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古称陈仓,位于富庶的关中平原的西部,扼八百里秦川之首,距千里秦岭之要。三千多年前,周人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名传天下。自汉代以来,宝鸡的青铜器不断出土,其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文内容之重要,都居全国之首。据说,全国出土的青铜器中有大约三分之二出自宝鸡。宝鸡也被人们称为“青铜器之乡”。国庆期间新建成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免费向游客开放,借此机会,我参观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坐落在宝鸡市渭河南石鼓山上。从石鼓园北门沿盘山的柏油路而上,首先看到的是大约有一百米左右长的周文化墙——《周人之迹》。《周人之迹》采用铜雕的形式以墙为纸,以刀为笔,以后稷降生、分封诸侯、成康之治、穆王西巡、平王东迁、烽火诸侯等一个个故事生动的再现了西周三百年的历史。看了它,已使你对西周的历史有了大概的了解,方便了你下一步的参观。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西周是一段不朽的神奇,他创造的璀璨文明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扬有着深远的影响。四千年前,姜嫄脚踩巨足迹生下后稷,后稷擅长种植,后来成为农官,开始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漫漫探索,也拉开了中国农业发展的艰苦历史征程。历经时艰,古公亶父迁居周原,用黄土修筑城郭,建造家室,设立官司,建立自己的国家,史称“岐周”。建造都城,称之为“京”,也成为京城一词的由来。
在周原这块土地上,不仅有后稷种出的丰茂的庄稼,还有古公盖好的房屋,他们还以令人叹服的创造力,冶炼出金属。滚滚浓烟在周原大地上翻卷,一条条铜锡合金的巨流,浇注出盛名美誉天下的青铜器。西伯图强、文王访贤、武王伐纣、周公制礼,一幕一幕大型历史剧在这里上演。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给人以恢弘、凝重的印象,着恰恰反映了西周、宝鸡那恢宏灿烂的历史文化,凝重引人深思的历史积淀。进得展览大厅,是一个巨大的青铜器模型。展览分为四个展室。第一展室名为“青铜器之乡”,它以眉县杨家村窖藏复原为核心,展现了宝鸡青铜器出土之繁盛。据资料统计,从汉宣帝神爵4年(公元前58年)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尸臣鼎,到清代晚期出土的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四大国宝,两千年出土青铜器数以万计。建国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宝鸡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更是得到广大群众的自觉保护,使得这一批批、一件件掩埋于地下的、镌刻着中华民族优秀历史的青铜器得以保存下来,这无不彰显着宝鸡人民所秉承的重义轻利、知礼尚德的文王遗风。展室一进门的右侧,并排陈列着毛公鼎等四大国宝,虽是仿制品,但足以让人们领略到西周青铜器之精美。这个展室展示了260余件青铜器,件件精美,充分说明宝鸡不愧为“青铜器之乡”。
第二展室名为“周礼之邦”。我们喜欢把自己的国家称为礼仪之邦,而这个礼仪来源于三千年前施行于宝鸡的周礼。展厅内,模拟布置的神圣的西周殿堂,以及分陈于四周的精美青铜器,无不折射出礼的光辉、透露出仪的秩序。青铜器的大量出现,标志着中国以礼器为中心的特殊文化内涵。在西周,随着礼乐制度的建立,各种礼乐葬器都必须按照贵族身份和礼仪而使用,规定相当严格。这里有镇馆之宝——何尊。何尊是西周的标准器。1963年出土于宝鸡市贾村镇陈家后院。1965年8月,陈家因经济拮据,就把这件青铜器连同另一些废铜混装在麻袋里,卖给了宝鸡市一家废品收购站,总共只卖了30元钱。1965年9月被宝鸡市博物馆发现并收藏。何尊最初被称为“饕餮纹青铜鼎”,到了1975年调北京展览时,被故宫博物院发扬底部的铭文,被定为国宝,从此身价倍增。因此鼎的作者姓何,所以被称为“何鼎”。底部的铭文为122字,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它印证了《史记》中关于周初营建洛邑的史实,解决了西周史研究上的疑案。同时,“中国”两字作为词组,首次在何尊铭文中出现,这是中国人应该记住的一件大事。何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不愧为镇馆之宝。虽然历经数千年的沧桑,何尊依然保持着它青铜器独有的光泽,它似乎再告诉人们高超的西周青铜器制作工艺。这个展室共展示了688件文物,它通过何尊、簋、匜等精品文物见证了西周王朝盛极而衰的历史过程。
