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天下,国学养心:成就有气质的老人!
标签:
杂谈 |
http://s6/middle/50acb93fta467440cf6c5&690
人生,悠悠百年,际遇万千,感慨寄之矣!
噫!夫人生天地间,竟羁活何等中?
概言之,时时刻刻,我辈每一个人,乃生活于自天而降的事件中;生活于不期而遇的人际中;生活于我们蜗居受困的地域中,生活于或贵或贱的待遇中…… 但是也许,更深刻而言,我们是生活于感觉中;生活于对人世间这一切,之内在感受之中!
特别人到暮年,当生命有如逝水,度过了欢快流淌、涓涓清澈的少年期;度过了奔流浩荡、泥沙俱下的壮年期;进入平缓息歇、海天相映的老年期时,当身体的躁动,日渐平和;内心的感触,更会日渐敏感。往事无尽的追忆,未来苦短的忧惧,身体衰病的痛苦,青春不再,白驹过隙,夕阳西下,大势已矣……
人,生活在感觉中。老人,更是生活在感觉中,生活在心态中。每个人在世,都追慕幸福的生活,离苦得乐,概莫例外。而幸福,也不过是一种个体的、纯然的感觉,一种起伏的、情感的体验而已。
人人都将衰老,终究难逃一死。面临老迈,自古及今,自有生民以来,全人类永恒之难题!
如是如是,当我同仁诸君,怀纯然大爱之心,扬“孝行天下”之旗旌,尝试着为今日中国的老人们,也为未来自我暮年的安度,谋求一份福祉:蓦然回首,借鉴一下,这片土地上,曾经生息过的我们先人,安享老年的处世智慧,也许是吾等养老事业,最可贵的凭依。中华国学,乃是生命的学问,无论就生存质量,还是终极关怀,这方似乎已在日渐远逝的文明,都给我们今人以独特的启迪!
古今一也。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百年间,科技之昌明,经济之博兴,乃使天地变色,华夏不古,但我今人逞尽才智,依然无法绕过,人生衰亡的课题。则吾今人之才智,又何曾超越古人?
我们无力阻止日渐老去,我们无能绕过衰病降临。吾辈同仁,拳拳志在:让吾等全心敬养之长辈,活的开心、活的温暖、活的飘逸、活的自在。如天地四季般,悄然流转,自然褪去,忘怀岁月之流逝……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非凡美丽的!我们希望,在我们的养心护理之下,长辈们,得以安享生命中这一段,如同大海般,汇纳百川、波澜不惊的平阔之美;长辈们,得以历经生命的轮回,再次复归淳朴年少时,那份率真、那份活气、那份纯净、那份不羁……
我们希望,以我们的发愿,孝养成就:富有气质的老人!充满魅力的老人!
为达成如是理想,我们继承古人之智慧,希冀在几个层面上,为一部分特定的老人群服务,如下:
一:世俗之乐
目标:成就有生气的老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人生晚年,最忌暮气沉沉,最忌沉浸悲苦。要时时得以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感召,让长辈们热爱生活,快乐度日。终日喜神相伴,生气勃勃!
儿孙满堂,小儿绕膝,是乐。所以我们要,经常帮助老人,接触婴幼,感受稚气,焕发童心!
老友相逢,把盏言欢,是乐。所以我们要,经常给老人营造,唤起故旧、触发旧情的氛围。
对昔日的爱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对往日的恩怨:“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对人生的大起大落:“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我们的服务,在于帮助老人,在淡淡的伤感中,温馨地念起很多事,解开很多结,看轻很多情,只留下美好的记忆在心中。
琴棋书画、养花种竹、携犬拥猫、旅游结伴,是乐。所以我们要,为他们做很好的引导,帮助老人,培养很多的生活情趣,一念代万念,乐而忘忧,超越病苦,怡情适意。
……
如此万般,不一而足。
人,既需独居,也需共处。既渴望年龄相若知音,也喜结忘年相投小友。世俗之乐,意在让老人吸纳有益身心的生活诸乐趣,助其内心世界,单纯而丰沛。至于那些引发老人,情绪波动激烈之恋情、肉体躁动不良之欲望等等,是要注意避免的。我们的主旨惟在情调高雅。
http://s1/middle/50acb93fta46748cb2c70&690
二:儒家之乐
目标:成就有善气的老人!
