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2021-09-09 05:13:44)
标签:

海龙屯遗址

黔行30天

遵义

《世界遗产名录》

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

分类: 天朝神州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

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海龙屯,是我在遵义时百度搜索一下知道的。遵义周边近一点的就只有这个贵州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了,于是就去了。自2017年始,我对“遗址”类的景点是不去的,因为一般情况就是一个废墟,自己也不懂,没有很强的观赏性,而且需要大大的补脑才能知道一二。因为在201612月去了秘鲁的特鲁希略城的《昌昌古城》,就是个遗址,什么也不懂。之后我们便放弃了在阿根廷的岩画之旅,也是因为不懂,且缺乏欣赏力。

    这次特地去看看《海龙屯》,因为了解不多,到了那里才知要爬山,有点胆怯。但也硬着头皮上了。但爬到《飞龙关》和《飞凤关》就不想再上去了,所以那上面的新旧王宫遗址就没有看见了。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海龙屯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老城北约30里的龙岩山东麓,始建于1257年,毁于1600年。遗址所在山峰相对高度约350米,三面环水,一面衔山,地势险要,如今周长约6公里的环囤城墙尚存,囤东铜柱、铁柱、飞虎、飞龙、朝天、飞凤六关,囤西后关、西关、万安三关依然屹立。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海龙屯遗址囤顶平阔,囤内遗有“老王宫”和“新王宫”两组重要建筑基址,面积均在2万平方米左右,此外尚有金银库、四角亭、采石场、校场坝、环囤马道和敌楼等遗迹。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海龙囤遗址是贵州境内仅见的一处大型军事建筑与宫殿建筑合二为一的遗址,也是当今中国乃至亚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 201574日同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一起,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沉睡700多年的土司古城堡,因此受到全球关注。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海龙屯曾是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遵义古称)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辖区内以仡佬族、苗族群众为主。1600年,播州第29代世袭土司杨应龙反叛朝廷,在24万明军100多天的围攻下,海龙屯城堡最终湮灭在战火之中。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唐朝时,以当今遵义为中心的“播州”广大地区被“南诏国”彝人占领,公元876年,朝廷派杨端前来平乱。事平后命杨端“世袭”播州,建立了持续七百余年、共29代的杨氏土司政权。政权初建,为“设险以守其国”、并作“保固之根本”,于州治西北15公里之“龙岩山”建“龙岩囤”,平时练兵,战时作行政、军事中心。南宋末年,为防“元兵”来犯,扩建加固,增修“养马城”“养鸡城”等形成体系,又与附近的“娄山关”、“鼎山城”形成纵深防御系统。明朝时又重修。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明朝末年,杨氏29代“土司”、骠骑将军、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与川、渝地方发生矛盾,后激化为军事冲突、演化为叛乱。1600年,国力衰竭的明朝廷最后倾全力调8省之24万军队分8路发动“平播之役”。战争初期,北面川军3000人在娄山关全部被歼、片甲不留,南面的乌江之战,消灭联军3万人马。相持两月,播州各地关隘相继失守,杨应龙只好带领1.7万人马退守海龙囤,各路官军围而攻之。由于守军有天险可凭,有积储足恃,有悍勇苗兵可用,囤下河谷中官兵死伤颇众。几经努力,苦战114天,官军终于爬上“后关”,攻占了这座“坚不可摧”的军事要塞,“斩级22687颗”,“招降播民一十二万”。“龙岩囤”被焚毁,后又被易名曰“海龙囤”。意为“龙困于海,不能再兴云复雨”。播州从此“改土归流”、分为两府,一曰平越府,划与新建的贵州省;一曰遵义府,隶属四川省。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但随着时间推移,土司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加之末代土司杨应龙的种种不端,杨氏遂成为明朝廷翦灭对象,一场惨烈的旷日持久的血战在海龙屯上演。清魏源《圣武记》中称:“明代播州、蔺州、水西、麓川皆勤大军数十万,殚天下力而后产平之。”这四次大的战争,尤以“平播之役”最为典型。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的海龙屯遗址【黔行30天】

有关资料取自网络                              摄影于202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