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越滇藏新通道

(2021-04-26 05:14:02)
标签:

滇藏新通道

33天自由行

公共交通工具

滇藏秦鄂豫五省区

对得起人生

杂谈

分类: 天朝神州

穿越滇藏新通道

穿越滇藏新通道


穿越滇藏新通道
穿越滇藏新通道
穿越滇藏新通道
穿越滇藏新通道
穿越滇藏新通道穿越滇藏新通道
穿越滇藏新通道
穿越滇藏新通道
穿越滇藏新通道
     

穿越滇藏新通道

     昆明这个春城,近十年以来,我光顾不下于五次。这次就怠慢了,什么地方也不逛了,一早就辞别,奔赴大理。



穿越滇藏新通道

     大理是第二次来游玩。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大理的古城门也是大理的象征。


穿越滇藏新通道

    洱海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湖泊,洱海水深清澈,宛若无瑕的美玉,秀丽无比。我住宿在古城东门外,一清早便跑到洱海的西岸观赏日出。


穿越滇藏新通道

     崇圣寺三塔是由一大二小三个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为9.9米,凡十六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9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雄伟壮观,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19613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次在大理时间充裕,两次光顾崇圣寺。


穿越滇藏新通道

    双廊古镇位于洱海东北岸,是最适宜人居的小镇,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之盛誉。


穿越滇藏新通道
     境内水天一色、群山叠翠与湖光水色交相辉映,金梭织锦、“双岛双曲”与古色淡雅、风情浓郁的白族集镇相环抱,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天然图画,

穿越滇藏新通道

     洋人街原名“护国路”,意为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为了适应开放旅游的需要,把大理古城定为开放旅游的主要景点,护国路便成为外国游客在大理的集散地。


穿越滇藏新通道

     天主教堂就坐落在大理古城一静谧的胡同里,当我们步入窄窄的古色古香又充满白族建筑风格的小街时,就见一古朴中融合着我国传统和白族建筑艺术风格的教堂——圣三堂,它矗立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显,当我们走近时完全被它迷住了。它的教堂建筑特色独一无二,是融当地白族文化特色、汉族与西方建筑及其他民族特色相融合于一身的一件民族瑰宝,飞檐斗拱,彩绘娟秀。它以建筑结构造型的独特风格、雕刻艺术之精湛、中西建筑之交融而蜚声海内外。


穿越滇藏新通道

     巍山古城,我上一次旅行云南大理时没有来过,这次非去不可了。古城之老,令我没有失望。元代的时候,由大理段氏总管开始建筑土城,到明朝才正式建城,至今整座县城依然较为完整的保持了600多年前建城时候的棋盘格局,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

     巍山北城楼名拱辰楼,建于明洪武年间。在高大的城墙上,有五间重檐歇顶式的古老建筑。城楼南面挂“魁雄六诏”,北面挂“万里瞻天”横匾。气势雄威。古楼高23.5米,下舌城墙高8.3米。楼架由28棵大柱支撑,由东、西两道小门登级而上。


穿越滇藏新通道

     巍然屹立的星拱楼,成为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古城内民居基本保留了明、清风貌的中式结构。


穿越滇藏新通道

     巍山古城出来,便包车上山到了我闻所未闻的琢木郞村。这是一个千年彝族村、南诏最后的部落云南省巍山县琢木郞村令人神往,是一个彝族聚居繁衍生息的地方。古村还是很原生态的,没有什么商店,更没有旅馆。这一晚,我们睡在了村口的医生家中,晚饭也包在了他家里吃,体验了一番彝族人的生活。


穿越滇藏新通道

     琢木郞一带的彝族,当地称“东山颇”或“腊罗颇”,又称“米舍巴”,即“蒙舍人”。很可能与南诏蒙舍王室后裔有密切联系。东山不少老人说,他们的祖辈是从城里搬来的,琢木郞村的彝族对传统文化习俗保留得较为完整。


穿越滇藏新通道

     在琢木郞住了一晚后,我们返回到大理下关,再转车到云龙县,搭乘当地“突突车”到了诺邓村。这座村庄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落,也是云南省最早的史籍《蛮书》记载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称不变的村邑。村中现代民居建筑不多见,却保留着大量的明、清两朝建筑和著名的玉皇阁道教建筑群。


穿越滇藏新通道

    诺邓村的旅游条件比较成熟,竟然还有青旅,叫“一颗印木石雅居”,是一幢很久远的民宅,全木结构。走在地板或楼梯上还有些“吱吱嘎嘎”的声音,非常怀旧的感觉。我订的是两个床铺,结果老板给了我们两个人一人一个房间+大床,真是惬意!


