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都统署【旅行京冀鲁苏】

来到河北最北的张家口市,先去了大境门,然后就来到了察哈尔都统署。

察哈尔都统署,又称德王府,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是张家口市区内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官衙建筑,也是清代在全国设置的三处都统署中的唯一幸存者。

2006年,察哈尔都统署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国家对察哈尔都统署进行立项维修。
2012年,河北省文物局批复开工许可,国家和地方投入3000余万元资金进行维修,由北京大龙建筑有限公司中标施工。按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的设计方案进行保护修复,对整个院落的房屋进行揭顶大修,更换了糟朽的椽檩、梁架、望板等,并对单体建筑进行落架大修。


都统署始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在200多年的历史中,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作为清朝的察哈尔都统署大约150年,先后有61任都统入主;到了民国时期,先是延续都统一职,后来成立察哈尔省,这里成了省政府所在地,先后有8位都统、13任省政府主席入主;1941年,伪蒙疆自治政府主席德穆楚克栋鲁普又占据这里,被称为“德王府”;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察哈尔省人民政府驻地,直到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其间,还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还曾在这里办公。
在清朝,只有三个驻防都统,一个是察哈尔,另两个是热河和乌鲁木齐都统。察哈尔都统统辖察哈尔八旗、四牧群的军政游牧事务,是三个驻防都统中所辖官兵最多的。


而察哈尔则是来源于蒙古族的部落名称,在被清朝征服后,于康熙年间由辽西迁至大同、宣化边外,按满洲八旗建制,设置左右两翼察哈尔八旗。“南障京畿,北控库伦,东接热河,西联绥晋,天然为朔方要塞”,成为守卫京师的重地。察哈尔八旗也是清军中战斗力很强的一支军队,多次从征准噶尔、大小金川等,立下汗马功劳。


到了民国,先后设置察哈尔特别区、察哈尔省,行政范围包括察哈尔旧地、直隶省口北道和绥远都统、锡林郭勒盟。这一时期曾经担任察哈尔都统、省政府主席的,有冯国璋、张敬尧、王廷桢、张景惠、张之江、鹿钟麟、商震、宋哲元、佟麟阁、秦德纯、萧振瀛、张自忠、刘汝明、石友三等响当当的人物。



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察哈尔”这个存在了几百年的部落、行政名称从走进了历史。

















有关资料取自网络
拍摄于2020年10月17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