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国卢森堡(上)《独行亚非欧58天》

到卢森堡看一看是我一直的愿望,但去年我从伦敦乘火车到巴黎,然后就再乘火车到布鲁塞尔,这是我旅行路线的一个败笔。其实,应该先从巴黎到卢森堡,然后再到布鲁塞尔。这条路线完全可行,且车费多不了多少。今年进行补救,我到法兰克福三天后,乘坐火车奔向卢森堡。
卢森堡对我来说,一直很神秘。这么小的国家,居然那么富有,尤其它的钢铁工业和金融业是它的支柱产业。
我于中午时分到达卢森堡火车站,然后步行到卢森堡青年旅馆。在那里,我住宿了两天,游玩了一天半,感到很尽兴。
卢森堡大公国位于欧洲西北部,被邻国法国、德国和比利时包围,是一个内陆小国,也是现今欧洲大陆仅存的大公国(以世袭大公为元首的国家),首都卢森堡市。因国土小、古堡多,又有“袖珍王国”、“千堡之国”的称呼
。

卢森堡地形富于变化,在历史上又处于德法要道,地势险要,一直是西欧重要的军事要塞,有北方直布罗陀的称号。
卢森堡于公元963年形成统一体。15~18世纪经历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的统治,1815年成为大公国。1867年成为中立国,1948年起放弃中立。

卢森堡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欧盟和北约创始成员国之一,拥有欧盟多个下设机构,如欧洲法院、欧洲审计院以及欧洲投资银行,被称为继布鲁塞尔和斯特拉斯堡之后的欧盟“第三首都”。同时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还是欧元区内最重要的私人银行中心,及全球第二大仅次于美国的投资信托中心。金融、广播电视、钢铁是其三大经济支柱产业,该国失业率极低,人均寿命80岁。










卢森堡国名来源于首都名。公元3世纪,在布克附近修建一要塞,日尔曼族法兰克人称之为卢泽尔堡,在古高德语中意为小城堡。公元963年,阿登伯爵之弟西热弗鲁克在阿尔泽特河畔的古罗马大道上,选中一峻峭而又曲折峡谷所构成的地方建一城堡,并沿用卢泽尔堡这一名称,后传讹为今名。


“十字路口国家”的多语言现象都是由于不同民族杂居,而卢森堡却不然,传统上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只有一个———卢森堡族,这个民族血缘上和法国相近,但历史上却长期是德语系的“神圣罗马帝国”一部分,而欧洲宫廷上层又普遍有用法语交流的传统习惯,这就造成德法两种语言都成为书面语言的现象,而长期未曾书面化的卢森堡语,则作为口语长期沿用。


风景走廊,位于Grund区阿尔泽特河畔的防御城墙,被誉为“最美的欧洲阳台”,曾经有陡峭台阶,失去防御功能之后拆除了外侧的保护墙,从而形成了趋缓的360度观景平台,能够一览Grund河谷的美丽景色。


伯克要塞。位于卢森堡旧城区东北部分的岬角。它的岩石峭壁塔被阿尔泽特河三面环绕,提供了天然的防御。在963年齐格弗里德伯爵建造他的“小城堡”时它就已经在这里了,它为卢森堡市日后发展成为现在的规模提供了基础。几个世纪以来,古堡一次又一次地在不停的加固、进攻和重建。


伯克要塞,几个世纪以来,古堡一次又一次地在不停的加固、进攻和重建。勃艮第人、哈布斯堡人、西班牙人、普鲁士人和法国人都曾为竞争这个军事要塞而战斗过。直到1867年《伦敦协定》签订后,战争才停止。协定规定拆除防御措施。古堡的遗迹以及其壮观的地下美术馆及走廊继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



风景走廊,位于Grund区阿尔泽特河畔的防御城墙,被誉为“最美的欧洲阳台”,曾经有陡峭台阶,失去防御功能之后拆除了外侧的保护墙,从而形成了趋缓的360度观景平台,能够一览Grund河谷的美丽景色。


三橡果博物馆和卢森堡大公现代艺术博物馆紧挨着,经过多年的修葺,2012年夏天重新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前身是1732年建立的图根要塞,见证了卢森堡的光辉历史。如今作为历史博物馆,专注于介绍卢森堡的要塞及其在城市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展出的遗迹。无论是外观或内在结构本身都值得探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