趁早挣出来,不然全家人就要喝西北风。上山采磨菇,妈采的一定是最多的,给玉米地薅草,她一定是最快的,因为她的手里关乎全家的生活。姐姐刚上大学的时候,沉重的学费压力难以靠干活就应付得了,妈妈冥思苦想后,便在全村第一个厚着脸皮站在街口卖菜,脸被终日的山风吹得黝黑。人家对妈妈说:“都是些丫头片子,念什么书啊!”可妈不听这个,妈认定了自己的孩子都得念书,只有念书将来才能有出路。她“恶狠狠”地对我们说,你们哪个不念书,就得下地干活。晚上我们写完了作业,全部要帮妈妈挑菜、绑菜。在妈妈的“威逼利诱”下,孩子们接二连三地考上了大学。这样一来,妈妈的压力就更大了,整天想着怎么能抗过这样的困境,她用仅有的积蓄第一个在村里开个小卖部和小旅馆,和爸爸每天忙着上货、卖货、烧水、热炕,直到忙到夜深时分才得安歇。春节放假期间,每个孩子都变成了“货郎”,每晚大家将散装的蛋糕称好了装在包装盒里,第二天摆出来全部卖掉,赚到的钱开学后分别装在了孩子们的行囊中。

 

但那个时候,村里人的贫富观念并不相同,看别人致富虽羡慕但付不出辛苦的有之,嫉妒别人说长道短的有之,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有之,见钱眼开搞歪门邪道的有之。五大娘家不喜欢花钱让姑娘们读书,早早地把她们嫁到山沟里去,到现在日子跟过去没什么两样。六舅家本本分分地干农活,光知道从土堆里刨食,一年到头日子永远是紧巴巴的。村东头赵家生了一堆男孩子,个个是小偷和抢劫犯,两个在坐牢,一个二十几岁畏罪自杀死了……

 

不同的贫富观,得到的肯定是不同的结果。当我们的日子超越了当年任何一种想象富起来的时候,我们发现,过去勤劳节俭的观念却渐渐地远去了。思想起来,老一辈的那些观念是非常朴素而又有着深厚的根基的,应该是世世代代都应该延袭和继承的法宝。但是恰恰许多年轻的一代并不觉得勤劳是一件光荣而又奏效的事情,在社会财富的巨大诱惑面前,急功近利和心性浮躁的他们,每天都在梦想天上能够掉下馅饼,他们做老板不会,卖力气又不肯,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在徘徊和烦躁中耗着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动辄埋怨社会不公,天理不平,时运不济,不付出就想得到,不播种就想有收成,只盼能走一个后门,干一个窍活,找一个好人家,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过上自己想往的人生。这样的机会可能会有,但毕竟不多。抱怨是改变不了命运的,只有以勤劳为生活的指引,踏实地做事,平和地做人,减少对他人财富的仇恨和嫉妒,克服心态上的不平衡,使自己过得幸福快乐一些,毕竟这个社会永远也达不到财富人人平等,如果平等反而是对勤奋智慧的人们的不公平。人穷着的时候,想想自己对社会付出了什么劳动和贡献,心态自然就放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勇而不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