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幹鼓山摩崖题记

标签:
文化情感旅游图片历史 |
分类: 杂谈 |
鼓山海拔969米,耸立于榕城东郊,闽江北岸,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西晋尚书郎郭璞在《迁城记》中就有"左旗(山)右鼓(山),全闽二绝"之赞。它因顶峰有一巨石如鼓,每当风雨交加,便有簸荡之声,故名鼓山。
鼓山的涌泉寺为闽刹之冠,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寺院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前为香炉峰,后倚白云峰,有"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的奇特建筑格局。涌泉寺始建于783年,初名华严寺。唐武宗灭佛时,华严寺被毁。908年,闽王王审知修建新寺"国师馆"。915年,改名为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宋朝时,宋真宗赐额"涌泉禅院"。1407年改称涌泉寺。
涌泉寺的名人摩崖题刻是一旅游亮点,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集中在灵源洞至听水斋沿途,布满宋元明清题咏300多处。这些题刻,荟集篆、隶、草等书法精华,是研究鼓山历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涌泉寺南行百多米为灵源洞,灵源洞周边密密麻麻的题刻中,在对岸的路上第二排,抬头就能看到张元幹四父张劝的题刻:
“
“灵源洞”继续往南百多米就是“石门”,张元幹题记处。之所以叫“石门”,因此“门”两石相峙,仅容一人通过。1962年,郭沫若游鼓山时的题诗就镌刻在“石门”旁:“节届重阳日,我来访涌泉。清风鸣地籁,微雨湿山巅。浮岭多松柏,依山有杜鹃。考亭遗址在,人迹却萧然”。
过石门约十米,张元幹的题记与李纲题刻并排于路上悬崖。李纲的题刻字大刻深。
张元幹的题记字小刻浅,左边因山水流淌,红色字迹冲淡;右侧岩石已经裂开,影响观感。题记为:
此题记中的袁复一,字太初,无锡人,时官福建提举平公事。苏粹中,丹阳人,1127年在扬州与张元幹相识。其他人不详。记中“自富沙如温陵,道晋安东山,登白云峰。访临沧亭,尽揽海山之胜”,说明是从建瓯到泉州,经福州东山,登鼓山白云峰和临沧亭,共七人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