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家于德北评点陈晓雷散文新著-我的兴安 我的草原(插图16幅)

(2013-05-22 23:49:01)
标签:

作家于德北

点评陈晓雷

新散文集

我的兴安

我的草原

分类: 珍藏朋友

 

http://s7/mw690/50b3e9d2tdd78d2d40796&690我的草原(插图16幅)" TITLE="作家于德北评点陈晓雷散文新著-我的兴安 我的草原(插图16幅)" />插图—1  

 

http://s2/mw690/50b3e9d2tdd50995c1951&690我的草原(插图16幅)" TITLE="作家于德北评点陈晓雷散文新著-我的兴安 我的草原(插图16幅)" />插图—2

 
 

                  让精美图书塑造崇高心灵

                ——“中国美文名家名作典藏书系”编辑手记

     于德北

 

进入2013年的春天,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精心打造的“中国美文名家名作典藏书系”首批20种陆续上市。这是一套原创美文精品,所收录的作家皆为中国美文、散文及随笔创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作品多被《人民文学》《人民日报》《散文》《美文》《作家》《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国内知名杂志所刊登、转载,多人多次获得国家及省市重大文学奖,很多作品被译介到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

 

http://s10/mw690/50b3e9d2tdd78d432e489&690我的草原(插图16幅)" TITLE="作家于德北评点陈晓雷散文新著-我的兴安 我的草原(插图16幅)" />

插图—3

 

作为这套丛书的责任编辑之一,自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天起,我的内心就充满了惶恐和激动,为青少年读者提供具有优秀阅读品质的“大书”、好书、心灵之书,是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一直追求的长远目标,故我能参与到这样一套大型的原创图书的编辑工作之中,对我既是挑战,也是责任,更是幸福。

 

      http://s15/mw690/50b3e9d2tdd509c5a833e&690我的草原(插图16幅)" TITLE="作家于德北评点陈晓雷散文新著-我的兴安 我的草原(插图16幅)" />

插图—4 



http://s15/mw690/50b3e9d2tdd50c39f05ce&690我的草原(插图16幅)" TITLE="作家于德北评点陈晓雷散文新著-我的兴安 我的草原(插图16幅)" />插图—5     作家任林举              ——陈晓雷摄

 

         秋天里的白桦树

 

第一次认真阅读任林举的文字是在故乡,在表哥家的窗下。日影斜斜地照着,不远处的玉米地因为有了雨水的滋润,正发出轻微的、欢快的声响。不是拔节,亦不是风,仿佛生命本质的驿动,密密麻麻地簇拥你的心。

恰恰手边就是任林举的散文《玉米大地》,于是,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

“父亲站在玉米地里的时候,却从来都没有给过我那种视觉上的冲击。在土地的眼里,身材高大的父亲可能就是一棵会走路的玉米,他和他的玉米站在一起,有一种不分彼此的和谐。”

 

沉稳,激荡——这是《玉米大地》留给我的总体印象。

在我的概念里,沉稳代表着一个作家的创作态势和对文体及文字的把握,而激荡则呈现着一个作家的心理及灵魂脉动。任林举能够平静的对待他所向往和关爱的人及事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他对自然、生命的无限尊重和内心深处巨大的悲悯情怀。

 

这一次,编辑的是他最新美文集《上帝的蓖麻》,我的内心再次被震撼了。

在许多熟悉任林举的读者心目中,他是一个写“大散文”的散文家和诗人,《玉米大地》《粮道》《松漠往事》,无一不是十几万字的长篇著作,从头到尾都蕴含着一股气贯长虹的劲头。但是当你读了《上帝的蓖麻》之后,你就会知道,在写作短篇散文方面他更是一个游刃有余的高手。

 

http://s10/mw690/50b3e9d2t7c8c17299d09&690我的草原(插图16幅)" TITLE="作家于德北评点陈晓雷散文新著-我的兴安 我的草原(插图16幅)" />

 插图—6

 

且不说那篇在全国引起轰动的《岳桦》,就是类于《生命的雨滴》《婷婷》《弘福寺》这样的千字文,他依然能把他的哲思与睿智充分地表现出来。《弘福寺》应该是即兴之笔,人到了贵阳,知道了有一个立寺几百年的香火繁盛之地,便“信步”至此,不曾想被树、许愿带以及晚经的宏音所打动,“此身此心便与生命之外的某一事物达成稳密的默契,进入另一种从未有过的境界。”这是多么敏感的触摸,又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思考与记录的“践行”。在《婷婷》里,任林举写到了自己送女儿出国,在机场分别的一幕,写自己“于是便仰着头,赶路一样一圈圈在机场大厅里漫无目的地‘奔走’”,其殷殷之意、拳拳之情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正是这一类的小散文,让我们看到了散文家任林举创作的另一个方面——温情中的尖锐。在某种程度上,我更愿意把《上帝的蓖麻》看成是任林举短篇散文的一个“小结”,像人生中一段可堪回忆的美好光阴,它既给作者本人留下了成长的痕迹,同时,也让读者体会到了文字盛宴后的酣醉。

