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杆身沿革

(2008-02-25 10:32:28)
标签:

高尔夫

nano-power

golf

体育

分类: 高尔夫进阶-专业知识

高尔夫在这几年产生许多重大变化,从第一颗钛球头的出现,至今球杆杆头已经发展到一个极致成熟的状态。目前各大品牌无不将球杆的设计重心转移至杆身的开发,从我们常听到的『杆身球杆的动力引擎』或『杆身占球杆菜单现的70』,我们不难发现杆身已成为各个品牌为自己球杆功能加分的重量利器。一支好的杆身就可以让球友感受到球杆菜单现的明显差异。

现今,市场上几乎每款球杆都会有2-4种杆身供球友选购,这样初阶的个人化服务不仅为品牌带来专业的形象,同时,也提供球友更多元化的选择。此外,越来越多的杆身品牌出现,如:Fujikura、Mitsubishi、Nippon Shaft、Graphite Design、NGS等,推出一系列适用各种球友的功能性杆身,也带动了『量身定做』的风气,由专业的师傅为球友提供更个人化的服务。

高尔夫杆身从最早期采用木藤编织而成,至近代铁杆身、碳纤维杆身出现,杆身的功能演进对整支球杆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以下我们将针对铁杆身与碳纤维杆身进行探讨:
要做好一支铁杆身的首要且唯一条件就是取得好的钢板材,铁杆身先趋

True Temper制作的Dynamic Gold杆身,平均125g,扭力 + 2.0,因适合欧美球友的身材、挥杆速度与爆发力,快速攻占欧美铁杆身的市占率。近几年Nippon Shaft成功推出功能型轻量化的铁杆身,改变亚洲球友对铁杆身的重量过重,弹性不佳的印象。Nippon Shaft从母公司日新制钢取得好的板材,彻底改善因铁杆身的重量降低,板材需做薄,导致铁杆身易断裂. 变形缺点。因此,100g以下的杆身开始在高尔夫市场蔓延,从1997年N.S. Pro 950GH(94.5g),2003年的N.S. Pro 850GH(87.0 g),到2005年 N.S. Pro 750GH,未来超轻型的铁杆身将成为世界的潮流

碳纤维杆身 – 1970年代崛起

常听见有人说某某碳纤维杆身是由xx吨碳纤维布料制作而成,所谓xx代表每单位面积的含碳量,吨数越高,相对的杆身的刚性强。早期,由于高吨数的碳纤维布料都运用在航空科技及国防设备。原料取来不易,再加上EPOXY的prepreg黏着技术不成熟,所生产出来的碳纤维杆身为了避免断裂,管壁都相当厚,且重量皆在85-100g,扭力大,易断裂,球杆打到地上时,整支球杆的冲击性大,无法适度的反应球友击球的Tempo且手感回馈不佳。

经过几年后,PRGR研发出一支相对较软的75克碳纤维杆身,开启众多品牌研发轻量化碳纤维杆身的风气。现在由于生产技术的提升且高吨数原料(常用35-50吨)的取得,众家杆身工厂无不投入研发适用不同球友的杆身,从100多克至35克的碳纤维杆身市场上都找的到。此外,为了因应目前大体积的杆头,杆身设计师会在杆身末端(TIP)加上特殊的软性材质,让球友在上下挥杆时舒服、流畅,但同时又有好的回击弹性,让球可以轻松打起。

目前市面上最轻量的35克杆身是由日本杆身大师”赤冢桓夫”所开发出来的NANO-POWER C35 SHAFT,首度突破重量限制,拿在手上即可明显感受到其轻巧的特性,挥杆流畅且充满力量,尖端特殊材质在击球过程让杆头在正确的挥杆轨道上进行,对于挥杆速度较慢和对现有球杆感到过重的球友来说,C35杆身是最好的搭配选择。

NANO-POWER-C35-Shaft.jpg
 

杆身小知识

球杆的R. S. X的规格

每个品牌或每组球杆设计师都会针对球友的身材体型、差点、挥杆属性开发不同的球杆。因此,球杆所标示的R、S、X都会代表不同的规格,球友应该要依球杆的规格(如:长度、重量)去判断这款球杆是否适合自己。因为,打亚规Flex S的球杆,并不代表你就适合打美规Flex S的球杆。

文章版权所有,请勿擅自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