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实现哲学年鉴

(2023-01-24 16:29:14)
标签:

难问题

休谟问题

孪生子悖论

量子纠缠

人工智能伦理

分类: 哲学

若你迷惘于物质和意识本质,想知道量子、时空和脑神经、价值、行为机制,或对类脑人工智能有兴趣,甚至愿意在头脑中建立一个简洁自洽的新概念新逻辑体系,那么,看此文就对了。

一、量子机制

柳下认为存在有统一最小单元,否则无以实现作用和量化,并提出独到的单元构想,几何学建模单元之间相应实现机制:一个单元是一个无结构整体,单元们统一恒速各自径向扩展,无论直径达至多大,在其球面何处外遇则即时实现于两球面切点并于该切点从新开始扩展,而他处则丧失存在可能。这种球面扩展遍历式寻遇实现不仅揭示了量子并行计算之源,而且在最根本单元处埋下非定域和相对时空及其量化实现基础,由此演绎出作用和影响两种关系路径,分野决定和确定两个基本概念,几何学精致解释最小作用量、量子纠缠、延迟决定、量子隧穿、波粒二象、意识主体观测介入等现象机制。存在有统一最小单元,存在之间相应实现并实现相应确定,应机取代随机,相应确定逼退不确定,且适用于从微观到宏观任何存在,广义量子论建立起来。详见专文

二、相应主体时空

宇宙中除了单元则什么都没有了,所谓“零点能” 仍是单元或单元组织,“虚空”即什么都没有。单元从点向无穷大扩展,不存在标准尺度,单独看,一个单元是否扩展、位移不可确定,即没有时空固有属性,单元状态由相应实现确定。单元集聚方式揭示正反物质不对等及其相互转化,给出量子非连续动力学,对接统一量子论和相对论。速率、空间、时间都是单元或单元集聚体之间实现节奏比较,是客体信息在主体的节奏比较实现,不是客体存在而是主体存在,三者是一个协变系统。一切实现效度都是实现的信息与主体相关项的比值,而公因内容无意义,这是柳下广义相对论,适用于任何存在。柳下广义相对论看似简单可笑,实则妙不可言,它揭示最底层速率——单元扩展速率大小无意义,因为作为公因于主、客都相同,即便增减万亿倍,都不影响实现结果,这对常数给出真正的由来解释。这消解了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显示柳下概念和逻辑体系是完备的,不须体系外预设支撑。而且,柳下广义相对论揭示影响时空的两个方面,一是单元集聚体致密度,这又揭示了黑洞不存在特殊时空,破除了物理失效的“奇点”解释和芝诺追龟千年悖论;二是加速,揭示加速改变单元集聚体内部信号传输速度,这是对外比较实现的具体主体速度标准,由此直接推出时空相应和光速一定(光速一定在爱因斯坦相对论是理论体系前提预设,而在柳下体系是被解释和导出者,且柳下广义相对论导出相对运动的主体互测速率不对等,柳下称这一颠覆性结果为可以检验的柳下广义相对论标志)。柳下非连续动力学对“孪生子悖论”中速度和时空转换环节实现精致解释,给出完美解决。柳下相应主体时空取代爱因斯坦相对实在时空,揭示时空不是客体独立存在。

柳下广义量子论和柳下广义相对论是精致完备统一通贯的,没有留下死角或更深层,物理学最基础问题被全部扫清,物理学基础至此实现完美(简单直接完备)奠基,诸如多世界、高维弦论、量子意识参与等物理学说都被推进学术垃圾堆。详见专文

三、多元主体相应实现逻辑

柳下物理学是由“实现”概念建构而成,故柳下物理学可以称作“实现物理学”。实现物理学的建成,加上柳下广义进化论,一个“实现哲学”新概念新逻辑体系也初步成形。

存在即若干(非0自然数)单元;存在之间相应实现和实现相应确定;作为实现的存在为(广义)主体,存在实现相应确定于不同主体,一切实现(作用)效度都是实现的信息与主体相关项的比值(而公因内容无意义);存在量增总是指向环境中有利于实现的组织模式者;柳下广义相对论可作为多元主体间量值转换桥梁。此即柳下实现哲学1.0版本的核心,包括基本概念、逻辑和命题。有实现就有主体,有什么实现就有什么主体,实现在哪里主体就在哪里,实现给出主体内容和边界,主体即相应实现的单元集合,主体与实现同一,主客严格二分。柳下以经典逻辑的多元主体实现解释辩证逻辑,实现逻辑的统一。柳下强调具体主体实现确定及其亲身不可替代地位,揭示主体实现为不依赖外在其他主体确定的主体自在属性,开启主体分析和主体自觉时代。详见专文

