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画山水,在这秋意的浙皖苏

上图-- 首站是浙江衢州,我再次去了孔庙,全国仅存的两个孔氏家庙之一,素称南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整个古建筑群肃穆凝重,洋溢着浓郁的儒家文化氛围。据史料记载,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宋高宗赵构仓促南渡,建都于临安,孔子第48代裔孙孔端友,负着孔子和孔子夫人的楷木像,离开山东曲阜,南迁至此,后敕建孔氏家庙,为宗庙。
秋天,秋高气爽;秋天,硕果累累;秋天色彩斑斓;秋天,落叶纷纷。在这绝佳的季节,我出游了!
11月17日至11 月30日,我独自到浙江、安徽和江苏逛了一圈,共14天。原打算去婺源和皖南去欣赏徽派建筑和看秋景,但婺源属上饶,即属于中风险地区,进去了就出不来了,尽管婺源本身没有发生一例。于是就改动了行程,改成了现在的行程。
具体行程如下:
上海-衢州-江山-衢州-屯溪-黟县(宏村、塔川、西递)-歙县-泾县(查济)-宣城-芜湖-南京-无锡-上海。
交通工具全部依靠火车、城际巴士和当地的公共交通。住宿在携程网上预订。
衢州城里除了南孔圣地(文庙)外,也没什么特别的景点,于是随意逛逛。到了上街和下街,才知道这里是衢州老城的真正所在,附近就有新修复的北门街历史文化街区和南孔古城等历史遗迹。走在有着古色古香的路名的小街小巷,感觉很惬意。下图为古城墙中的钟楼。
衢州古代天皇塔,又名天王塔,高约38米(文献资料中也有35米的说法),为六面七层阁楼式砖塔,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历史悠久,塔型在全国也是极为少见。位于水亭街内,梁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塔东侧建旧天皇寺,又名天王寺,天王塔不仅是衢州城的地标,而且是耸立在衢州人心中的一座丰碑。

衢州城内,我曾在2008年自驾来过。现在感觉自驾有些匆匆忙忙,仅观赏了孔庙和府山公园,其他地方似乎都没去,停车难啊!
上次衢州有名的烂柯山没去,这次乘了公交车特地去了,还不错。
烂柯山,又名石室山、石桥山,此山黛峰翠嶂,景极幽邃。是浙江省重点名胜风景区,被誉为“围棋仙地”。围棋源于中国,相传围棋之根则在烂柯山。下图为烂柯山最为有名的《天生石梁》

江郎山是我到达江山市以后,经宾馆老板提示而去的。原来想凡爬山则尽量避免,因为毕竟体力年年下降,能不爬则不爬。但老板说,江郎山离江山市区不远,于是就去了。
江郎山,古称:玉郎山、金纯山,2010年8月作为“中国丹霞”的系列提名地之一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江郎山景区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5A级景区,由三爿石、十八曲、塔山、牛鼻峰、须女湖等部分组成,景源类型以自然景观为主,同时也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美好的自然景色一定要有好的天气来衬托,可惜去的那天雾气很重,观景一直是迷迷糊糊。特别是到了一线天的顶点,戛然而止。因为再上去,目前仅在双休日开放,且对60至69周岁的老人须有家属陪同,70周岁以上老人则须劝止。那天是星期五,本人是独行老人,看来是绝无可能再上一层楼的。呵呵!
站在台阶上看着迷迷糊糊的一线天。

廿八都古镇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地,从江山过去很方便,公交车10元即到古镇门口。
廿八都古镇位于浙江省衢州市仙霞岭高山深谷之中,公元878年黄巢起义军攻打福建,在崇山峻岭间开辟了这条仙霞古道,北宋时在浙江南部设都44个,这个小镇排行28,当地人称“廿八都”。镇上有9种方言和130余种姓氏。长条形布局的城镇,古建筑风貌依旧,仍保留着19世纪的风貌。

