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洞摩崖【三峡跟团游】

标签:
三峡跟团游宜昌唐朝至民国时期的文物《三游洞序》三游洞摩崖杂谈 |
分类: 天朝神州 |
三游洞摩崖【三峡跟团游】
三游洞摩崖,又叫三游洞,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西北约7千米长江边的山崖上,是唐朝至民国时期的文物遗存。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彝陵(今湖北宜昌),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三游洞地势险峻,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体,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它的地层地质年代为寒武纪,距今约五亿至六亿年,洞中岩石褶皱起伏,断裂纵横,有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三根,垂直平行横列,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前室明旷,诗文满壁;后室幽奥,旁有耳洞,可通于外。后室顶部空圆若悬钟。到三游洞的游人以楷、隶、行、草各种字体和诗歌、散文、壁画、题记等形式写景抒怀,镌刻于石壁之上。
洞内外尚存有宋代欧阳修题记、明代重刻之《三游洞序》等各种壁刻和碑文40余件。三游洞也是重要的革命遗址。土地革命时期,曾是中共鄂西特和宜昌县委的地下交通联络站。三游洞摩崖留存大量的诗文和碑刻,展示出宜昌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军事、交通、行政区划等风貌,从而折射出长江文明、中华文明发展的脉络,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同时,三游洞摩崖也是重要的革命遗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董必武早期从事革命军事活动的历史见证。
有关资料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