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喀什《独行亚非欧58天》

从卡萨布兰卡到马拉喀什,我是乘坐巴士;从马拉喀什到菲斯,我是乘坐火车。在国外旅行,我喜欢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当然以便宜兼舒适为原则。在马拉什,我住了三个晚上。

摩洛哥历史古城马拉喀什,是全国第三大城市,也是南部地区政治中心,以红色的城市而闻名于世,是摩洛哥历史上最重要的古都之一,它位于国境南部,北距首都拉巴特320公里,东距峰顶终年积雪的大阿特拉斯山50公里,虽然地处沙漠边缘,但气候温和,林木葱郁,花果繁茂,以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幽静的园林驰名于世,被誉为“摩洛哥南方明珠”。

像许多北非城市一样,马拉喀什由一个古老的要塞城区和一个邻近的现代化城区组成,城市总人口达到1,070,000人。

当地的麦地那内,道路小而弯曲,商店密布,人来人往,热闹非常。这是一个买卖羊皮的市场,有一股说不出的气味。在麦地那,很容易迷路,那怕使用导航也没用。除非你随意闲逛,东逛西逛,还是走得出“迷宫”的。要是你有目的地寻找一个地方,或旅馆、或博物馆、或商店,那就比较难。摩洛哥几个城市走下来,我个人认为,最难走的是麦地那是菲斯的麦地那。


这已经是麦地那外围了,道路清楚,可以看见蓝天白云了。在麦地那,到处都是商店的帐篷和屋顶。

德吉玛广场位于马拉喀什的阿拉伯人聚居区内部,于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早在12世纪,德吉玛广场还只是马拉喀什的行刑广场,到了16世纪,广场上的商业活动才逐渐活跃起来,并于17世纪成为著名的民间演出场地,至今广场上的传统活动依然延续着。


白天作为景点的广场十分喧闹纷扰,聚集了舞蛇、喷火、讲故事和算命等各类杂耍表演以及兜售各类工艺品、果汁、糕点、海娜纹身的商贩们,广场上摩肩接踵,人声鼎沸。但是真正的特色需要等到傍晚之后,广场中央支起许多夜市摊位,白烟夹杂着香料的芬芳弥漫在空中,广场也瞬间成为吃货们的美食天堂。

傍晚,广场中央支起许多夜市摊位,白烟夹杂着香料的芬芳弥漫在空中,广场也瞬间成为吃货们的美食天堂。走了一圈看看,但我没吃,因为口味已定,很难适应他乡的“美食”!
















库图比亚清真寺是马拉喀什的标志建也是马拉喀什旧城的中心和至高点。建于公元11世纪,是当年建造拉巴特的哈桑塔的建筑师雅库布·埃勒·曼苏尔主持修造的,以纪念击败西班牙人的胜利。清真寺的尖塔高67米,外表富丽堂皇,是北非最优美的建筑之一。同其他清真寺相比较,库图比亚清真寺的独到之处在于,当年修建尖塔时,在粘合石块的泥浆中拌入了近万袋名贵香料,使清真寺散发出浓郁的芳香,迄今依然香味扑鼻,因而又有“香塔”之称。库图比亚清真寺另外与众不同的一点是,当年登上高塔呼唤人们祈祷的宣礼员必须是盲人,其原因是防止有人借机偷窥附近王宫后院里的嫔妃。清真寺不对外开放,仅对穆斯林开放。环绕清真寺的小花园则免费开放,采用了法式园林的建造风格,花香四溢,偶尔有猫咪出没,是游客参观清真寺以及休息片刻的好场所。

我无意中进入了库图比亚清真寺,为了证实清真寺内没有什么可以看的,这是伊斯兰教的规定。


巴伊亚宫是位于马拉喀什的簇拥着众多花园的一座典雅宫殿,建于十九世纪末,在当时是摩洛哥最大最宏伟的宫殿建筑。与同时期摩洛哥的其他建筑相比,巴伊亚宫旨在营造伊斯兰和摩洛哥建筑的风格。
巴伊亚宫由Si
Moussa主持修建,Si
Moussa是当时苏丹国的大维齐尔(大维齐尔是指伊斯兰教国家的首相),宫殿用于其私人使用。遗憾的是,巴伊亚宫的结构设计表现出了当时暴发户的审美,庸俗而市井,毕竟,巴伊亚宫并非出于艺术性与美学而设计的,仅仅是为了大而大,因此也就形成了现在仓促规划的结构和平庸的细节。


马若雷勒花园建造于1924年,并在1947年对公众开放。在1962年若雷勒过世后,知名设计师伊夫圣罗兰先生买下了这个花园并重新设计装修了花园。之后YSL曾和他的同性恋男友在花园别墅里生活。在2008年YSL过世之后,YSL基金会拥有了花园的产权,而YSL的骨灰则被洒在了这个他钟爱的花园里,并且在花园里立起了YSL的纪念柱,让后人有机会可以表达对这位时尚大师的缅怀。门口售票处的人很多,我去了早,还只有30余人,等我出来,排队的人至少百来个。门票是70迪拉姆。



若雷勒花园能受YSL这样的大师钟爱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个花园据说被称为20世纪最神秘的花园之一和小小人间天堂。走进花园,满眼的郁郁葱葱,特色的热带植物竞相斗奇,花卉奇观和珍稀鸟儿随处可赏。据说很多植物来自于五大洲,让人身处其中不禁忘了自己是在墨西哥还是在西印度,绝对的养眼和让人惊叹。


到菲斯乘坐火车,行程时间是6小时50分钟,票价195迪拉姆。火车的条件还算不错,八个人一个房间,比较安静,就是靠背太直了。

有关资料取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摄于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