穿越滇藏新通道

     大理的游程结束了,准备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首府六库。原先我最担心要返回大理下关乘车没有了,云龙有到六库的公交班车是有的,只是现在情况特殊,没有了。但车站人员告知可以先乘车到漕涧,再等候过路车。但我们大概运气有点差,这天是双休日,去漕涧的车也没有了。只能搭“拼车”,价格比公交贵一倍,但时间节省不少。

     到六库,先到路边的车站询问,才知不是当地人去不了“片马”这地方。于是决定在六库不作多逗留,下午即在城区逛逛,领略一下自治州首府的城景,六库镇地跨高黎贡山东麓至碧罗雪山西麓。是一个典型的山区镇,怒山山脉、云岭山脉、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镇,整个镇地处怒江两岸。

      此图片为在六库镇上的青山公园所摄,好象是新建的塔,叫“和谐塔”。


穿越滇藏新通道

     离开六库,乘坐公交到匹马,在上山路口搭上“突突车”,开了不少时间到达老姆登村,“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

     一座建在悬崖边上,红白相间的房子,就是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老姆登基督教堂。走到教堂前,看着远山近草,那种乡村教堂的朴素和自然真的会让人心静如水。红色十字架直指天空,“神深爱世人”,字体鲜艳。


穿越滇藏新通道

     来云南怒江的游客大多是想体验怒江峡谷的雄伟,很少有人知道一个名为“知子罗”(碧江县)的地方。这座悬在怒江上空1000米的“废城”,被誉为中国最美“记忆之城”。知子罗,怒江流域曾经的中心,曾经的怒江州州府所在地。坐落在碧罗雪山海拔2300米处的山梁上,与高黎贡山隔江遥遥相望。可是如今,它只是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的9个怒族村庄之一。


穿越滇藏新通道

     在高黎贡山山脉中段3300米的峰巅,有一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宽约40余米,高约60怒江石月亮米,沿着怒江北上,百里之外,就可看到这个透着白云蓝天的石洞,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石月亮。它仿佛是开天辟地就耸立在那里。


穿越滇藏新通道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希望接近它,然而,它仿佛是留给勇敢者的去处,这里山峰陡峭,道路崎岖,气候变幻无常。我们只是路过,远远地仰望了,并拍照留念而已。爬上山去那是奢望。


穿越滇藏新通道

    到贡山住宿了一晚,采购了不少食品,旅行的节奏调整了一下。贡山县地处中缅、滇藏结合部,多民族杂居,天主教、基督教、藏传佛教,原始宗教四教并存,使贡山成为多民族文化与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汇的地方。怒江畔的贡山县城,高楼林立,远眺县城,感觉小山城闲雅幽静。


穿越滇藏新通道

     终于到了人神共居的伊甸园—丙中洛。据说丙中洛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方。大部分怒族人信奉天主教,有的藏族家庭也信仰天主教,而非藏族的家庭却信奉藏传佛教。每个家庭都是两个民族以上组合的,基本上找不到单民族家庭。


穿越滇藏新通道

     怒江第一湾位于丙中洛南部,因怒江被山坡阻隔绕行270º大弯而形成。怒江第一湾位于前往丙中洛的途中,日丹村附近。怒江流经附近时遭遇王箐大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


穿越滇藏新通道

     一个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沿着大峡谷溯怒江北上,滇藏线古老的驿道上,似乎还能追寻到昔日马帮的痕迹。多种宗教在这里融合,多个民族在这里共同生活。当你走进这里,走过千年的茶马古道上,看到了绝壁峡谷中奔腾的怒江水,座座高大漂亮的教堂、寺庙,田野间恬静安然的村舍,茂密的原始森林,巍峨壮美的雪山,你便会沉醉在这片美丽的田园风光之中。


穿越滇藏新通道

     秋那桶村是一个以优美的田园风光著称的小小村落,在丙中洛的最北端,不多的几户人家散落于山谷中的平地上。从这里再往前走,经过一段没有人烟的地带,就可以进入西藏了,这里是怒江的终点。


穿越滇藏新通道

     雾里村坐落在丙中洛景区内,是一个传统的怒族村落,于2013年被评选为中国最美乡村,2016818日被评选为云南特色旅游新地标。


穿越滇藏新通道

     冬春两季冰雪覆盖,景色如画。滇西北位处欧亚和印支两大板块结合部,这独特的构造形成了横断山大纵谷地带,由北向南,巍峨高耸的碧罗雪山、高黎贡山、担当力卡山与奔腾的澜沧江、怒江、独龙江相间构成了深切割裂的大峡谷——怒江大峡谷。


穿越滇藏新通道

     离开丙中洛,我随着六宝的小巴士向西藏察隅县的察瓦龙乡进发。到西藏地界的近廿公里路是好的,是柏油路。进入西藏地界,就是砂石路和搓板路。据司机六宝介绍,他的小巴士开三年,换了四台发动机。

     在这重要的地点,留个影是必须的!


