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忠言逆耳弱点工作方法情感杂谈 |
分类: 生活随笔 |
世界名画《鸢尾花植物》梵高
忠言为什么一定要逆耳?
古人云:忠言逆耳。这句话的意思无非是,对人有利的话,说出来不一定中听。
逆耳,就是逆心,就是心理上逆反、抵触。这样的忠言,想要给人以立杆见影的促动,大概是很难的。
要是所有逆耳的东西都是忠言,那也就好判断了,人们也不会觉得那么逆耳了。但现实却不是那样,逆耳的倒未必都是忠言,将这二个词无原则地放在一起,有混淆视听之嫌。
忠言从古至今说了几千年,逆耳的弱点始终没有改变,这就很让人若有所思。也许人类天生就不喜欢听逆耳的话,这本是一种天性。那么问题就一定出在忠言身上,如果忠言偏偏要违背这种天性,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恐怕就不是明智之举。了解了这种天性,换一种方式进言,这才是忠言的出路。
其实,忠言未必一定要逆耳。生活中,一样的话,从不同的人口里说出来,效果并不一样。一样的话,采取不同的方式说,效果也不会一样。
不是么,这两句话是对仗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时代发展了,许多良药都在人文关怀的观念之下被包上了糖衣,让人很容易地、甚至是欢欢喜喜地吞下去,同样达到了药到病除的效果,甚至比吞咽苦药效果更好,为什么忠言就不能包上美丽的外衣呢?让人听着又舒服、又催人进步的语言形式才是忠言的上乘之选!
要真正想规劝他人,必须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让人能够欣然接受,这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问题,也是一种情商。许多出色的人对他人的影响,正是以这种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行为和语言。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也许我们真的要考虑一下忠言的文化和人文底蕴了,忠言不逆耳,几乎会成为一个社会的进步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