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禅宗大师看来,日常的生活中,处处皆是修行!专一一意做事就是禅!
并非只是打坐、念经,住在寺院清修,远离尘嚣才是修行。生活就是大修行道场!只要踏实努力,只要沉下心来,埋头苦干,只要主一持敬,那你会发现:生活中一切皆是助缘。打击你的,更是你最可贵的增上缘,要学会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中,而不是挑剔、抱怨,那是不对的心态!日日是好日,顺境逆境都是在成就你,足以激发你不断进步,且宜欢喜!
学生一心读书,官员勤政廉洁,商人本分致富,军人巡逻戍边,农夫辛苦田野,和尚专注念经。此等若皆沉浸在其所为,心无杂念,不去分别高下,不为利害得失所焦灼,则皆是同等的禅,活在当下,就是驻在幸福中!

一个禅者,会活得非常充实,泰然自若。因为生活处处是道场、选佛场,处处可行菩萨道。未来的、过去的,都不必在意。把握当下,只在现时这一个点上。做自己的主人!勤、敬二字,任劳任怨,象老黄牛,只去耕耘,莫问收获!
活在当下,目标单纯!生活内容清澈如小溪水,只向着一个方向汩汩流淌。就会远离浮躁,远离烦恼,远离不安,就能非常自信,非常自在,就能活得神采奕奕!
“二入四行”
《续高僧传·菩提达摩传》云:“然则入道多途,要唯二种,谓理、行也。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令舍伪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名理入也。
行入四行,万行同摄。初报怨行者,修道苦至,当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爱憎。今虽无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无怨忤。经云:逢苦不忧,识达故也。此心生时,与道无违,体怨进道故也。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纵得荣誉等事,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违顺风静,冥顺于法也。三名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道士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三界皆苦,谁而得安?经曰: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也。四名称法行,即性净之理也。”
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云:“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岂不正是坐禅之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