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家应该有点儿哲学的底子
(2011-01-13 08:08:28)
标签:
池莉周国平张洁妞妞宝贝来吧孩子杂谈 |
《世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去了》,是作家张洁的纪实作品,详细记录了其在母亲患病至去世期间的心路历程,后来导演马俪文据此拍摄了同名电影。
我大概是在十年前就看见了这部作品,当时觉得写得真好,因为真情实感,总是能打动人的。和这部作品同时看的,还有周国平的《妞妞》,也是记录自己的亲人离世过程的作品,记得当时我也是哭着看完的。
但问题是在十年后被发现的。十年后,我又同时开始看这两部作品,奇怪地发现,《世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去了》已经不能够打动我,而《妞妞》还是能够带给我强烈的心灵震撼。我在想这是因为什么呢?
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世》只是一种单纯的思念和痛苦的表达,虽然真诚,但到底没什么力量,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离世,即使是动物也会悲伤的,说穿了没什么了不得,而《妞》,或许因为周国平是一位哲学家的缘故,里面有太多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和追问,对苦难的承受和解脱,那种属于人类独有的智性的光辉,穿越十年光阴,仍能震撼我的心灵,启迪我去思考。
巧合的是,最近我正在看的两本育儿书,一本是池莉的《来吧,孩子》,另一本还是周国平写的《宝贝,宝贝》,这一次我没有用等十年,而是一下子就分出两本同样题材的书的高下了,池莉那本书据说卖得不错,但是,我可以客观地说,这本书就是垃圾,谁要是把这本书买回去照着养育孩子,谁就是大傻冒!整本书,完全是一个母亲疯狂的自恋和呓语,其的不理性不客观,几乎可以用丧心病狂来形容,当然我能理解,每个母亲看自己的孩子,都觉得是世上最好的,但是你别忘了,你这是公开出版物而不是私房日志!你写这种东西,一口一个“我的孩子”,然后就是夸自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出色,除了你自己过过瘾对他人有意义么?在池莉身上,我悲哀地发现女性作家的局限性。
与之相对比的是周国平的《宝贝,宝贝》,理性、客观、温和、深沉的爱,一个平凡的父亲和一个平凡的孩子,点滴细微之处,闪现哲学光点,感叹和发现生命的奇妙与精微,让人领略到生命之大美,这些使这本书,具备了不同凡响的价值,当然,我想这同样是因为周国平是一位哲学家的缘故。
好作家都应该有些哲学的底子,否则就会在情感之中沉溺,而哲学,可以把你从情感的深渊中拔出来,在一个高度上去审视生命的种种体验。人类的智慧和高贵也体现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