在日常生活中,我所接触的任林举如他的文字一样,沉稳,温情,但在沉稳和温情的背后决不失激荡和尖锐。我很尊敬他,在我眼里,他就是一株秋天里的岳桦,色彩丰富,状态执着,生命力极强地植根于散文的世界里,成为朋友和读者心目中一帧独特的风景!

 

 

http://s8/mw690/50b3e9d2tdd50c5da6637&690我的草原(插图16幅)" TITLE="作家于德北评点陈晓雷散文新著-我的兴安 我的草原(插图16幅)" />

插图—7 

 

 http://s5/mw690/50b3e9d2t0a527c5af134&690我的草原(插图16幅)" TITLE="作家于德北评点陈晓雷散文新著-我的兴安 我的草原(插图16幅)" />      插图—8


                                  草原上的

 

作为一名文字编辑,一生以能编辑到好文字为荣耀,为快乐。在这个层面上讲,陈晓雷的散文,达成了我的梦想。至少,为我的梦想中亮丽的一部分进行了“UV,UV是印刷新技术的一个称谓,这项新技术可以让书籍的封面更突出,更引人注目。

“中国美文名家名作典藏书系”是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新近策划出版的一套丛书,陈晓雷的新著《我的兴安  我的草原》便是其中一本。因我是他的编辑之一,便有幸先睹为快地阅读了陈晓雷的这部散文集,并从另外一个角度对陈晓雷的文字有了更透彻的认知。

 

在编辑《我的兴安  我的草原》之前,我就接触过他的散文,比如此次编入集中的《大岭高粱果》《酸母姜》《河岸放生》《我的甘河  我的故乡》等。在这类对童年及少年生活回顾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陈晓雷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热爱,对山岭、草原的忠诚。如果说,一个作家的少年生活经历对其今后的成长和创作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话,那么,这种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及乡亲的热爱,便是一个最为集中、也最为通达的表现。

 

    我想,作家对读者所承载的一个最基准的责任之一,便是温暖。

文字对于每个热爱阅读的读者来讲,都是润滑其灵魂的工具和手段。得到了温暖,便拥有了最初的接受,接受之后才会有契合和共鸣。我前面所提及的《大岭高粱果》等散文,都具备了这样的功效。在散文中,陈晓雷这样描述他的“口福”——“高粱果一般长在面阳的缓坡上,这里树少林稀,地表也没有过高过多的蒿草,那些伴生的马舌草、蓝鸭草、野百合等,迎着山风,高举着花朵炫耀自己,却没注意低矮的高粱果悄然变化,更没想到它那瘦弱的枝体,能结出硕大的果实。当风刮过山地,各类草叶被吹得纷纷倾斜时,便可看见半红半白的高粱果,正迎着高山的太阳,回头探脑的望着山野,似在自语:我是孩子的口福啊!”——迅达而准确!极能引人入境!

  

http://s16/mw690/50b3e9d2tdd50e9ad004f&690我的草原(插图16幅)" TITLE="作家于德北评点陈晓雷散文新著-我的兴安 我的草原(插图16幅)" />  插图—9 

  

如果一个作家掌控作品,只能做到温暖而无其他,那么这个作家也只能算是一个浅层次的作家,一个低能的作家。作家对读者的另一个最基准的责任,是思辨及引发思辨。思辨是针对自我的,所谓发“怀古之幽思”,由表及里地去抒发情感,尽虑宏微。引发思辨是针对读者的,使之既随着作家的叙述入情入理,又能从宏微之中反观自己——这是需要作家的功力的。这一点,在陈晓雷的散文里多有彰显。

 

《我的兴安  我的草原》分为三辑:“我的兴安”、“我的草原”、“悠远的蒙古高原”。其中,“我的兴安”、“我的草原”二辑,多记述的是作家童年少年的往事,而“悠远的蒙古高原”则是一部中篇散文,记述了陈晓雷所在的作家代表团在蒙古国的8天见闻。在这部中篇散文里,我最喜欢的是结尾处的《荣与痛的轮回》《诗和舞的代价》两节。在《诗和舞的代价》中,他引用了蒙古国著名现代诗人达·纳查格道尔基的著名长诗《我的祖国》中的诗句,将这部雄浑的长文引向了高潮。

