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22-12-05 11:00:19)
标签:

2018国庆

宣城

泾县

田黄村

旅游

分类: 旅行见闻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D2/2018-10-3  敬亭山~宣纸文化园~黄田古民居

当天近下午三点半,我们才离开宣纸文化园,前往17公里外的黄田古民居。20分钟后抵达位于素有“ZG木梳之乡”的泾县榔桥镇东南部的黄田村。

 

可以说如果当年黄田古村落不在免票名录里,恐怕至今我们也不会知道皖南还有这样一座依山傍水、设计巧妙,特色鲜明的古建筑群。

 

那天进村以后,我们首先沿着村边上的一条石板路向前,右手边是一条水流不大的清溪,后来看了百度资料才知道这条小溪叫凤子河,还有个ZG式浪漫爱情故事传说。

 

村子里保留了许多十年时期的印记,譬如门楣上工工整整写着一个红“忠”字,还有人民公社以及革命委员会的旧址也是保存完善,门楼上雕刻这一个红色五角星,五角星下刻着“MAO ZHUXI万岁”,这样的门楼记忆中非常熟悉,应该我们小时候家里的GONG农兵饭店都是这样的制式的门楣。

 

村子里的老宅院都是免费参观的,但由于那天已经临近傍晚,大多数可供参观的堂院都已经关门了。我们只进入一处有人居住老宅,典型的徽派建筑,高深宽阔的大院里,充斥着与之不相匹配的现代各色生活杂物,显得有几分凌乱,又有几分可惜与可叹,古与今,新与旧,保留或者改变,都是个矛盾。

 

最后我们来到洋船屋,这是黄田古民居中最有特色的一个建筑群,据说这个建筑群的围墙以及屋体构势仿照轮船的形状而建,整体外形酷似一艘轮船而得名。

洋船屋建筑群占地面积可达4200平方,因此在平地上是无法看出它的船型布局,只有爬到旁边的半山腰俯瞰才能一睹真容。玩了一天实在有点累了我和钱包放弃了爬山,只有大师兄一个人上去,拍了些照片,可能高度还是有些不够,只能大致看出洋船屋的整体轮船造型的大致轮廓。

 

离开黄田古村时已经是傍晚6点过了,当晚的住宿地点是朋友推荐的,叫“金都休闲山庄”,现在百度地图上已经找不到这个山庄了,具体地址也无从可考了。

 

不过清楚的记得这个山庄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就在一条公路的边上,但是入口却是相当隐蔽,而且山庄的大门不是开在路边的,所以找起来也是费了一番力气,那晚山庄客人并不多,我们选了一间房,房价150,一锅鸡汤加两个农家小菜共计200大洋,吃饱睡下,一夜无话。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依据网上资料整理黄田古村落相关信息如下:

黄田古村落位于安徽省泾县榔桥镇东南部,黄子山西麓,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间,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黄田村村域似船形,村内现存古建筑58处,单体建筑135栋,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均保存完好。这些古民居大多建于清乾嘉年间,村边原有四、五道围墙将村子严密包围,凤子河环村而流,是天然的"护村河"

黄田村古建筑群四周青山绿水,其建筑既有苏州园林的风格、宫庭建筑的恢宏,更有皖南建筑的特色。

黄田古民居从选址、规划到建筑设计,无一不是依据《周易》阴阳、五行学说而建,完美地诠释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黄田村,是以朱姓为主聚居的村落。其历史悠久,大约在宋朝便有了"黄田里"之名,而朱姓则于明朝万历年间,由张香都再迁此处,逐渐发展为一座知名的文化古村,据《泾县乡土记》记载:"山之西南为朱氏村,山之正西为胡氏村,朱氏族大,散居于县之东乡,纵横十余里,户口数万。",朱氏家族于北宋嘉佑年间迁居此地,鼎盛于明、清,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文化沉淀。

黄田村古建筑群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集清代建筑艺术、技术之大成,体现了典型的"儒商"文化,也是古代皖南民居建筑精品的代表作。整个环境是一个十分宜于封建大家庭的起居、饮食、祭祖、读书、休息等多种功能的要求,外观上形成了巧妙地利用溪水和山势,总体外形上类似大客轮的建筑群体。

村中河岸和道路均以石块砌筑,河上架设石桥十余座。村中巷道平直,明沟暗渠相连,活水穿村西流,排水通畅。村中建筑以家庙、住宅和书院、书舍为主,建筑上施以木雕石雕砖雕,题材丰富,雕刻精美。主要建筑有洋船屋(笃诚堂)、思慎堂、聚星堂、旗峰公家庙、敬修堂、崇德堂、思永堂等。

崇德堂

崇德堂位于黄田村口,地处凤子河与马冲河的汇合处,建于清乾隆年间,又称"义园公敞厅",俗称"六房",是朱庆彩、朱绍陈父子住所。院墙呈尖角状,是整个船型村落的船头。现存两大进古宅,坐北朝南,主体保存基本完好。

思慎堂

思慎堂又名紫盛堂,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750平方米,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4座并列的正屋均为前有长方形大院,两侧各有一座边屋,构成"四合院"式的庭院。正屋与边屋都是一字前墙,花砖门墙,麻石门坊。还另有"乐善好施"牌坊一座。

