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纪念馆【旅行京冀鲁苏】

在聊城,我参观了山陕会馆后,便向市区方向走去,目的是傅斯年纪念馆。
傅斯年纪念馆 又称傅氏祠堂。址在聊城市东关大街路北。系傅以渐家祠之正堂。

傅氏家族是聊城“任、邓、朱、傅、耿”五大家族之一。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傅斯年乃为傅以渐七世孙。现祠堂已辟为展厅,主要陈列着傅斯年先生的生平事迹大型图片和傅斯年先生半身汉白玉雕塑。1988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傅斯年(1896.3.26-1950.12.20)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清朝开国状元傅以渐第七世孙,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六岁入私塾,十岁入东昌府立小学堂,十一岁读完《十三经》。

1909年考入天津府立中学堂。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本科国文门,曾著《文学革新申义》响应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1918年与同学罗家伦、毛准等组织新潮社,编辑《新潮》月刊。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为学生领袖之一。



1919年底赴欧洲留学,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后转入伦敦大学,研究实验心理学、物理、化学和高等数学。下雕塑为傅斯年与梁思成和林徽因交谈。


1923年入柏林大学哲学院,学习比较语言学等。
1926年冬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1927年任该校教授,文学院长,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同年在中山大学创立语言历史研究所,任所长。



1928年受蔡元培先生之聘,筹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同年底历史语言所成立,任专职研究员兼所长。

1929年兼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国上古史专题研究”及“中国古代文学史”。其间先后兼任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央博物院筹备主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等职。

1945年4月,毛主席提出的把各党派和无党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民主人士的拥护和响应,同年7月,傅斯年,褚辅成、黄炎培等6人以民主人士身份到延安与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中共领导人进行了会谈。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任台湾大学校长。





有关资料取自网络
拍摄于2020年10月3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