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怀瑾讲六字诀

(2010-10-20 17:49:58)
标签:

杂谈

分类: 南怀瑾
  http://s3/middle/59f764a9h8e536b1eed72&690

    那么在修这个安那般那这个以前,那么在六妙门上也讲到了,假使身体有不舒服,有六个字,你们都晓得了,都晓得吧,六个字,治病的方法,都知道吗?又来了,都知道不知道,记得不记得?呵、呼、你写嘛、写嘛,不要等我来啦。(对写黑板的同学说,好象是李淑君)晓得六个字,嘘、吹、嘻、嘿(呵?),对了嘛。吹、嘻,欢喜的喜,口字旁有个喜。还有个“呬”,这个大家都知道,是不是都知道,都知道。真不知道,你们不是上过这个课吗?没有埃六妙门没有上过的呀?教务长,下一次把六妙门好好拿出来研究研究吧。有些同学知道吧,呵、呼、嘘,(嘻、吹、呬)这六个字你不要小看了它,如果你真修好,身体非常健康,而且容易得定,有心脏,“呵”字对心脏,心脏不舒服有病,多修这个,这种这几个字呢。第一,每修一个字的时候,念一个字的时候,不准出声音,意念上有这个声音,嘴巴的形式也有这个声音,但是声音听不见的,这是六个都一样。第二,这六个字啊,最好用客家话念,或者广东语与闽南话念,用国语念都不对了,记住哦。你看,你的嘴也是嘴我的嘴也是嘴,都记一下,嘴形念“呵”字,你们会广东话、闽南话,“呵”字念什么?“呵”字念什么?口字旁一个可,你们有没有广东客家人在这里?哪一位,闽南话这呵字念“哈”,不知道哪位讲话请站起来,广东话“呵”字,这个“呵”字念“哈”吗?不对哦。对,那个是对的(南师手指后面一个出声的同学),“呵”不是“哈”,还是“哈”,这个话是广东发音,就是这个嘴形的发音,不要念可字,脸张开笑,把所有的浊气都吐掉,假使心脏有问题的人经常念这个,然后把这个浊气呼完了,静下来,你不要管进来的气,我们人为什么要呼吸,我们这个生命活着呼吸是什么道理,明天再补充。这个气进来,是氧气,一到身体内就变成碳气,所以急于要把碳气呼出去,不然就得病,所以有呼有吸。所以呵字管心脏部分的,就要念这个音。“呼”管肠、脾胃、肠胃,你自己体会那个嘴形这个发音不同的,你尽量把气这个浊气呼完了,自然给它停下,不要吸气进来它自然会吸进来,这“呼”。这个“嘘”字呢也不能照国语念了,又要照客家话,客家话念什么音,大声讲,你也会了,嘘,对了,反正照客家话、广东话闽南话对了,照现在国语念不对。现在的国语是当时在北方北京过来的,或者北京靠北一点的过来,是满清三百年来的国语,客家话、广东话是唐朝的国语。闽南话、福建话是宋朝的国语。那么我们这些佛经翻译都是唐宋时代,所以发音不能照现在读,很多搞不对了。这样懂了吧,所以这个“嘘”不念这个虚字,不是照国语“嘘”这是肝脏的。“吹”就是念“吹”了,嘴巴尖起来念,关于肾脏的。这个“嘻”字呢,不念喜,闽南话念,这个客家话念什么?对了,“嘻”是管三焦的,管三焦哦。这个胸部这个这个淋巴腺,胸上腺,等等……,这是管三焦的,就是你看学弥勒菩萨一样,“嘻”我们笑起来“嘻”,这个“嘻”字这样管三焦。你看,你真痛快地拉开嘛,不要出声音,你自己觉得脑得门这里就放松了嘛,身体松了嘛,三焦的浊气都出来了。试试看,来嘛,我们大家学疯子嘛,不学佛,就是这样“嘻”字。这个“呬”也要照客家音发,这个我就对不起,发不来,你大声点,比我高明,客家音,“呬”字发音照广东话、闽南话嘛,这个“呬”字,还是“呬”差不多,照闽南话、广东话,这六个字非常有效的。

 

    附录1:

 

    现代还有许多研究者专门成立课题组,研究发现呼(hū)字正好为喉音,五行属土,对应脾;(hē)字正好为舌音,五行属火,对应心;嘘、嘻为牙音,五行属木,对应肝、胆;吹(chuī)字正好为唇音,五行属水,对应肾。呬字读(sī)则正好为齿音,五行属金,对应肺。这些,恰恰形成了五行五音五脏的对应关系,符合传统中医理论。六字都为清音平声。当然,现代还有许多人不考究本源的读音,直接参照标准普通话的读音。

    六字诀的发音问题,除了发什么音以外,还对这六字到底出声不出声,也有不同的见解。一般传统典籍认为,六字诀是不能出声的。出声反损脏腑元气。而马礼堂先生的马家六字诀中却主张发音。他认为五音通于五脏六腑。出声能调动五脏六腑的运动。而且,出声能辨别自己发音正确与否,第三,他认为出声容易入静,有动静兼修之妙。到底哪一个对呢?从实践上看,各家对于六字诀的实践来讲,都起到了很好的健身治病的作用。而且,很有可能,现在的不同的六字诀养生门派,很有可能都没有对上正确的原始音。那为什么都有健身效果呢?我们到底该发音还是不发音,发什么音才对呢?