荣禄大夫第

荣禄大夫第位于凤子河北岸,又名"裕怡堂",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是朱宗潘府第。"荣禄大夫第"占地2800平米,原建筑面积2300平米,保存面积750平米。"荣禄大夫第"是黄田村内两所入口朝向不同的建筑之一。院门对牛背山、凤子河。因风水缘故,建筑时将门框向西偏了10度,以避凤子河的水流直冲家门。

聚星堂

聚星堂建于清雍正至乾隆初年(1723-1750)。坐北朝南,建筑面积为1300平方米。花砖门墙,麻石门坊。门内有门厅、天井、堂厅。堂厅两边各有3间正房,走廊两端还有两个约4平方米的小板楼。门墙内外均为花砖贴面,麻石门坊。门坊内侧上有木板小姐楼,递次为天井、堂厅、正房。

洋船屋

洋船屋又名笃诚堂,建于道光初年(1821),占地4200余平方米。围墙及屋体皆仿轮船形状依地势而筑,因其外形酷似洋船而得名。洋船屋内有20栋房屋,还有敞厅、陪厅、梅村家塾、花园、门房、马房等等。整个建筑内部结构是一个十分宜于封建大家庭起居、饮食、祭祖、读书、休息等多种功能的要求,外观上又形成了巧妙地利用溪水和山势,建成总体外形上类似大客轮的建筑群体。

旗峰公家庙

旗峰公家庙,又名敦睦堂。建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1736-1820)。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花砖门墙,白石门坊,以后依次为大门、门厅、天井、正厅、两厢楼、整个建筑物内的梁柱门窗都施朱红油漆。右边本立堂敞厅,一进3开间,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92平方米。大门两侧各有厢房、天井。左边敬修堂,一进5开间,前后两进。建筑面积317平方米,递次为天井、堂厅、正房【2018国庆宣城4日免费游】黄田古民居

曾经心中一直有个疑惑:皖南何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如此多的古村落?

暗暗思忖是不是由于从前交通闭塞,然后经济发展缓慢落后,没有条件翻新,反而成就了这些老宅老院,让它们得以留存到现在,最终却“因祸得福”,现在的热门旅游胜地。2022-08-12

后搜索到知乎上有人系统地总结了这个问题,基本上印证了我的想法:

为什么徽州保存下来那么多古村落?

1、      地理因素

古徽州多山,道路崎岖,能耕种的田地实在太少,养不活自己,只能到山外面去做行脚商。在那个“士农工商”商人排位最低的年代,能活下去断然不会抛妻弃子、背井离乡满世界跑出去经商的。徽州有句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由此可见一斑。

同时也正是徽州交通闭塞,与外界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而且在建国初期并不像现在这样名声在外,因此在“十年”时期反而因祸得福没有遭到很大的破坏。

2、      人文因素

徽商为我国古代三大著名商人之一,徽商赚了钱发了家之后,自然又会回乡买田产造房子,衣食无忧之后还会培养子女读书受教育并最终考取功名,成为士族。

自古以来徽州人对于读书教育就有一种近乎病态的追求,宋元以来,徽州共建有书院260多所。书院绝大多数都是宗族主办或宗族子弟创办,同时,也有少数官办。那时徽州的书院出现非常发达的局面,成为全国书院最多的一个地区。据说仅歙县一地,明清两代就有542个进士,1531个举人,父子尚书同胞翰林流誉乡里,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成为美淡。徽州治下的休宁县,也被称为中国第一状元县,前后出过19个状元。

读书人多了,文人生态自然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文人雅趣也好,附庸风雅也吧,总之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徽州印记,徽州古城也成为现代不可多得的地方文化遗产。

3、      宗族观念

徽州大地宗祠兴盛,徽州人对宗族抱有绝对的忠诚。我们曾经参观过棠樾古牌坊,记得当时我就问过导游一个问题,十年时期这些“si旧”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导游说他们当地的有识之士在破坏之前早早把这些敏感事物糊上了黄泥,并挂上毛主席语录,自然也就没人敢对动了。所以说宗族观念根深蒂固,也是古建保留下来很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4、经济因素

徽商在清朝后期逐渐走向了衰落,而且清末民初大部分有头脑有见识的发家致富的徽商也都迁往了繁华的都市,留下来的大多是穷苦百姓。当然改革开放初期,这里也没有得到抓住更好更快的发展机会,许多老宅老院也就没有遭到不计后果的拆旧翻新。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很有味道的古建,当时在本地人看来不过是年久失修而又承担不起建新房费用不得不将就住着的老房子罢了。

记得有一年去西递,在一家恢弘大气古色古香的老宅里慨叹,如果拥有这样一座完美的老庭院,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可主人听到了却说,他们宁愿像我们一样住在大城市的楼房里,如果愿意,可以互换。

可阴差阳错之下,随着旅游热潮的兴起, 古镇风潮席卷全国,这些老宅老院又成了当地老百姓坐在家里就能发家致富的法宝。

随着古镇旅游的发展,修旧如旧,甚至修新如旧,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已然成为古徽州的名片,那些深藏在大山里经历了上百年世事沧桑的古建筑又焕发了新的生机。

初稿2022-08-15;修改2022-12-05-10:3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