穿越滇藏新通道

     到察瓦龙的路基本上就是沿着怒江在山间盘旋,怒江在这里转弯又转弯,江水奔腾而下。


穿越滇藏新通道

      此前,内地通往西藏的公路主要有新藏、青藏、川藏南北线以及滇藏等几条进藏公路。这些公路平均海拔较高,全年有4个月的大雪封山期无法通行。而丙察公路沿怒江北上至察瓦龙乡后,整条公路海拔比较低,无雪封山期,年通路率为100%,可常年通行。  

     由于山体雄浑,江流湍急,人烟稀少,此段峡谷显得异常幽深、异常神秘。而怒江在这里呈V型转弯,更是惊险。


穿越滇藏新通道

     这是是丙察察公路最险峻的路段,险段是漫长的悬崖砂土路和滚石坡地段闻风而起的大流沙。


穿越滇藏新通道

     远远地望见了察瓦龙乡。我们在这里的青旅住宿了一晚,第二天再启程向察隅进发。察瓦龙乡就是建立在这丙察察线(219国道)上一个集镇,建设了很多宾馆、商店和餐馆,作为旅行者中间的休息、补充给养的好驿站。


穿越滇藏新通道

     察瓦龙到察隅有220公里,这里海拔高,沿途要经过三个高山垭口,分别是齐乌拉山4710米,金拉山3947米,折拉山4764米。山上终年积雪。


穿越滇藏新通道

      还要过怒江大桥,仅一车可通过的大桥。


穿越滇藏新通道

       盘山路上积雪重重,司机小心翼翼地开着车。


穿越滇藏新通道

         过山上垭口,一片冰雪天地。


穿越滇藏新通道

        察察线,路程过半。


穿越滇藏新通道

     行车6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察隅县,入住金马宾馆后,便到街上逛逛。这个小县城沿着桑曲河,主干道就一条街。属高原亚热带气候,山上原始森林茂盛,城区桃花遍地盛开,小城显得幽静美丽。 


穿越滇藏新通道

    在察隅住了一晚后便搭乘公共巴士出发到波密。这一路可能是我遇见最为美丽的一段公路。开始时天色还暗,可以看到星星般散落的村庄,路上不时地有盛开了桃花的桃树擦肩而过。后来则较长时间地与冰川同行。


穿越滇藏新通道

     来古冰川为一组冰川的统称,位于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然乌镇境内,紧邻然乌湖,是帕隆藏布的源头,冰雪融水流进然乌湖,湖畔是茂密的原始森林,还有很多原始的藏族村落,包括美西、亚隆、若骄、东嘎、雄加和牛马冰川,该冰川群中亚隆冰川最为壮观。


穿越滇藏新通道

     来古冰川紧邻然乌湖,是西藏已知的面积最大和最宽的冰川,来古冰川一名来源于紧邻冰川的一个小村落—来古村。来古村的藏语意思是隐藏着的、世外桃源般的村落。来古村掩映在四周连绵起伏的群山的绿色苍穹之中,似乎被大自然有意所隐藏,因而得名。


穿越滇藏新通道

     然乌湖,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在地质运动活跃的藏东南一带有很多这样形成的堰塞湖,然乌湖就紧靠川藏公路(318国道)。


穿越滇藏新通道

     然乌湖的静和蓝是远近闻名的,湖中极少看到枯枝杂物,湖周景色各不相同。然乌湖的色彩非常丰富,草地、森林、秋叶以及白色的水禽和湖岸全滩五颜六色的卵石,清新如镜面反映。然乌湖的湖边是一大片碧草如茵的草甸,和着碧蓝的湖水、白雪皑皑的雪峰,景色如诗如画。狭长的阿木错湖向西蜿蜒十余千米逐渐收缩成一道河谷,随季节的不同 ,河水也呈现出或碧蓝或青绿等数种颜色。


穿越滇藏新通道

     然乌湖周围高山危耸峻峭,众多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峰皆有冰川发育。我在游客中心的平台上与然乌湖合影留念。


