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讲六字诀
标签:
杂谈 |
分类: 南怀瑾 |
我们都注意到了,传统的六字诀,关于发音问题上,都强调一点。就是不能出声,即耳朵不能听到自己的发音。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虽然从古至今,这六个字的读音可能都在变化,因为乡音不同,也在变化。但我们在不出声的状态下,只能做这些读音的起始音的口形。而这些音虽然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化,但起始音的口形应该是没有多大的区别的。所以现在发音的口形,跟古人的讲的六个字发音的口形,应是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很可能在口形上保持与原音一致。故而能起到健身之效。
我们都知道,气功是一个心意功夫。人就象一台计算机一样。大脑意念就有些象这台计算机中的指令。而我们在认定这个音对应某个脏腑时,实际就给自己把这个音与相关脏腑联系在一起了。而且,在练功的过程中,虽然不强调意念,但潜意识中,往往会带有这个音与脏府相关联的念头。从而起到了音与脏府一致而起到治病效果的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从现在人的实际体验来说。按正常普通话的发音口形,是可以起到治疗保健作用的,所以不需要非去究竟古音如何才是正确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这个版块中,以普通话的标准发音的口形,解决六字诀的发音问题,并以不出声为原则。
体会下中国神妙的汉字!
水有水波,音有音波。不同的汉字也有不同的波动。浩瀚的汉字就是不同的波动符号。朋友们会问,什么意思?
一讲就明白了。请念一下喉咙的“喉”,稍微体会一下就发现,我们的喉部在着重用力。“喉”字特别震动了我们的喉部。再念汉字“甜”,会发现,我们的舌尖在用力。而舌尖正是甜味感觉最灵敏的部位。当我们说“甜”字时与品尝甜味时一样,同在震动舌尖。再说“苦”字,一念一体会,舌根部分被震动。那正是我们对苦味最敏感的部位。再说“胃”字,只要用力念这个字,就能体会到胃部的肌肉受到震动,在用力。看来我们的先人缔造汉字时,不仅注意到汉字和世界万物的种种对应关系,还注意到了它和我们身体的对应关系。现在你说一个放松的“松”字,特别是长声诵念时,会体会到全身肌肉在这个声音的震动下放松下来。而你说一个紧张的“紧”字,从口腔部位的发紧,就能体会到它与“松”是恰恰对立的两回事。
六字诀属吐纳练息类的功法,全套练习,每个字吐6次,共36次,一般可在早晨练3遍约40分钟,晚上睡前再练3遍,若某一脏器有病可多加1-3倍。但不能只练一个字,六字诀是一种以泻实为主的功法,虚症者慎用。
六字诀的六个字的顺序是嘘、呵、呼、呬、吹、嘻。就是木、火、土、金、水对应肝、心、脾、肺、肾。六个字要按五行相生的顺序来念。
呬字诀:润肺
动作:两臂向腹前抬起手心朝上,手指尖相对应如捧物到胸口窝膻中穴处,两臂旋转手心向外成立掌。同时向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之张翼。展臂推掌的同时开始呼气并读“呬”字,呼气尽时两臂从两侧自然下落。
适用人群:外感上风、发热咳嗽、痰涎上涌、呼吸急促而气短、背痛怕冷、屎频而量少等症。
呼字诀:健脾
动作:两手由体侧如拖物抬至下丹田,复上抬至中脘,左手随吐气念“呼”字之势向外翻转,向上托举,同时右手内旋下按,念字呼气时足大趾内侧隐白穴轻轻点地,呼气尽时,左手上托至前额上方,右手下按至右胯胖。
适用人群:脾虚之四肢乏力、腹胀、腹泻、皮肤水肿、肌肉萎缩及脾胃失和之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和女子血崩、便血等症。
呵字诀:补心
动作:两臂从侧前方抬起,动作与调息相同,手背朝上,肩自然下垂,肘腕自然弯曲。当腕约与肩平时,两臂外旋翻掌,手心朝上。随后曲前臂内合于胸前,指尖相对,掌心朝下,双手徐徐下按时呼气读“呵”字,足大趾内侧隐白穴轻轻点地,呼气尽时两手按至小腹前。
适用人群: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出汗过多、舌体糜烂等症。
虚字诀:养肝
发音:嘘,读“需”。
动作:两手重叠于小腹之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性则反),内外劳宫相对,以下手的鱼际穴压在脐下边沿上,开始呼气并念“嘘”字。
适用人群:眼疾,肝虚火旺、肝肿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两眼干涩、头晕目眩等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