从廿八都出来后,我就背包乘坐公交到保安乡路口,正在那里等待另一路线的公交车时,一辆轿车停在了我面前,示意我上车,并表示不要钱。我大喜过望,深深感谢这位好心人。这既让我节省了体力和时间,又省了钱。毕竟从路口到保安乡有着近4公里。
后来,我从仙霞关返回保安乡时,又碰到两位小年轻停车招呼我上车,搭上顺风车,并结识了两位忘年交。
到保安乡,主要看看戴笠故居和仙霞关。
戴笠故居为国民党军统头目戴笠在1943年亲自审定设计图纸,由戴笠弟戴春榜督造的。戴笠故居有所江南常见的白墙灰瓦、红柱泥地的普通民宅,这就是戴笠故居。假如没有整修后设立的标识,与众多民居相似、普通而又简朴的外观,实在让人难以同权势赫赫的戴笠联系在一起。

仙霞关,古称古泉山、泉岭山、保泉山,为中国古代关隘。古人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与剑门关、函谷关、雁门关并称中国四大古关口。

在江山时,我放弃了原来的设想,从江山到常山再到婺源,然后再到黄山市。因为婺源属上饶市,上饶正处于中风险状态,如去了婺源后则寸步难行了。
我只能改行程,从江山返回衢州,住了一晚后,乘坐巴士到达黄山市的屯溪区。屯溪,我曾去过多次,徽州区的唐模、呈坎等景点都看过。但时间已久,我旧地重游,找了些新景,也到旧景看看,寻找一下感觉。
屯溪老街座落在屯溪区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骨架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戴震公园就在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屯溪老街的对面。公园建于1982年,因为地处华山之上,因此原名华山公园,后改戴震公园。华山之上原有华山寺,后遭毁。公园因戴震得名。
戴震,字东原,现黄山市屯溪人,是清代进步思想家和著名学者,是开掘中华传统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体民之情,遂民之欲”的“理欲统一”哲学思想,启导了十九世纪的曙光,成为我国早期启蒙思想的先驱。

黎阳老街就是屯溪区黎阳镇的旧时街市,与屯溪老街隔江相望。黎阳老街依然留下了具有徽州传统风格的徽派民居数座及民国石库门风格的老宅。
老屯溪人代代相传的俗语“明清个屯溪,唐宋个黎阳”,但实际上,老街已经面目全非。迎来的将是黎阳老街的遗址,现代仿古旅游街区。

经青旅的前台介绍,去了西溪南古镇和西溪南古村。实际上,古村根本就是个大忽悠,纯为休闲娱乐之地,建筑全为新建的民宿之类。反而路过古镇(事先并不知其也是古镇),看见了不少真正的老建筑和老街,民众生活安逸,毫无商业气息。
古镇处于丰乐河南岸,曾名丰南。背倚凤形山,面临丰乐水,风景秀丽。唐代建镇,鼎盛于明清。经济发达,文风昌盛,名人辈出。古镇至今保留明代建筑10多处,清代民居100多幢,其中老屋阁和绿绕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屯溪的《昆仑国际青年旅馆》住了两晚后,便向黟县进发。那里有着我久已向往的塔川、宏村和西递三个古村。
我到达宏村的昆仑青旅后,马上就先步行到塔川古村。塔川古村以秋景见长,可惜那美妙的秋景已被冷空气摧残了一大半。
塔川村,又名塔上,是黟县小桃源众多美丽富绕的自然村落中一个独具魅力的山间村落,有“溪绕前屋”等绝妙景观,尤其是塔川秋色,是众多画家、摄影家创作的基地。

寻寻觅觅,还是看得见塔川村的浓浓秋色的。

也见到了当地农民在晒秋。

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
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被誉为“民间故宫”。著名景点还有:南湖风光、南湖书院、月沼春晓、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大树、雷岗夕照、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