穿越滇藏新通道

     波密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帕隆藏布河北岸。县城比察隅大多了,城市面貌富有藏族风格。漫步在帕隆藏布河边,非常惬意。


穿越滇藏新通道

     林芝就在眼前,却还需翻过色季拉山垭口(4720米),山上终年积雪。


穿越滇藏新通道

     色季拉山:属念青唐古拉山脉,是西藏林芝县东部与中西部的分界带,是尼洋河流域与帕隆藏布江的分水岭,为川藏公路南线所跨越。登临海拔4728米处的山口(会有高原反应,要预防缺乏内源氧),可观日出、云海、无际的林海和远眺南迦巴瓦峰峻美的雄姿。色季拉山西坡的达则村旁的本日拉山,是西藏苯教的圣地,为西藏四大神山之一,来此转山朝拜的人四季不绝,信徒来自四面八方。


穿越滇藏新通道

     八一镇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辖镇,林芝市政府驻地,是林芝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曾是一片乱石滩,解放军到此地之后,开始建设,因此叫八一镇。 


穿越滇藏新通道

       八一镇的市容,林芝会展中心。


穿越滇藏新通道

     到林芝近郊的嘎拉桃花村去赏花。林芝地区的桃花异于江南碧桃的风格,学名叫“光核桃”,又名“西藏桃”,俗称“野桃”,树高花繁,漫山遍野,开得狂野。


穿越滇藏新通道

     嘎拉桃花村,有一片天然野生桃林,人们称它为桃花沟,桃花沟三面环山,高处有水源,四周林木葱茏,终年碧绿苍翠,间有流水,清澈见底。沟内野桃鳞次栉比,林间鸟雀欢噪,既静僻又幽雅,是尼洋河畔赏桃花的最佳地点。


穿越滇藏新通道

        我在桃花村的观景台上留影。


穿越滇藏新通道

     我因为来过拉萨,这次则优哉悠哉,没有特别的游览任务,仅到布达拉宫前观赏拍照。另外就是寻找一家旅行社安排一下后几天的活动。开始想去阿里一线,但时间长(13天),看来内容单调,价格高而不确定,想想还是决定不挑战自己了。改而参加了《珠穆朗玛峰大本营》四日游。


穿越滇藏新通道

      落实好参团事宜,我跑到拉萨河的南岸,到南山公园看看玩玩。


穿越滇藏新通道

     参团四日游的第一天是环游羊卓雍湖,停留了好几个位置观赏,真是赏心悦目。羊卓雍湖,藏语意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


穿越滇藏新通道

     羊卓雍湖,是高原堰塞湖,大约亿年前因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它的形状很不规则,分叉多,湖岸曲折蜿蜒。羊卓雍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4441米,属淡水湖,是喜玛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俯瞰羊卓雍湖,不同时刻照射,会显现出不同层次,极其丰富的蓝色。水源来自四周念青唐古拉山脉的雪水,湖水随光线变幻,演化成千变万化的蓝色。


穿越滇藏新通道

    从羊卓雍错出来后,跨越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后就来到了卡若拉冰川的冰舌下。冰舌前沿海拔5560米,观看卡若拉冰川的地方海拔约有5400


穿越滇藏新通道

     离开卡若拉冰川再往前走,就来到了斯米拉神山,这里有个水库叫满拉水库,高处看下去,就像是缩水版的羊卓雍湖。


穿越滇藏新通道

     参团四日游第二天,办好边境通行证后,巴士行驶了六个多小时后进入了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然后再换乘景区车到珠峰大本营。


穿越滇藏新通道

     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氧气含量相当于海平面的一半。为了适应不断升高的海拔高度,人体在许多方面都要做出调整,呼吸加速、血液pH值改变、输送氧气的红细胞数量激增,这一转变通常需要数个星期才能完成。我因为没有高反,到了这里一点都没有感到不适。甚至在风小的时候,急匆匆地走上坡也没气喘吁吁。


穿越滇藏新通道

     珠峰大本营:是指观看珠峰核心区环境而设立的生活地带,中国境内的有两个,西坡大本营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日县扎西宗乡,东坡大本营在定日县曲当乡的嘎玛沟地带,海拔5200米,与珠峰峰顶的直线距离约19公里,国家AAAAA级旅游区。


