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京有着血浓于水亲情的天龙屯堡
【黔行30天】

去了黄果树大瀑布的第二天,决定去天龙屯堡,一则方便,二则我一向对溶洞类景观不甚感兴趣。

天龙屯堡古镇位于贵州省西部安顺市平坝区,喀斯特地貌大山深处,有天台山、龙眼山两山脉,距贵阳市72公里。这里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屯堡人的语音、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与周围村寨截然迥异,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屯堡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之一的就在天龙屯堡。在元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顺元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名“饭笼驿”。明初时,朱元璋调北镇南,在这里大量屯兵,兵来自江浙汉族,上世纪初被当地儒士改名为“天龙屯堡”。

天龙屯堡古镇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在元代这里就是有名的顺元古驿道,天龙屯堡古镇最早是顺元古驿道上的一个驿站,名叫饭笼驿。由于军事地理位置重要,从明代开始就在这里及周边大量屯兵,时至今日依然如帮,这里仍是驻军重地。
清朝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奉旨实行“改土归流”后,屯堡人由军户转变为普通百姓。天龙屯堡古镇更名为“饭笼铺”,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依然是清廷的驿站和屯兵重地。

安顺位于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势较为平坦,贵州的大坝子多半于此,真可谓地肥水美,再则安顺是滇黔古驿道的必经之地,素有“滇之喉、黔之腹、
粤蜀之唇齿”的称誉,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这就保证了屯田的成功,
邮务和经济动脉的畅通。沿驿道两侧的屯田把土司势力一分为二,使其不能联络,有效的分割了土司势力。现今在安顺市周边的屯堡仍能找到很多用于燃放烽火的烽火台遗址,在那时哨兵如发现土司有
不轨动象,便燃放烽火发送信号,其它屯堡中的防备力量便快速聚集进行有效的防御和攻击。


屯堡人的语言经过数百年变迁未被周围的语言同化; 屯堡妇女的装束沿袭了明清秦淮汉族服饰的特征; 屯堡食品具有易于长久储存和收藏,便于长期征战给养的特征; 屯堡人的花灯曲调还带有江南小曲的韵味;屯堡地戏原始粗犷,对战争的反映栩栩如生:被誉为 “ 戏剧活化石 ”
:屯堡人以石木为主营造的既高雅美观又具独特防御性的民居建筑构成安顺所特有的地方民居风格

天龙屯堡与南京有血浓于水的亲情。 600 年前的秦淮风物在安顺屯堡被完整保留;使得今天的屯堡就如仿真历史博物馆,那独特的语言、服饰、生活习俗、文化活动,让人恍若穿越时空的界限,走进了
600 年前古汉秦淮大地。




























有关资料取自网络
摄影于2021年7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