清晨,我背包在宏村的月沼前,准备去西递。

西递古镇,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素有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的衔接点、明清古民居博物馆、桃花源里人家、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等美誉。
西递古镇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我在西递古镇的门口湖边处。

黟县三个景点观赏后,返回屯溪,马上乘坐公交到歙县。歙县也来过多次,大多景点都去去过,首先选了个没去过的渔梁坝。
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渔梁坝的地位是极为重要,一是泄洪防旱,二是截流行船,三是美化环境。历朝历代都把坝之兴衰作为徽州兴衰的标志。作为几百年来新安江上大小商贾船队往来的一个重要码头,渔梁坝是明清时期徽商从这里起航承接家族兴旺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徽商之源”。

裳樾牌坊群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裳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

在歙县城区中,见到了《徽商大宅院》,欣然而去,因为上几次都没去,也没听人说起。
徽商大宅院整座古建筑群集牌坊、戏台、亭阁、花园、水榭等于一体, 为组合式的宅第群体,有宅第26座、房屋数百间、天井36个、柱子1580根。徽商大宅院气势宏伟,马头墙层层昂起,飞檐翘首,亭阁桥榭、牌坊宅第浑然一体,“三雕”精品比比皆是。
徽商大宅院又名“西园”,是将散落在全县范围内濒临坍塌的26座明末、清代及民国时期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进行拆迁和修缮,按照“复原”的原则,整体搬进了西园。大宅院内的古徽州“三雕”(石雕、木雕、砖雕)多达14000多处,其中有不少是近20年来从民间征集、收购来的散件。

傍晚时,我返回徽州古城(新造了城墙城门),在夜色下看了许国石牌坊。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立于明万历十二年十月(公元1584年)。许国石坊是许氏衣锦还乡时在家乡歙县立此坊。许国石坊,其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围合,全国仅此一例牌坊是封建社会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是最能诠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载体。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

第二天清晨,我又到徽州古城旁,我沿着练江畔行走。看看两座石桥。太平桥建于明弘治年间,别名河西桥、人皮桥、寡妇桥。太平桥为十六孔拱形石桥,长度为二百七十九点八七米,宽为六点九米。站在太平桥上,可以观赏四方景致;北望黄山巍巍,隐现于霞霭之中;下看练水潺潺,荡漾着西干山倒影;东瞧秀丽的河西公园,游人双双对对;西观太白楼和新建的新安碑园,古朴典雅。

万年桥,九孔,长150余米,高10米,宽6.7米。原桥东端有一石碑坊,上有“北钥云龙”、“道岸津梁”等题,毁于清乾隆年间。万年桥建筑精美,结构科学,桥体坚固,独特的防洪及水利科学技术提供了了解古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途径。

太白楼位于练江边,太平桥西端,背靠山峦,和新安碑园相依偎。 相传这里原是一个酒肆,唐代诗仙李白来歙访隐士许宣平不遇,曾在这里饮酒,后人为纪念李白,特将酒肆改名为“太白楼”。

鲍家花园,原为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徽商、盐法道员鲍启运的私家花园。是中国最大的私家园林和盆景观赏地。她坐落在举世无双的棠樾牌坊群边,以徽派盆景为主题,同时荟萃国内外各流派盆景精华,与牌坊群景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一幅完整的徽商故里。

歙县后,我转车三次(歙县-绩溪-泾县-查济)来到有名的查济古镇。查济是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华写生第一村、中国传统村落。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查济村原有108座桥梁,108座祠堂、108
座庙宇。尚有古代建筑140余处。其中桥梁40余座,祠堂30座,庙宇4座。

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坐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10里。

到宣城,本是此行皖南的终点,也是我将安徽全境各地市全部游毕的最后一个。情况不妙,在查济时,听说上海出疫情了。当时与上海旅友议论了一下,没太在意,因为我出上海时并没有疫情。岂料在宣城时,想到此城唯一景点敬亭山看一看,在门口即被拦住,要求出示核试证明。再三解释也无效,悻悻然离开到市中心去寻找小景和到超市购食品,到饭店吃午饭。真搞不懂,他们难道不给去人烟稀少的森林公园,而可去人烟稠密的市中心,就能做好防疫工作?

