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2021-06-25 05:01:18)
标签:

江西赣州

南行记

古浮桥

南迁纪念坛

赣江

杂谈

分类: 天朝神州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赣州古浮桥,学名叫惠民桥。浮桥长约400米,连接贡江的两端,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连而成,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1173),已有800多年历史。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整座浮桥分为33组,用缆绳把它们连接起来,然后用钢缆、铁锚固定在江面之上。过去赣江水运繁忙的时候,每天早上9:00和下午4:00都要开启一次,让船只通过。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2018321日,赣州东津桥被列入第六批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当年,客家先民溯赣江而上,冲破十八滩的阻隔,就是在此弃舟登岸,定居于赣南大地,成为客家人,然后再迁徙到闽西和粤东。因此,纪念坛选址于此意义不言而喻。纪念坛半径12.5米,基座借鉴北京地坛的建筑形式,寓意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地坛这一建筑形式,旧时在地方州县为社稷坛。客家的传统社会,系典型的农耕社会,借用这一形式,体现了客家人以农为本的特色。基座分为三层,象征着客家民系形成的三个阶段,即形成于赣南,发展于闽西,成熟于粤东。基座的五级踏步则象征着客家人五次大迁徙。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在纪念坛的第三层基座上,安放一只高达5米的三足大铜鼎,象征客家人以一种成熟的文化形态,扎根在赣、闽、粤三省相毗邻的大地之上。在纪念坛上安置铜鼎,一则有定鼎这意;二则铜鼎三足,寓意客家人的大本营立足于赣闽粤三省;三则铜鼎为古代祭祀重器,并有插置香烛的实用功能,同时还可将纪念文字铭铸在鼎身上。纪念坛平面上被均分为三个面,分别代表赣南、闽西、粤东,寓意三地在历史上对客家文化的贡献不分伯仲,在当今客家社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贡水古浮桥【南行记】

有关资料取自网络                              摄影于202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