四、意识及其神经机制

柳下对主体实现自在属性存在之间实现相应确定的充分理解和自觉,是意识解释的秘钥,由此柳下揭示“不同种感觉之间相互确定”为意识(或认知)原理,遂定义“两种以上感觉神经同时兴奋的主体实现即意识”,提出不同种感觉神经同时兴奋才能建立直接连接,于赫伯学习法则更进一步,由是脑神经核心工作机制实现完全解释。连接即记忆,连接路径即意识逻辑。实现感觉愈多元则意识愈丰满实在,神经连接路径愈稳健。分辨率下,感觉神经及其连接在各种感觉兴奋经历中共用,这是神经并行计算源头解释,也是所谓知识迁移解释,柳下并对神经核心机制给出“(分辨率下)具身多元感觉神经连接组合并行计算主体实现集”算法形式。详见专文

五、感觉中心转向和存在本质

意识主体以感觉对存在建立属性,快感或痛感实现即价值实现,所谓的一切属性都可还原为感觉,物理属性与感觉并非处于某“鸿沟”两侧,感觉是意识主体的立足点,于是,“感觉中心转向”发生,意识“解释鸿沟”成为历史,休谟难题的“是(属性)”和“应该(价值)”之问在柳下意识原理及其神经连接机制中获得解决。

主体是相应实现的单元的集合,没有绝对相同的复杂感觉主体实现结构,所以意识主体给不出完全同于客体主体的感觉体验(感觉本质内容),但主体可以给出亲身感觉本质。没什么比实现更具说服力的了,我们必须承认感觉的存在,且没有谁给出感觉之外的质。心物同一,感觉存在即主体内容单元实现存在,是相应实现的单元的集合,单元机制是神经机制实现的路径依赖,神经兴奋实现是单元实现的同一。感觉根于单元实现,并随单元组织进化而有多元化和强化。存在是一元的,不存在单元之外的异质,意识主体对单元实现虽给不出单元主体感觉本质怎样却可以说单元主体本质即感觉,而且都绝对相同。意识“难问题”至此彻底终结。

这样,实现哲学核心又增添“感觉中心转向”一项,升级为2.0版,属性、价值、语言、行为都应回到感觉及其神经连接实现彻底和直接解释。

对意识的所谓“涌现”解释和量子纠缠解释不过是对认知盲区的搪塞,亦将归于学术垃圾堆。

六、新概念体系框架

柳下不仅重建单元、存在、实现、作用、影响、决定、确定、主体、客体、信息、速度和时空等基本概念,也对一些争议很大的社会学框架性概念作出严格定义,而相应实现确定的利益(价值)是其灵魂。不存在先验绝对价值,一切动物行为都是环境中主体主观向利实现,包括利他和自残,都可以在神经连接获得解释。

科学是对存在的探究,指行为而非指正确性,否则无法涵盖亚里士多德、牛顿等行为;哲学是对科学的科学,也即对科学行为及其结果的反顾究取,哲学属于科学,是科学的一个具体学科;具体学科是刀刃,哲学是刀背,刀刃开拓,刀背助推。

技术是对科学成果的利用,知到哪里利用才能到哪里,机翼设计历史可以作证;艺术是抒表、传递、调动思想情感的技术,艺术属于技术,和思想情感是分离的,好的艺术也可能被用以传递坏的思想。艺术的产品是艺术品,才包含思想情感语言。数学是数关系预设下的演绎逻辑内卷建构,不是对存在的探究。数学不过科学和技术的帮工。

文明即科学和技术成果;文化是主体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对自身活动方式的改造。文化是具体主体的,宠物狗穿衣剪毛是狗主人的文化而非狗的文化,不是出于狗的利益。文化的优劣相应于环境实现,随着全球化进程,各种文化在新视域下调整、交融、竞争和选择,不是强者或优者生存而是适者生存,其主体正在发生着不容置疑的消长。

人是实现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动物。制造、使用或携带工具已不是人类特征,某些鸦类就会。另有一个梦幻些的定义:人是美的创造和享受者。