儒家不离人伦道德。“百善孝为先”。“夫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人生晚年,最贵家庭和谐,儿孙孝悌。一家人共处在相互理解、相互奉献、相互忍让、相互爱敬中,这对于老人是最大的身心安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继承祖上懿德,遵循传统治家规矩,儿孙积极上进,奋发有为,光耀门庭,历来是我儒家的正统理念。
《易传》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孝感天地,二十四孝的故事,传诵千载,耳熟能详,这是数千年来,我们这个民族信奉的圭旨。
孝道,已深深融化于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
老人之心理问题,甚多来自于家庭失和。我们的服务,要帮助老人之家庭,化解诸多家庭矛盾,焕发子孙诚敬,一家敦孝,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进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激发老人的公益善心,助其从事公益事业,尤其是我们的“孝行天下”养心事业,为社会、为他人谋福利,为“平天下”发挥宝贵的余热,这样,老人家会重新发现自我价值,从而深受鼓舞,热情洋溢,乐善好施,最终“惟仁者寿”,这是更高一层的健康养心。
三:道家之乐
目标:成就有仙气的老人!
道家贵虚静,超然物外,空则灵气往来。道家的修炼方式,比如隐居山林、节食辟谷、导引吐纳、太极坐忘等等,既是身体的高妙修炼,更蕴含着博大精深的老庄智慧,人生处事宜少私寡欲、以柔克刚、谦逊处下、不为人先、涤除玄鉴、栖神内敛、顺应自然…… 如此诸般,对于老人养心,皆弥足珍贵。
自古,儒道互补,儒家有为、入世,勇于承担责任。然而,当一切无可奈何,现实差强人意之时,就是道家思想,补益身心、发挥大用之时了。人到暮年,精力衰退,若还是汲汲于功名,患得患失,不甘寂寞,把持明星心态不放,对于老年,是极大的不利。
南华《庄子》,对于儒家的建功立业、入世有为思想,极尽讽刺,彻底予以价值消解。
我们的服务,如果能在道家思想的引导下,让老人们悄然改换一些人生价值评判,追慕世外逍遥之乐,象藐姑射仙人一般,潇潇洒洒,仙气飘飘,或导引修炼、或浸淫琴棋书画诸传统艺术,对老人来说,最是受用不过。
老年,是入道的时期,是不妄作为、栖身田园“以其无用,是为大用”的时期。道家云:“养身在动,养心在静”;浸染道家内涵的《黄帝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对于有道家素养的老人来说,长寿百岁,亦不是梦……
四:佛家之乐
目标:成就有洒脱气象的老人!
“寻乐境乃学仙,避苦境乃学佛。”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几大主流中,佛家向以大彻大悟、智慧第一,最擅治心而著称。佛陀对于世苦,看的最透,觉悟的最彻底!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这人生八苦的概括,涵盖了世间一切老人,所遭遇的一切苦难。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就在这样的八苦中,痛并快乐着,欲罢不能,执着难抑,直到暮年,“壮心不已”。
佛学,可以彻底断烦恼,一切热恼都来自于分别,一切执着都来自于愚痴,贪恋不已、看不透、放不下,永难解脱!
自古,佛学有很多的专门修炼方式,可以借鉴。大乘佛学更强调佛在世间,平常心是道,修行不拘形式,有如大富大贵、智慧等同文殊的维摩诘居士一样,入世与出世不二,化身亿万,善巧方便,行菩萨道,饶益众生。
佛学造诣高的人,有着一颗圆融的大心,包容一切,善待一切。时时处于常乐我净中,顺境逆境遭逢,善言恶语听闻,无不喜笑颜开。人生至此境界,可谓极矣!
我们的服务,应该有意识地引导老人们,放得下、看得破、不分别,安住当下。其中具体之引导方式,助其入佛智,但是又不是宗教味十足,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深入摸索。
就我个人的理解,养心养老,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成就。我们若是能以纯善大心,全心全意,帮助老人整体示现成就:一位有鲜活生气的老人!洋溢善气的老人!空灵仙气的老人!洒脱大气的老人!让其在暮年,感悟自然生命的节律,“生如春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在恬然不觉中静悟,笑对叶落归根的时刻降临,那就是最完美不过了!
(小注:呵呵,这个远大理想,也是我个人的最高人生定位!)
http://s11/middle/50acb93fta467521e8a8a&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