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善不易察,小恶招人怨(杂谈《大明王朝》之三)
(2008-10-19 17:29:21)
标签:
小恶大善威权同僚海瑞杂谈 |
分类: 杂谈 |
海瑞大概从来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自从担任淳安知县以来,他就不断的在不同的场合跟不同的人作对,而且总是板着脸孔,不留情面,不给台阶,各色之极。
海瑞跟各种人做斗争,虽然也有些根基(好歹也是裕王推荐的人),但从剧中看他手中的主要武器还是熟悉所谓的大明律法。法律在明朝是否如此管用我不知道,但在那个年代,如此把法律当回事的人恐怕都有天真而且理想主义的性格。自从儒家传播开始,中国的文人士大夫阶层就因为天天背诵圣人书籍而被潜移默化地灌输了为人处事方面极高的道德标准,而现实的权利体系中却是另一回事。威权社会在政治上严重依赖严格的等级制,所以海瑞时刻试图提醒皇上按照孟子所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念建设和谐社会的尝试注定是不可能的,同时海瑞试图反击整个官僚体系中完全以皇上的意志为工作核心的潜规则也注定会招致其他同僚的极力反对从而使自己举步维艰,这从他四十多岁只勉强当了个七品知县可以一窥端倪。海瑞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社会规则的努力只能被看作唐吉柯德式的悲壮之举,他生不逢时,所以不合时宜。
海瑞还有个问题是过于孝顺。孝顺不是坏事,但过头也不行。儒家社会宣扬的孝道其实是威权社会的微观基础,最终是为了建立天子的威严。当然海瑞的母亲在年轻的时候遵守妇道守寡不嫁拉扯儿子长大成人亦属不易,但海瑞在家中还是应该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凡事以讲道理作为评判是非的依据,而不是一味顺从母亲让媳妇显得唯唯诺诺,从而使自己在这个环节失去众多女性观众的拥护。
但不管怎样,从大的方面说,海瑞是一个正直的人,一个能为别人的利益或者说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自己的人,所以他应该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但可悲的恰恰是,一个想按圣人所言改善社会的人始终不被统治者赏识,同时也不招几乎所有同僚待见,甚至在几百年以后电视机前的观众也看不上他;如果他在天有灵,我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自己做人如此失败。
人类自身进化的缺陷造成现实中的民众往往重小恶而轻大善。所以,如海瑞这样过于正直不通世故的人永远不可能走到权利的顶点,改造社会的伟大报负永远是个不能完成的任务。甚至他不善夫妻沟通的事实广泛成为政敌们攻击他不善同事合作的把柄,同时也成为后人对他非议甚多的祸因。大善不易察,小恶招人怨,这既是海瑞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