穿越滇藏新通道

     由西藏自治区测绘局扎西多吉设计的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碑体高2.4米、宽1.2米、厚 0.2米,碑座高0.95米,碑体总高3.35米。由整块花岗岩打造而成的纪念碑,整体形状酷似珠峰外形,上面刻有汉、藏、英三种文字的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纪念碑字样。大本营立碑处背后有一个数十米高的小土坡,那里是大本营的最高点,也是允许游客最后止步的地方。在5200米的海拔,只是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土高坡,我当然是若无其事地走了上去,一点都没有感到什么不适。但我们这个10个人的小团,仅仅只有四个人走了过去。

 


穿越滇藏新通道

        我在珠峰大本营纪念碑后面的小高坡上留影纪念。


穿越滇藏新通道

     珠峰路全程约110公里,其弯道数量之多之美堪称中国之最!去往珠峰大本营,必须经过这条盘山公路。它依山盘绕,蜿蜒百余公里,坡陡弯急,因其多弯,被称作九十九道拐,是著名的险路。


穿越滇藏新通道

     登上珠峰大本营那天晚上,我们就住在近5000米高的一幢藏式民居里,大通铺、男女混居,没有取暖设施(半夜为零下11度)。既没有自来水或热水、也没有早餐,也没有看见厕所!晚餐仅是烂糊面条,还挺热气腾腾。


穿越滇藏新通道

     参团的第三天,应该说没有大的景点了,较大的景点就是奇林峡。

 

     奇林峡风景区坐落于喜马拉雅山脉珠峰脚下峡谷深度约200米,是一个经过几千万年冰川雪水冲刷切割形成的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长约15公里宽500米深约200米的峡谷石林地貌 。

     站在景区的观景台,可以近观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上图)。


穿越滇藏新通道

    形态奇特,有塔状 、柱状 、城堡状 、飞禽走兽状等奇林隐于谷地漫布山坡。


穿越滇藏新通道

       另外,经过了定日县的几处湿地和雪山。


穿越滇藏新通道

        另外,经过了定日县的雪山。


穿越滇藏新通道

          经过了定日县的雪山。


穿越滇藏新通道

     回到日喀则,司机又安排进了扎什伦布寺观赏。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是该地区最大的寺庙。

     第四天,回到拉萨。我于回到拉萨的次日,乘坐火车离开西藏。至此,我的《穿越滇藏新通道》顺利结束。我又一次通过了体检,没有高反。

穿越滇藏新通道

   火车到西安,我下车住宿。第二天参观了文昌门处的城楼城墙、碑林博物馆。


穿越滇藏新通道

   西安城墙可以说是西安的地标性建筑,去西安不登城墙,此乃人生之憾事也。


穿越滇藏新通道

     从西安南下,我乘坐火车到了秦岭南侧的安康。汉水,又称汉江,是汉文化的直接发祥地。地处汉水中游的安康,居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秦陇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接壤处,特殊的地域赋予了安康极具个性的奇丽文化的同时,又使这块文化更富多元性和包容性。观察汉江水,清沏见底,原来安康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承担着一江清水供北京的光荣使命和政治责任。



穿越滇藏新通道

     然后再南下,到十堰,目的是去武当山。武当山,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被整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那天上了武当山,人山人海,简直无法看景,体验实在太差。



穿越滇藏新通道

     十堰向东去了襄阳,古城尚在,给了我欣喜。一天半时间里,游览了古隆中、襄阳古城、绿影壁、盛世唐城等,感觉不错。比我19年秋天游荆州城不知好多少了。



穿越滇藏新通道

     襄阳城雄据汉水中游,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城池始建于汉;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襄阳城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穿越滇藏新通道

     离开襄阳转向河南省的南阳,一是到上海的交通方便了,二是南阳是个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有东西可看。到了南阳,先去南阳武侯祠观赏。武侯祠是中国著名历史名胜古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十大旅游景区之一,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有1800多年历史,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十年躬耕隐居地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也是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历史上著名的“三分天下”和“草庐对策”发源地,为豫西南历史名胜之首。

 


穿越滇藏新通道

     南阳府衙中国惟一保存完整的府级官署衙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宋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历经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历史时期,共历199任知府。府衙现存明清建筑100余间,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封建社会留下的一个完整的郡级实物标本,父母官一词便源于南阳府衙。


穿越滇藏新通道

     医圣祠,坐落在中国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城市、位于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它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被人们尊为中华"医圣"的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


穿越滇藏新通道

     在南阳,乘坐公交到40余公里外的社旗县,为的是到“赊店古镇”看看。赊店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穿越滇藏新通道

    中原第一古镇赊店古镇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会馆规模大、文物多、古迹古物比比皆是,古意浓浓,令人感叹。


穿越滇藏新通道

有关资料取自网络                   摄影于2021315日至4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