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小巴黎之美称的利沃夫【乌克兰】
乌克兰的行程计划,因为无法事先购买其国内的火车票,只能到了当地再说。设想是去三个地方,基辅、利沃夫和敖德萨。先在基辅购买到利沃夫的火车票,由于没有看清车票上的时间(与售票员沟通很成问题,用英语很难),误了乘车。再买票后,回旅馆再睡一觉后出发。到了利沃夫后马上买去敖德萨的火车票,被告知售罄,五天之内无票。只能在利沃夫多呆一天后返回基辅。去敖德萨的设想泡汤。
利沃夫是乌克兰西部的主要城市,有狮城之称。该市是乌克兰西部主要的工业与文化教育中心,拥有许多大型工厂、乌克兰最古老的大学和著名的利沃夫歌剧与芭蕾舞剧院。利沃夫的旧城区拥有许多珍贵的剧场和博物馆建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利沃夫是乌克兰民族文化的中心都市,乌克兰语的使用情况也比其他乌克兰都市要广。2006年9月,利沃夫庆祝建城750周年,主要的一项庆祝活动就是在歌剧和芭蕾舞剧院周围。(下图是利沃夫火车站)

利沃夫市是13世纪的达宁·加利奇斯基大公创建,并以他的儿子名字命名。利沃夫很快成为商业和经济中心,且处于基辅、中欧和东欧通向黑海和波罗地海港口的交通要道上。其有利的地理位置,促进了经济发展。其自然环境也吸引了不少其他人来,当地有鞑靼人、德国人、匈牙利人,波兰人,立陶宛人,奥地利人等。

利沃夫历史上曾经属于许多不同的国家:波兰与波兰-立陶宛联邦,奥地利帝国与奥匈帝国(称为伦贝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短命的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回到波兰;然后是苏联。此外,瑞典和土耳其都曾试图征服该市,但未能取得成功。

利沃夫市素有小巴黎之美称,这里风景旖丽迷人,建筑风格别致,历史悠久曲折,文化兼收并蓄,不仅是东欧旅游胜地,而且是著名的人文荟萃之乡。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其确定为欧洲古都,并已开始拨款修建古建筑。



在一些道路旁,当地人摆着售卖水果、蔬菜和鲜花的小摊,价格是很便宜的。


市政厅位于市集广场中央。可以说有了市集广场就有了市政厅。现在的市政厅于19世纪重建,其四个分别有四个希腊罗马神诋的雕像:狄安娜、尼普顿、阿多尼斯和安菲特里忒的雕像。市政厅中央是钟楼,游客只要付5格里,就可登梯,经过钟楼大钟的机器,到达周楼顶部观赏利沃夫风景。塔顶虽然没有像样的观景平台,但是只要谨慎,不会有太大危险。


道明会教堂及修院这座巴洛克风格的希腊天主教堂,于十八世纪中叶启用,绿拱顶,
正门上刻有拉丁文。俄国彼德大帝就在这里与波兰签下同抗瑞典的盟约。苏联时代这里曾被作为档案馆、职业学校,以及宗教与无神论博物馆。

利沃夫全城最高点(413米)曾建有城堡。现存的废堡建于1362年。
不消说,城堡日后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伤痕累累。直到1869年,统
治利沃夫的奥地利人把城堡拆除,只余一段南墙。从这里回望市政
厅钟楼,应有另一番风致。



圣奥尔加圣伊丽莎白教堂于1911年落成,由奥匈皇帝法兰兹约瑟夫一世奠基,有说建堂是他纪念亡妻伊丽莎白(即茜茜公主),亦有说教堂是容纳新到利沃夫居主的信徒。教堂本为罗马天主教教堂,苏联统治利沃夫后,教堂用作糖果厂的货仓,战时的破坏久未修复。乌克兰独立后,教堂归乌克兰希腊天主教会管辖,名字也添多一名圣人——圣奥尔加。


普托斯基是19世纪下半期的波兰裔奥匈贵族,此宫邸在1880年代邀请法国建筑师建成,现在是国立利沃夫艺廊的一部分,也是乌克兰总统指定的行宫之一。


拉丁大教堂正名是圣母升天大教堂,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大教堂,哥特式建筑,后加上巴洛克风格,于1405年启用。在苏联统治期间,
这座教堂仍准举行弥撒,逃过变成博物馆的命运。

如不少欧洲教堂一样,拉丁大教堂外本是一片坟地。邻近拉丁大教堂的波炎家族小堂,于十七世纪初建成时,本有同时成为家族成员
葬身处的功能。后来坟地他迁,小堂留在原地,到了今天,小堂外墙和里边的密集雕刻,依然吸引访客的目光。


现在圣乔治大教堂为乌克兰东方礼天主教会掌管。这座巴洛克加洛可可风格,建于圣乔治丘的教堂,于1761年落成。旅行者可以留意正门上方的圣利奥和圣亚他那雕像,以及圣堂糅合天主教和东正教的陈列风格。圣堂左方陈列一幅圣母像,据说曾在1663年土耳其人,1704年瑞典人两次围城时落泪。

库舒尼卡歌剧及芭蕾剧院,通称歌剧院,在自由大道的北端,1900年落成,当时利沃夫是奥匈帝国领土。建筑是文艺复兴加巴洛克风格,光看外墙建筑已觉不俗。传说歌剧院的波兰建筑师Gorgolewski,因为知道自己的技术敌不过歌剧院下面河道的拉力,令歌剧院沉降,上吊而死,之后剧院就稳下
来。事实虽非如此,却也添上一抹悲剧色彩。

有关资料来自网络,谢谢作者!
拍摄于2018年8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