社会是以利益联系在一起的若干主体。此定义适用于一般动物到人类家庭、团体、公司、国家、国际组织。

道德是处理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方式。

经济是主体活动必需品(包括传统概念的物资、能量、信息、服务、环境等)的供给。温饱之后,人们价值追求无限多元,进入多元非线性新生态经济时代。社会存在受制于经济。

政治是整合、代表、实现若干(包括1)社会利益主体的要求。整合面越大则公约越小;代表的前提是利益交集;实现看路线、程序、代价。政治体制是最大的文化,其实现依赖社会内容主体的利益自觉和博弈。一个制度的好坏相应于具体利益主体和发展环境而实现确定,并非绝对和先验。

七、对东西方哲学的跨越

实现哲学是柳下物理学、脑神经认知科学和哲学的统称,不是纯粹思辨型软哲学。柳下的思想基础是量子论、相对论、进化论和唯物,柳下学术是对西方现代科学的发展,不经意间跨越了东西方哲学。

老子思想主旨即“自然”,尤其强调自然抵偿机制,主张无为;庄子思想脉络在于存在相应实现,不存在价值标准,所以“齐物”,所以无所谓,所以“逍遥”;佛家思想灵魂即“空”,一切皆空,何须执着;阳明心学精神即心是认知和创造之源,倡导“知行合一”。而西方哲学由古希腊的形而上学到康德的主体转向,再发生欧陆现象学和英美分析哲学的分野。

柳下一开始既撇开西方还原论和东方整体论两条死胡同,成功地走出第三条路,把存在还原至单元而把属性还给主体,自觉存在之间相应实现和实现相应确定,强调多元主体的真实存在及其价值主张,力戒一元唯心理想主义,高擎“感觉中心转向”大旗,在后现代哲学碎片中重筑起一个开放的新概念和新逻辑体系平台。

康德所谓的四组二律背反在实现哲学面前终结,存在有统一最小单位,时空都是具体主体实现而随于主体,意志并非自由而道德参与其中,宇宙中没有上帝的位置,这些都由经验逻辑给出。

八、类脑认知人工智能方案

尽管实现哲学无处不在,但柳下有为有不为。

在人工智能受限认知科学瓶颈和全球投入众多顶尖科学家及巨资于脑神经认知科学之时,柳下早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脑神经核心机制及其数理形式就在柳下手中,柳下已经给出类脑认知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路径及架构——柳下人工多元感觉神经连接组合并行计算主体实现集智能概念机(简称“柳下机”)。

柳下机是颠覆图灵—冯·诺伊曼机架构的新范式,以认知原理建构,不同范畴感受器电路建立经验连接,实现逻辑明晰的可解释性的机器主体智能;柳下机运行连接组合并行算法,存、读、算同一,不需专门存储器,且实现知识迁移,低耗能高速度小样本强通用。同时,柳下给出人工智能第一伦理,不得赋予机器快感或痛感神经而使其不成为独立的价值驱动主体,只可赋予任务驱动,这样机器就不会成为利益主体而参与社会政治与人类争利,各国应禁止赋予智能机器公民身份。

认知原理和多元感觉神经连接组合主体实现集合形式也可以代码运行于冯·诺伊曼机,也适用于建构大信息多任务众参与的巨智能平台。

柳下机方案,人工智能物应景认知学习、自然语言理解、机器主体决断指令等由此实现。此种机器虽然难以达到人脑数量的神经元及其突触,但有能量特供、任务精专和记忆强、速度快、无私等优势,预计可做科学探索、理论建构、律政决判、军事指挥、艺术创作和手术、驾驶、烹饪等几乎所有人类所做工作,而且做得更好。

柳下之所以能够一揽子解决所有终极问题,得益于实现哲学肇造之时少年柳下的空灵猛锐,不过是像拆编织袋封口线以“性空(属性非客体存在)”之手从最小单元根本处开始即扯对了头,势如破竹;他人皆以定性(赋予客体属性)之手从高层复杂处开始做起即扯反了,步履维艰。


柳下玩学术,出于兴趣,既然再无根本困惑,也就至此罢手,其他问题不过柳下这一完备概念和逻辑主板平台之上的插件,背景框架自觉下演绎可至,水到渠成,没什么不可预期不可确定的了。

今后,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解而站上这一平台者,一类是处于平台之下者。
2022实现哲学年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