 

“蒙古”这个名字久为众人所仰望

“为了蒙古”将是我们紧紧相连的思想

从小学会的母语是文化命脉绝不可以忘记

最后要安息于此的生身故土绝不离弃

这是生我育我的国土啊,美哉蒙古……

 

陈晓雷说:“诗人遇上需要抗争的时代,其代价就是生命。”相信了解达·纳查格道尔基一生命运的读者,会为他的这句话有所沉思……

 

 

http://s7/mw690/50b3e9d2t0a527dd86986&690我的草原(插图16幅)" TITLE="作家于德北评点陈晓雷散文新著-我的兴安 我的草原(插图16幅)" />

插图—10 



http://s8/mw690/50b3e9d2tdd50ca50c387&690我的草原(插图16幅)" TITLE="作家于德北评点陈晓雷散文新著-我的兴安 我的草原(插图16幅)" />

      插图—11

                               

                                怎一个“情”字了得

 

在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不能触摸的痛。作家高君亦然。在高君的内心之中,有两个形象是不能触及的,触及了那便是爱,便是泪,便是无穷的悔恨和无尽的假设。

在“中国美文名家名作典藏书系”里,在我编辑高君的文集《多年以后》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泪水常伴,且带哽咽轻诵。在《山的那边》一文中,少年高君给他的傻哥留下了希望——“等我念成了书挣好多钱买一麻袋麻花给你吃。”于是,傻哥的概念里便有了对“山的那边”的坚定的憧憬,因为弟弟告诉他,“快了,你再背我到山那边。”

 

傻哥虽然傻,却有一颗“怯怯的”充满爱的心。他的爱可能很狭隘,只限于他的家人,但他却知道守诺,无论是挑水,还是担柴,或者去接弟弟。弟弟告诉他自己个儿小脚步慢,周六从学校回家总被同学落在后边。“不敢在山林子里停下一步,那些狼虫虎豹的故事和路边冷不丁儿飞出的一只大鸟的扑棱声都使我心惊肉跳。”于是,和傻哥约好,只要看见邻居李二回来,就让他去接自己;于是,一个不是周六的日子,李二突然跑回来,傻哥看见,立刻条件反射,马上冒雨向学校跑,结果惹同学们一阵阵的嘲笑……来了高君柔软的充满哀伤的文字,让读者的心一直紧揪着。

  

http://s5/mw690/50b3e9d2tdd6c16fbc0e4&690我的草原(插图16幅)" TITLE="作家于德北评点陈晓雷散文新著-我的兴安 我的草原(插图16幅)" />  插图—12 


    一年秋天,傻哥背着75公斤苕条送弟弟回学校,“傻哥一开始脚步飞快,我在后边呼哧呼哧地紧跟,翻了两座山,傻哥就慢下来连呼带喘了。我说,‘傻哥,扛不动就歇会儿吧!’傻哥说,‘我撂下就扛不起来了。’又过了两道山,傻哥问:‘弟弟还有多远?’我抹了一把下巴上流下来的汗,告诉傻哥,‘快了,再过一道山,学校就在山的那边。’”傻哥累吐血了。学校到了。晚霞烧红了西天,操场上留有傻哥一步一挪的身影……至此,“山的那边”的含意得到了最大化的扩张。

我们的心和当年的弟弟高君一样在颤抖。多年后,高君挣钱了,可傻哥已离开人世九年,面对空山,他只能独自呢喃:“我又回来了,你来接我!”

 

请原谅我用如此之多的笔墨重复这个故事,因为高君文字的至情之爱令我深深感憾。傻哥是高君的痛,那么,母亲也是一样。因为病魔的摧残,母亲痛苦地离开了人世,这无疑在高君内心世界的亲情伤口上又抹了一把盐。在《想念母亲》中,他写:“外面的时令告诉我:快过年了。却生了病,一个人躺在宿舍里整夜整夜的梦见母亲。”——无奈中的依赖;在《花祭》中,他写:“那年冬天特别的冷,请假回家捡柴,下车时天已大黑,又走了十几里山路,快冻硬了。远远地一望见家门就喊妈!屋里亮了灯,我就急急的三步并作两步地奔进去”,而“母亲坐起来掀开被子叫:‘还愣着干啥?快把手伸进来,冻死我儿了’!”——追忆中的慈爱;在《老钟》中,他写:“母亲曾反反复复地叮嘱过我:‘妈一辈子没能给你留下一样值钱的东西,这钟是妈给你的最后念想,日后娶了媳妇人家觉得碍眼你就放在背旮旯里,可不能扔啊。’”——母亲临终的叮嘱,已成为高君延续孝道的一个途径。

