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拥 抱
未 来
“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这句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对于流传后世的人物、作品、故事,后人往往给予赞叹,投去羡慕,但作为普通人,对流传后世是一个诱人而苦涩的话题。

且说,作为民国时期顶尖级的女画家,传之后世的就那么几位。潘玉良因为画好和传奇的身世,成为后人谈论的热点;孙多慈因与徐悲鸿师生恋的八卦绯闻被人记起;陆小曼跟着徐志摩的诗作流传下来,人们再提到她时,把她归于交际名嫒,倒忘记了她是画家;而在民国时期大红过的关紫兰,因为长得美,才成为人们谈论的八卦。无论当年多么红,如果不是这些,她们早被后人忘记,不再被人们记起,很难流传下来。
当今世上的人们,凭职业吃饭,用业余爱好填补业余时间的空白和空闲。追求名利地位,对于身后自然想流芳百世,向往着传奇经历,向往着惊人之举,可大部分人,从学校毕业后,经过一番周折,为了生存进入机关企事业单位,成为千千万万上班族中的一员。每天上下班,拿着一份不算丰厚的工资,过着死板固定的生活。在事业小成后,混到一个男人女人,只是找一个普通男人女人嫁了娶了,过着平凡的日子。年岁渐长,身体渐衰,人生的动力难以充足。
在职场有很长的历史,业余爱好有很久的年代,但没有大的建树。心思全在职业上,为在职场能有小小的升职加薪沾沾自喜,为在业余爱好上有细微的长进津津乐道。为这些变得有成就感,为这些燃起小小的梦想,为这些开心和喜欢,把它作为一种快乐喜悦的生活状态。
几十年过去,回想起来,就剩下这份工作和那点爱好。工作平平常常,爱好半吊子功夫,想转身已经多年固定,付出的代价太多。人生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一个人。这时,人生的追求逐渐厌倦,追求轰轰烈烈到头来再没有更多的期待,最辉煌灿烂的东西没有到来。
转眼四五十岁的人,过着穿衣、吃饭、睡觉实实在在的生活,运转在人生的正常轨道。不曾有什么成为故事,不曾有什么使自己屹立在顶尖人物的行列。坚韧的生活,除了上班,还热衷于个人的爱好,有什么可以流传后世的吗?只能是一种绝望和彷徨。
即便责任感强烈,性格昂扬,斗志旺盛,如果不在所在的领域所在的行业成为顶尖人物,创造辉煌和传奇,在当时被人仰慕,被人记起,都后来流传后世,只是一种梦想。人们为流传后世活着吗?当然不是,眼前的急需的是头衔的获取、赚钱、更好地生存生活,得到人生的圆满。
被流传后世的,被后人记起的必定是那些各种名家,如:政治家、企业家、名伶艺人、书法家、画家等。他们活在后世的报纸、杂志、网络、影视作品中。当时是成名生逢其时,也是机智造就,当时会有众多粉丝。当然也有少量的人,当时不为人熟知,后来被人给予高度评价,是迟来的大红大紫。
实在是,没有什么大不了。作为普通人,只要过得好,大没有必要把事业的成功、爱好的成就与流传后世扭在一起。事实上,大部分男人女人,身世、能力、姿色、经历皆一般,并没有多少选择事业的机会,千万别把每个月挣个几千元仅够养家糊口的工作叫事业,即使把工作、爱好与流传后世扭在一起,逮着一次小胜的机会,出出多年受压抑的闷气,逼急了,顶天也混不出什么名堂,只能是自认挫折。
如今快速的生活节奏磨掉了生命应有的韵味,将会以什么样的心情面对?生活在大众面前,始终无法引起关注,是普通人的隐痛。没有因为什么让你红起来,没有因为什么让你打动大众,没有因为什么让你成名,大众也就没有什么预期,自身难免会失望,也无法打造神奇,寻找不到成功,也用不着玩人气。不能在凡俗中沉迷很深,要明白自己是什么?要什么?不能以一个名人名家的姿态,过高地估计自己。成功很诱人,要经直走向简单的理想,获得知足常乐的满足。
这个世界上有六十多亿人,有多少人能被后人记住?为什么单单追求流传后世如此高远的目标?对流传后世问题,关键看自己持什么心态!
普通人无法得到陌生人的喜爱,来自五湖四海的仰慕,虚荣心无法得到满足。工作只是功课和作业题完成就好,爱好只是积极的喜爱,激情和热忱换来痴迷,最终无法成为职业,想干就干,不会在意跟上潮流,一直坚持下去。传统意义上的普通人,梦想着另辟蹊径,只是作秀游戏,想法可以多,甚至出格,但追求流传后世根本做不到,还是不以此作为追求为好。让流传后世的鬼话真的见鬼去,还是来点实的,干好自己的事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