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拥
抱 未 来

现代人,不论从事什么工作,生活节奏加快是公认的事实。特别是小人物生存状况艰难,人们考虑顾虑的事情太多。为了生存疲于奔波忙碌,很多人压力大,精神状态不佳,遇事容易歇斯底里地光火,大发脾气,甚至睡眠不好、心情烦躁。严重者几乎近于崩溃,一旦精神崩溃,心里防线垮塌,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前不久,南昌航空学院一个男性研究生身着女性丝袜和高跟鞋自杀。从心理学上讲,大多数人具有共同的认知规律和行为模式,这就是一种常态,而有极少数人心理发展可能偏离这个大多数人的规律和模式,就成为“异常”状态。
今年5月3日早晨,一个女孩在北京南三环京温商场跳楼,引发了群众聚集。原因是生活困难,家庭压力是压倒她的致命稻草,以致于不堪重压走上了绝路,血洒京温商场的地上。
那些来自农村的打工者,不堪压力,选择了爬上楼顶,砰然摔死在众人面前,出现了富士康工人“连环跳”。此类事件,屡屡发生。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人人需要“减压”。抽出专门的时间,通过专门的活动,释放自己,放松自己,才能保政有精神饱满的状态,全心全力地投入工作和事业中,否则,一切为零。
为什么有的人被工作、生活压垮?被困难压倒?在于不会“减压”,没有适时地“减压”,以致日积月累,难以收拾,造成严重的后果。但现实中,总有人不屑一顾,把“减压”归于贪玩,认为贪玩会误事。那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身体好,状态好,效率就高,效果就会好,且不容易出现失误。“减压”是必要的,重要的,必须的。
在解决了认识问题后,就需要找到有效的方式。当然,“减压”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阅读、倾诉、看电视、KTV
、旅行等等。还有人用手指戳沙子、写作、吃一些有“减压”功效的食物,可谓方法多多,形式多多。何谓妙招高招,对自己有效的、做得到的,能坚持下去的,就是高妙之招。
也有一些人有自己的怪招,澳大利亚女总理吉拉德用织毛衣占据自己的注意力,那一刻无需考虑其他种种的事务;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喜欢独自在花园里除草,调节身心,舒缓情绪,保证自己始终以端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
人的生活是多元的,生活是多面的,需要张弛有度,身体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精神才会达到高度集中。身为德国总理的默克尔,解压的方式是下厨房。
我在这里列举了一些,还有很多说不到、想不到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有不同的兴趣,只要高兴,乐于从事就会有效。有人唱歌,有人跳舞,有人踢毽,有人钓鱼,有人散步,各有所爱。我们不妨借鉴成功的模式,只要有心,找到妙招一点也不难,成功的榜样就摆在面前。

在我居住的小城承德,市区人口不足70万人。夏天的夜晚,在河边溜达一圈,成群结队的人们跳舞的、集体练习合唱的、遛狗的、钓鱼的、散步的,好不热闹,真是各有各的乐趣和习惯。也有人在室内喝酒、唱歌、打麻将、喝茶。在工作上班之余,找到了自己的爱好,打发业余时间,把注意力从工作和生活的烦恼中转移出来,得到了放松。
不论是60后、70后、80后、90后,事业和生活上的种种艰辛,让人感到有点累。人不是完人,生活不会完美无缺。病痛、家庭纷扰、事业失败受挫摆在我们面前,需要用良好的状态去应对。多一点正能量,少一点无名火,少一点负面情绪,才能“减压”成功。总之,学会“减压”,找到有效的途径、方式、方法,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活才会美好。
人生不可复制,“减压'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对自己大气一点,宽容一点。为了快乐,该玩就玩,该疯就疯,那是我们向往的境界。人生的真谛何在?在于争当快乐一族,拒绝烦恼和痛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