可以说,这本《多年以后》是一个承诺,也许高君最想做的是留住这一份份亲情,使之在人世间愈久弥香;这本《多年以后》还是一个告慰,在未来的生活路上,高君还可以用这样一种方式祭奠他逝去的亲人,让活着的人从中获得人生最善良的信念——从而面对命运,挺胸前进。

 

          

http://s15/mw690/50b3e9d2tdd50ccf0724e&690我的草原(插图16幅)" TITLE="作家于德北评点陈晓雷散文新著-我的兴安 我的草原(插图16幅)" />

插图—13 



http://s7/mw690/50b3e9d2tdd50ce032426&690我的草原(插图16幅)" TITLE="作家于德北评点陈晓雷散文新著-我的兴安 我的草原(插图16幅)" />         插图—14 


                                        

 

编辑景凤鸣的文集时,脑海中时常闪过一个词:寸断。

在“中国美文名家名作典藏书系”首发的一批书中,凤鸣的这本《右耳边》是最独特的,也是最“散佚”的。美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雷蒙德·卡佛在《论写作》中谈:“需要指出的是,真正的小说实验都是开创性的,是需要人们为之付出艰巨努力的,也是值得人们为之欢呼的。但一个作家不应该追逐模仿另一个作家看待事物的方式,比如说,巴特尔梅。这是行不通的。这世上只有一个巴特尔梅,要是另一个作家打着创新的旗号,挪用巴特尔梅特有的感觉或表现方式,他就只能跟混乱、失败、甚至自我欺骗为伍了。真正的实验者必须像庞德所倡导的那样去创新,并且在创新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事物。”

卡佛这是在讲小说,但这段言论用在散文上依然管用。针对凤鸣的《右耳边》,亦是如此。

 

下面我来解释我所谓的“寸断”。

“寸”,是短,凤鸣的散文都不长,以千字文居多,叙述平缓,指向鲜明,在不经意间开始,在不经意间结束,使你刚刚尝尝甜头,便戛然而止了。这是作家掌握文字能力的表现,在极狭小的范围内,却调动了读者极大的阅读兴趣。诗人、散文家高维生先生曾引用过这样一句话:“作家每天都在和文字作斗争。”这个比喻十分贴切,文字是一个狡猾的家伙,你一不小心,它就会在无声无息中将你出卖。所以,我说,凤鸣的简捷,是对文字的一种颇具质地的对抗。

 

http://s7/mw690/50b3e9d2t7c8acf837006&690我的草原(插图16幅)" TITLE="作家于德北评点陈晓雷散文新著-我的兴安 我的草原(插图16幅)" />

 插图—15 

 

“断”是不拖沓,说完即止,绝不啰嗦;这是一层意思。另一层意思是留有余地,类似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很小的一部分在海面以上,更庞大的内容在水面以下。那庞大的内容是什么,每一个人理解和猜测都不会一样,它具有神秘性,对读者更有感召力。

读凤鸣的文稿时,是一个周日,办公室里只有我一个人,抬头望向窗外时,已是黄昏,夕阳在冬日树林的西侧,与我的房间形成一个相对的死角,但它的白光是那么灿烂,把积雪都映亮了。我想,凤鸣的散文里就有许多的死角,这些死角就是“断”的根由。

 

在《右耳边》里,凤鸣截取了许多平时记录下来的素材卡片,在某种意义是它们更像小说,但我固执地保留了它们,因为这般的文字对我的青少年读者是一个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保持一些好的习惯。比如,记录,把你每天看到的、想到的随手记录下来。时间久了,你会明白,你是一个有生活的人。很多人感到自己生活枯燥,原因在于他们缺少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忘却,忘却是对生活的伤害,如果你有记录,情况便有所不同,记录会让你温暖——人生一温暖,生活就会变得丰润充实。 

                                       本文选自吉林省委2013年第2期《调研与决策》杂志

 

于德北,著名作家,主要文学作品:《我和端端》《百合花布》等40余部,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得主;中国美文名家名作典藏书系责任编辑之一)

http://s16/mw690/50b3e9d2tdd78ee35883f&690我的草原(插图16幅)" TITLE="作家于德北评点陈晓雷散文新著-我的兴安 我的草原(插图16幅)" />      插图—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