  我们都注意到了,传统的六字诀,关于发音问题上,都强调一点。就是不能出声,即耳朵不能听到自己的发音。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虽然从古至今,这六个字的读音可能都在变化,因为乡音不同,也在变化。但我们在不出声的状态下,只能做这些读音的起始音的口形。而这些音虽然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化,但起始音的口形应该是没有多大的区别的。所以现在发音的口形,跟古人的讲的六个字发音的口形,应是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很可能在口形上保持与原音一致。故而能起到健身之效。

  我们都知道,气功是一个心意功夫。人就象一台计算机一样。大脑意念就有些象这台计算机中的指令。而我们在认定这个音对应某个脏腑时,实际就给自己把这个音与相关脏腑联系在一起了。而且,在练功的过程中,虽然不强调意念,但潜意识中,往往会带有这个音与脏府相关联的念头。从而起到了音与脏府一致而起到治病效果的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从现在人的实际体验来说。按正常普通话的发音口形,是可以起到治疗保健作用的,所以不需要非去究竟古音如何才是正确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这个版块中,以普通话的标准发音的口形,解决六字诀的发音问题,并以不出声为原则。

  体会下中国神妙的汉字!

  水有水波,音有音波。不同的汉字也有不同的波动。浩瀚的汉字就是不同的波动符号。朋友们会问,什么意思?

  一讲就明白了。请念一下喉咙的“喉”,稍微体会一下就发现,我们的喉部在着重用力。“喉”字特别震动了我们的喉部。再念汉字“甜”,会发现,我们的舌尖在用力。而舌尖正是甜味感觉最灵敏的部位。当我们说“甜”字时与品尝甜味时一样,同在震动舌尖。再说“苦”字,一念一体会,舌根部分被震动。那正是我们对苦味最敏感的部位。再说“胃”字,只要用力念这个字,就能体会到胃部的肌肉受到震动,在用力。看来我们的先人缔造汉字时,不仅注意到汉字和世界万物的种种对应关系,还注意到了它和我们身体的对应关系。现在你说一个放松的“松”字,特别是长声诵念时,会体会到全身肌肉在这个声音的震动下放松下来。而你说一个紧张的“紧”字,从口腔部位的发紧,就能体会到它与“松”是恰恰对立的两回事。

 

    附录2:

 

六字诀属吐纳练息类的功法,全套练习,每个字吐6次,共36次,一般可在早晨练3遍约40分钟,晚上睡前再练3遍,若某一脏器有病可多加1-3倍。但不能只练一个字,六字诀是一种以泻实为主的功法,虚症者慎用。

 

六字诀的六个字的顺序是嘘、呵、呼、呬、吹、嘻。就是木、火、土、金、水对应肝、心、脾、肺、肾。六个字要按五行相生的顺序来念。

 

   

呬字诀:润肺

动作:两臂向腹前抬起手心朝上,手指尖相对应如捧物到胸口窝膻中穴处,两臂旋转手心向外成立掌。同时向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之张翼。展臂推掌的同时开始呼气并读“呬”字,呼气尽时两臂从两侧自然下落。

适用人群:外感上风、发热咳嗽、痰涎上涌、呼吸急促而气短、背痛怕冷、屎频而量少等症。

 

呼字诀:健脾

动作:两手由体侧如拖物抬至下丹田,复上抬至中脘,左手随吐气念“呼”字之势向外翻转,向上托举,同时右手内旋下按,念字呼气时足大趾内侧隐白穴轻轻点地,呼气尽时,左手上托至前额上方,右手下按至右胯胖。

适用人群:脾虚之四肢乏力、腹胀、腹泻、皮肤水肿、肌肉萎缩及脾胃失和之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和女子血崩、便血等症。

 

呵字诀:补心

动作:两臂从侧前方抬起,动作与调息相同,手背朝上,肩自然下垂,肘腕自然弯曲。当腕约与肩平时,两臂外旋翻掌,手心朝上。随后曲前臂内合于胸前,指尖相对,掌心朝下,双手徐徐下按时呼气读“呵”字,足大趾内侧隐白穴轻轻点地,呼气尽时两手按至小腹前。

适用人群: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出汗过多、舌体糜烂等症。


 

虚字诀:养肝

发音:嘘,读“需”。

动作:两手重叠于小腹之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性则反),内外劳宫相对,以下手的鱼际穴压在脐下边沿上,开始呼气并念“嘘”字。

适用人群:眼疾,肝虚火旺、肝肿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两眼干涩、头晕目眩等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南怀瑾讲打坐
后一篇:南怀瑾讲修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