景德寺塔位于宣城市区开元寺遗址陵阳山第三峰。晋初名永塔。唐称开元寺塔,宋称景德寺塔,亦称多宝塔,明、清又称永宁塔。现存塔为九级六面砖塔,高34米。作为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景德寺塔古秀珍幽,高大雄伟,是宣州古城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宣城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塔为六面形楼阁式砖塔,造型奇巧,刻画玲珑。塔高九级,三十四米砖木结构、塔体坚实、底边八米直径,塔顶有三戟护环铁柱冲天。建筑工艺极美,堪称江南一绝。

原设想从宣城到南京或高淳,但询问之下已无此线路。只能改道再赴芜湖(曾在2014年秋天游玩过),只能在芜湖旧景重游。
鸠兹广场依山面湖,视野开阔,环境优美,是承载芜湖市悠久文化历史内涵,是反映芜湖市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最富艺术魅力与文化品位的城市"客厅",是芜湖市中心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鸠兹,一种水鸟,是芜湖市的象征。广场上高达33米的青铜雕塑,这尊雕塑是以芜湖古名“鸠兹”为原型,加以艺术的夸张设计而成。七只姿态各异的鸠兹鸟,一只只都像振翅欲飞。

芜湖毕竟是安徽省第二大市,经济发达,走在路上,崭新的两条轻轨展现了这个城市的活力。

步行走到长江和青弋江交汇处的中江塔, 中江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但“工未竣”,“折损二层”。直至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 “重建,乃落成”。一、二层建设于明代,三、四、五层建设于清代,前后跨越了60余年。

芜湖老海关大楼建于1919年。老芜湖海关曾经是全国40余处海关之一,它是根据《中英烟台条约》于1876年设立,定为三等海关。1877年4月正式开关。开关之后因业务激增,遂在陶沟以南兴建海关大楼。大楼坐东朝面,紧邻长江,建筑面积近900平方米,入口门厅位于钟楼底层。主楼两层,为柱廊式砖木结构。

重新来到芜湖的城中公园-赭山公园,来到戴安澜墓,瞻仰一下。戴安澜烈士墓在“文革”期间曾遭毁坏,一九七九年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芜湖市人民政府多次整修墓地。

广济寺,始建于唐乾宁年间(894—898)。
旧时凡朝九华山者,必先于此尊请“地藏利成金印”之后再去九华山,故其又有“小九华”之称,为佛教朝拜圣地,历来香火旺盛。
广济寺与普济寺、能仁寺、吉祥寺并称为安徽四大名寺,而以广济寺为首。
1983年,该寺被国务院确立为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从芜湖来到南京,在火车站向防疫人员出示了行程码,他就把手一挥,“走吧”!
这个时节到南京,最佳的选择就是观秋景秋色。我首选了朝天宫,朝天宫是江南地区现存建筑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落,素有“金陵第一胜迹”之美誉。朝天宫之名,由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御赐,取“朝拜上天”、“朝见天子”之意,是明代皇室贵族焚香祈福的道场和节庆前文武百官演习朝拜天子礼仪的场所,与神乐观同为明朝最高等级的皇家道观。
这里的秋意浓。秋色美。
朝天宫五彩斑斓,金黄色的银杏树叶等映衬着红墙黄瓦,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彰显古都韵味。还有美女身着古装,衬托着这浓浓的秋景。

1966年到南京,就经过美龄宫,无缘参观。
“美龄宫”实际上是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又称“小红山官邸”,有“远东第一别墅”的美誉。
国民政府主席官邸始建于1931年,原为国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后改作中山陵谒陵的高级官员休息室。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蒋介石与宋美龄常在此下榻礼拜、休息,故被称为“美龄宫”,蒋介石曾多次在此接待外国贵宾。1984年3月,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室内陈设如旧布置,对外开放。

