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训体会之顶肩与转跨

标签:
体育挥杆上杆杆头肩部转动转跨 |
分类: 高尔夫 |
这个冬天去了差不多20次练习场,打了4000个球,基本颠覆了去年的打球动作。
引发调整动作的起因是去年打球季即将结束的时候,老丁同学用摄像机拍下了挥杆的连贯动作,清楚的显示了上下杆时身体的侧移很大,这基本说明我以前的挥杆轨迹完全错误。
以前刻意让杆头沿目标线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并保持较低的状态(这是看了书上说有助于加大挥杆半径),现在看这明显是误导,因为这个方法势必造成整个身体的侧向移动,而且也损害了肩部的转动,造成挥杆平面的误差;同时,没有左肩主动参与的上杆,一定就成了手臂主导的上杆。结果就是用手臂打球。
冬训的初期,我尝试上杆时直接让杆头向右上方移动,同时体会左肩主导的转动,通俗的说法是顶肩。这个方法一度让我很有感觉,因为顶肩让挥杆平面更加陡直,纠正了我以往上杆时手臂过于靠近内侧的问题,同时节奏也得到了控制,打球更加扎实,方向也有明显的好转。
不过后来又出现了紊乱。实际上过分依赖肩部的转动容易造成挥杆平面的过于陡直,从而产生由外向内的击球,出现右曲球。于是又不得不考虑加入身体的卷绕。
先让杆头往右往上往内移动一定的距离,然后再加入肩部的转动,在上杆过程中逐步的加入曲腕,达到顶点的瞬间,右跨往下往前往左移动,带动身体和肩部转动,手臂跟进,在击球瞬间,手比站位时更靠近左侧,这才能真正增加挥杆的半径。
依然还有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击球后手臂的翻转不够,造成杆面没有及时闭合,容易打出右直球。
三月份下场三次,感觉距离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Driver基本能在270码左右,但铁杆有时会有离谱的失误;不过现在体会到了顶肩转跨的感觉,还是受益匪浅。
在完全忘掉了去年挥杆姿势的现在,我再次觉得离挥杆的真谛又接近了一步;不过,可笑的是去年我以为已经非常接近了;所以,不排除明年会觉得今天的体会依然十分可笑,这或就是高耳夫球纠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