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2021-11-05 15:41:00)
标签:

偏关古城

忻州

重走豫晋秦

“犀牛望月”城

古朴古香的风韵

杂谈

分类: 天朝神州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

【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偏头关(今偏关县)位于山西省西北边陲,处于黄河南流入晋的交汇处。北依长城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相望,南于本省河曲、五寨两县相连,东于神池、朔州两县(市)毗邻。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中华三关,是明代长城外三关之首。明代长城设九边重镇防守,其中太原镇又称山西镇驻防偏头关,管辖的长城西起保德,东达黄榆岭(今山西和顺县),全长800公里。其中在偏关境内分大边、二边、三边、四边、黄河边,内边计六条长城,再加北魏长城、北齐长城,总长500公里,偏关为“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偏头关,始称偏头寨,五代北汉乾佑四年(951年),刘崇在晋阳称帝时于韩光岭(今偏关城东一里处的山梁上)建立偏头寨。北汉天会元年(957年)北汉王刘钧继而在原址扩展建寨,寨为土夯高墙。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偏头寨东靠双凤山,西俯关河川,“地控西北,为守城之权舆”。又西距黄河20里,杨继业、杨延昭与契丹征战于雁门、偏头一带。杨家将在这块土地上兵来将往,浴血疆场,威镇三关,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世代佳话。元朝大德三年(1299年)升偏头寨为偏头关,设置武节将军枢密院判守御此关。从此,偏头关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长城外三关。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七月,河南右丞相魏赛因不花移镇偏头关。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偏头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因其地势东仰西伏,故名偏头关。“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这是古人对偏头关的赞誉。偏头关历史悠久,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战场。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偏关城历经明清两代兴建,规模大展,尽管四面环山,地处盆地,但随着东高西低的山势,象一只头枕塔梁山,卧于关河川的巨犀,又称“犀牛望月”城。城内主大街纵贯南北,楼房林立,商贾云集,街市一新。明清建筑古民居,青瓦房舍,各抱地势,一展古朴古香的风韵。城中央的钟鼓楼,石基砖拱,红墙青瓦,飞檐歇山顶,雄姿稳健,十分气派。古时关城内有寺庙108座,建筑宏伟。“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明山西巡抚何乔新对军事重镇—偏头关给予高度评价。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曾经有着古朴古香风韵的偏头关【重走豫晋秦】

有关资料取自网络                            摄影于202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