莫愁湖是南京主城区内仅次于玄武湖的第二大湖泊,有“金陵第一名胜”的美誉。曾在1987年携太太和儿子来此游玩过。到此公园,已近傍晚,抓紧看秋色。

毗卢寺始建于1522—1566年,因庙中供养毗卢遮那佛,初名毗卢庵,金陵名刹之一,民国时期成为全国佛教的中心,中国佛教会、中华佛学研究会、中国宗教联谊会、首都中医院皆设于此。到此寺庙,也看到了秋景秋色。

到栖霞山,是我此行南京的主要目的地。栖霞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在明代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誉。

自明代以来就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栖霞丹枫”为新金陵四十景之一,山西侧的枫岭有成片的枫树,是栖霞山吸引游人的主要景致,为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栖霞红叶种类很多,尤以枫香为主,包括红枫、鸡爪槭、三角枫、羽毛枫、榉树、黄连木等,每到深秋,山中漫山红遍,犹如晚霞栖落,蔚为壮观。

美龄宫出来后就走到这条615米长的“石象神道”,两旁依次排列着用整块岩石雕琢出来的石狮子、石獬豸、石骆驼、石象、石麒麟和石马等六种石兽,无一不在彰显帝王陵墓的威严。这几种神兽中,以其中的一对石象为最重,单只石象的重量有80吨,因而后人也就把这条“神道”叫作“石象路”。
深秋,走在有着600多年历史的石象路上,神兽周边的乌桕、枫香和银杏呈现出红、橙、黄、绿等五彩斑斓的色调,交织出历史的幻象,就像走入了时光隧道一样,一幅属于这座古老都城的画卷,在这个秋日的蓝天下、从历史中缓缓地展开。红色的榉树、黄色的银杏、橙色的乌桕,在阳光下争相舒展着美丽的臂膀。
从南京到无锡,目的去灵山胜境,想与南京的牛首山佛宫作一比较(建筑)。无锡也挺逗的,在火车站硬性被作了免费的核试后就放进了市区,马上乘车到灵山胜境。
灵山胜境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太湖之滨,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由小灵山、祥符禅寺、灵山大佛及分布于其间的其他景点所组成的,可简单概括为一山、一寺、一佛。
灵山胜境于1997年建成,占地面积约30公顷,集湖光山色、园林广场、佛教文化、历史知识于一体,是中国最为完整、也是唯一集中展示释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题园区。

大佛所在位置系由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灵山大佛是在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自主持下建造起来的,在灵山大佛建设过程中,赵先生提出了神州“五方五佛”的理念——伴随着灵山大佛的建成,得以圆满了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原龙门大佛之“五方五佛”的格局。作为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立像,灵山大佛通高88米,佛体79米,莲花瓣9米。由1560块6-8毫米厚的铜壁板焊接而成,焊缝长达35公里,使其外型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灵山梵宫是集旅游、会议、展览和文化体验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建筑,整个建筑依山而建,糅合了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及传统佛教建筑元素,建筑面宽150米,进深180米,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为南区和北区两部分,其外部的5座塔顶按敦煌壁画中的“华塔”为原型设计装饰:内部又高大的廊柱、大跨度的梁柱、高耸的穹顶、超大面积的厅堂,各空间独立且互相贯通,由门厅、廊厅、塔厅、圣坛、三传会议厅(汉传会议厅、藏传会议厅、南传会议厅)、千人宴会厅等组成。

梵宫圣坛是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会场,它具有会议和演出等多种功能,可以举行容纳2000人的大型国际会议。梵宫圣坛每天定时举行的《灵山吉祥颂》表演,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盛宴。梵宫与五印坛城、曼飞龙塔一起,代表了佛教三大语系。

有关资料取自网络
摄影于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