第三展室为“帝国之路”,主要讲述了周王室的衰败以及秦帝国的崛起。二百多年的发展,西周王朝开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盛宴。但到了晚期,王公贵族与民争利,政治腐败,国力衰竭。公元前770年,秦人不甘陇谷的贫瘠,以开放的心态走向宝鸡,开始了长达五个世纪的艰苦创业。讲到秦的崛起,不能不提秦穆公。秦穆公是秦国历史上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国君,他修德行武,东平晋乱,实现了让秦人的子孙饮马于河的志向;他西霸戎狄,关地千里,终结了西部戎狄势力对关中以及中原的侵扰;他求贤若渴,知人善任,聚集了一大批杰出人才,最终使秦跻身于春秋五霸之列,为后世秦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秦王嬴政同样是值得一提的重要人物,他自雍城加冕后,便开始了征服六国的辉煌历程。用了十年的时间,他先后灭掉了韩、魏、楚、燕、赵、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以始皇帝登基。秦帝国的建立,结束了自春秋以来五百多年的割据混战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第四展室为“智慧之光”,它是通过将青铜器铸造的场景同文物的结合,多层次、多角度诠释了青铜器从制模翻范到铸造成器的完整工艺。中国的青铜器主要运用陶范铸造的方法,它通常采用特殊处理过的泥质材料为铸型,经过阴干和烘焙等环节制成陶制的模和范。制范技术有复合范芯与印模块范拼合、纹饰与铭文的刻制与翻印、泥芯支钉及芯撑应用等多项工艺,再辅以浑铸、分铸、铸接、焊铸的手段。经过这一些列复杂的程序,青铜器才被铸造出来。此展室,还介绍了西周青铜器的主要种类及纹饰。西周的青铜器制作工艺虽然承袭殷人技法,但是,由于西周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颂扬先人美德,所以,商代至西周初年那种神秘怪异的纹饰被自由连接的波曲纹、鳞带纹所取代。
参观完,胸中热血在沸腾,激流在澎湃,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不仅展示着西周的繁荣与富庶,周人的勤劳与智慧,也展示着宝鸡的文明与礼仪。西周创造了青铜文明,宝鸡继承和发扬了青铜文明;西周奠定了礼仪,宝鸡继承发扬了礼仪。青铜是金属,也是时代。青铜器是器皿,也是文明,是礼仪。它标志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改变了金属的属性,创造出了崭新的世界、崭新的时代。正是这个时代,才有了文明的诞生,国家的兴起,以及对大自然不断探索能力的提升。正是宝鸡这块厚厚的黄土,将青铜器时代的文明推到了顶峰。站在石鼓山上向远眺望,宝鸡尽收眼底,渭河由西向东滔滔流去,两岸高楼林立,绿树成林,象征着宝鸡腾飞的金色雄鸡在石鼓山下展翅飞翔。
由于时间的仓促,宝鸡市青铜博物院还没有完全建成,展室也只有一层,据说将来四层都有展室。四个展室中陈列的文物也只有一四两个展室有文字的说明,其余的两个展室的文物对于不了解历史和青铜器的就犹如看天书了。这多少让人有些遗憾。
http://s16/middle/50b09028h91edd76b74ff&690 宁铁禄" TITLE="青铜铸文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参观记 宁铁禄" />
http://s15/middle/50b09028h91edd7f889de&690 宁铁禄" TITLE="青铜铸文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参观记 宁铁禄" />
http://s15/middle/50b09028h74fe2f3ebd0e&690 宁铁禄" TITLE="青铜铸文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参观记 宁铁禄"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