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夏都的拖轮》美-弗拉芒克
写给负重的孩子们
六·一节,应该是所有节日中最欢快、最轻松的节日,我们可以想象那稚嫩的笑声如海啸般涌来,可爱的身影如海潮般奔来,节日的气球腾空而起……,六一节给人的印象从来就该是这样的,这正是大人们在理想中所希望的。
然而,理想中的生活是孩子们真正的生活么?一经反问,突然一下子心里感到了莫名的沉重,现实正诠释着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我们这个社会上最累、最苦、最无奈的,正是孩子们。只是,他们天真烂漫的脸上,让人很少想到他们是身负重荷的人。
他们的现实生活,是我们大人的选择,许多时候与他们自己的意志无关。
孩子的重负在于他们的书包。在每一个清晨,我们把一大堆与他们体力不相当的书本加在他们的细弱的肩上,以至于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稚嫩的双肩难以承载这样的重量,于是会代替他们拎到学校。但是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并未觉得沉重,我们对他们前途的期待早已重于对他们快乐的期待,于是对这种沉重变得视而不见。我们只看到重量加以他们的肩上,对于这些书本在他们心里的产生怎样的载重却很少考量。
孩子的重负在于他们的作业。在每一个夜晚,他们夜读,我们挑灯,有些习题有些词语他们早已经学会了,但还是写上多少遍,因为老师布置的就必须完成。写到厌烦,写到疲惫,小小的手指写变了形,早早地戴上了小眼镜。但是在我们看来,这刷刷的笔与纸的磨擦声是世界上最动人的声音,是我们快乐的源泉。我们很少看得到是否有什么东西在消蚀了他们的时间,改变了他们的心志。
孩子的重负在于他们的多学。在每一个周末,他们在我们的护送下游走于一个又一个补习班、艺术班、技能班……,他们跟着父母的脚步奔走,在疲惫与茫然间前行,他们自己也不懂得究竟还应该不应该有时间属于他们自己,该不该有其他的东西属于自己,他们丧失了自己的个性和自主的选择,成了大人们手中的玩偶。
孩子的重负在于他们身处的氛围。每时每刻,他们被我们的语言驱赶着,被我们的行为追逐着,被我们的价值观影响着,被我们的强权包围着。周测试、月考、期中、期末考、专题竞赛……,竞争战场一次次地为他们铺开,频繁的成功和失败,就潮涨潮落一样一次次冲击着他们本不坚强、本不成熟的心灵。尽管如此,我们永不满足,我们手里拿着鞭子,要求他们向同一个金字塔的尖上拥挤、攀登。他们即使倾尽全力,也永远也达不到我们的期望。
有人说,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一生早被设计好,估计他很想自己不要被生出来。孩子有没有权力设计自己的人生?我们有没有权力为他们设计人生?我有些困惑了,我们也许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有这样的资质。或者,整个社会要向他们做出解答。
在六一节这个日子,想一想孩子的负重,我们就更反省我们自己,怎样让孩子走向一条快乐幸福的道路;想一想孩子的负重,我们会更加地对他们充满感激,感激他们为社会的付出;想一想孩子的负重,我们就更加地从心底里爱他们!
六一节快乐,孩子们!在属于你们自己的节日里,尽情地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