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菱为什么完全不记得自己的身世?

(2009-11-05 16:17:19)
标签:

红楼梦

香菱

晴雯

忘记

身世

杂谈

分类: 也读红楼

《红楼梦》第七回读到一个关于香菱忘记其身世的情节很难忘。有一次周瑞家的到梨香院见到香菱,问她:“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那里人?”香菱听问,都摇头说:“不记得了。” 我开始读的时候觉得比较纳闷,一个十几岁的姑娘怎么可能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世呢?而且香菱绝不是愚笨的女孩,从后来她学作诗的可以看出何等聪明。

后来经自己用弗洛伊德的理论稍为斟酌,这是一种动机性遗忘,或者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的方式之一:压抑。

心理学研究发现,许多人对快乐和正面的事情记忆得多,对痛苦和负面的事情记忆得少,临床心理学家把这种倾向称为动机性遗忘,即由一定的动机驱使所出现的主动性遗忘。这种遗忘可以将某些痛苦或令人尴尬的记忆排除到意识之外,使人忘掉过去的这些经历,从而保护自己。弗洛伊德在对精神病人进行催眠治疗时发现,许多人能回忆起童年生活中的许多琐事,而这些事情平时是回忆不起来的,它们大多与罪恶感、羞耻感相联系。据此,弗洛伊德提出了压抑的概念。他认为记忆系统会对让人痛苦的信息进行监控,并抑制住这些信息(实际并未消失,而会通过某些线索或者治疗被重新诱发出来),从而缓解焦虑、保护个人的自我同一感。从这一角度来说,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只是记忆被压抑了。有研究发现,在成年人所能回忆出的儿童期经历中,伴随愉快体验的经历约占30%,其次是让人感觉恐惧的经历(占15%),再其次则是引发愤怒、痛苦等情绪的经历。

如果香菱真的要追溯,她绝对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在薛家以及贾府,这个事情基本上是公开的秘密。只是香菱的家以及自己真是太悲惨了。自己从小在家人霍启手中丢失,被拐子养大。后来差点嫁入冯家做媳妇,哪知准新浪冯渊被薛蟠打死,还要被薛蟠纳为妾。这期间她家遭火灾,后来投靠外公被歧视,父亲又出家。更惨的后来遇到往日父亲的资助过而发达贾雨村,丧失人性的贾雨村竟然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面对恩人的女儿竟没出手相助。想起这些,怎不忍心碎?

聪明的香菱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很自然地采用了自我防御机制,把那些悲伤的记忆压抑去不再提,不管问什么都都摇头说不记得了。难怪周瑞家的和金钏儿听了香菱这样回答,倒反为叹息伤感了一回。脂砚斋也夹批:伤痛之极,必亦如此收住方妙,不然则又将作出香菱思乡一段文字矣。我们看到香菱的表现,基本上没特别不快乐的地方,还是很乐观的。当然,她还是要把内心那张悲伤要通过一种方式抒发的,那就是后来学作诗。

《红楼梦》中还有晴雯采取了这种方法进行心理防御。晴雯原理是贾府的管家赖大家用银子买的,是奴才的奴才。她的判词“身为下贱”。那时晴雯才得十岁,尚未留头。因常跟赖嬷嬷进来,贾母见他生得伶俐标致,十分喜爱。故此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使唤,后来所以到了宝玉房里。这晴雯进来时,也不记得家乡父母。凭聪明的晴雯,也不可能不记得小时候的事情,她也是绝口不提以往那些悲伤事情,把她的出身当成了贾母屋里,所以在怡红院表现得“心比天高”。

可惜林黛玉就不懂得这点,经常为自己的身世感到伤心,天天哭,哭坏了身子。每年她都要在母亲忌日那天在潇湘馆祭拜自己的母亲,肯定要伤心很长时间。平时看见家乡的风物,又勾起她的伤感。看见宝钗在妈妈面前有点亲昵,她就有感觉专门气她。第45回黛玉在与宝钗“互剖金兰语”的时候说:“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对伤心的经历,我们不如学学香菱和晴雯,不要经常揭自己的伤疤,把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压在心底,这样你就更愉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