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的耶路撒冷”--维尔纽斯【立陶宛】
在游览了拉脱维亚的里加后,我们购票到立陶宛首都的巴士车票(21欧元/人,似乎没有优惠),车程4小时,中午就到达维尔纽斯。
维尔纽斯是立陶宛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在历史上,维尔纽斯曾因为各种政治及军事的原因而曾属于不同的国家。维尔纽斯是立陶宛的历史古都。
一些历史学家确定,传说中1253年明道加斯加冕成为立陶宛国王的时候,京城就在维尔纽斯和Voruta。
维尔纽斯被誉为欧洲最大的巴洛克风格古城,拥有变化多样的建筑。历史上的维尔纽斯,曾经是欧洲大陆首屈一指的大城市,直到现在,城里的古堡和教堂依然鳞次栉比。
维尔纽斯城区由老城和新城两部分构成。老城地处市中心,面积200公顷。其地形是一个小丘,丘上屹立着格基明纳斯红色八角形古堡,堡上有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塔。站在古塔上举目远眺,整个城市的美景尽收眼底,在地势微微起伏的城市四周,几条河流蜿蜒流淌,宛若玉带轻舞。老城区荟萃了100多座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造型优美、古朴典雅。
维尔纽斯旧城的规模较大,面积达到3.6
平方公里,是欧洲最大的旧城之一。最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迹都集中于此。旧城内将近1500座建筑物,分别建于几个世纪,形成许多不同的建筑风格交相辉映的壮丽辉煌的艺术效果。尽管维尔纽斯以巴洛克城市著称,这里也有许多哥特式(如圣安娜教堂)、文艺复兴式、新古典主义(如主教座堂)和其他风格。由于维尔纽斯旧城具有独特的魅力,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由于维尔纽斯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该市也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城市,维尔纽斯曾经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绰号:“立陶宛的耶路撒冷”


湼里斯河两岸都是新建筑,呈现出维尔纽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圣卡西米尔教堂以立陶宛圣徒的名字命名,修建于1604-1615年,它是维尔纽斯最古老的巴罗克式建筑的典范。

大公博物馆于2013年7月6日重新对民众开放。博物馆内陈列了大量出土的立陶宛大公国时期的文物,也举办了一些有关宫殿重建历史的展览,让参观的人了解这座宫殿和博物馆的前世与今生。这座昔日的皇家宫殿,终于以这样一种方式,重返民间,重现立陶宛昔日雄风。

皮祖皮斯位于老城正东,这里是艺术家、梦想家、流浪汉和醉汉的领地。这个地区曾经于1998年宣布“独立”,并拥有自己的“总统”、“国歌”和“国旗”,一面墙上还刻着“共和国宪章”。



格季米纳斯塔楼(Gediminas
Tower)位于海拔48米的格季米纳斯山上,建于13世纪,在历经了多次战乱和重修后依然屹立在山顶。上城堡博物馆位于塔楼内。塔楼外表朴素但历经沧桑,是游客来到维尔纽斯的首选之地。爬上格季米纳斯山,在半山腰一览整个维尔纽斯风貌,也是拍摄城市风景的好去处。

黎明之门位于维尔纽斯老城南部边缘,建于16世纪,是9座城门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城门内的圣母玛利亚小礼拜堂保存着黑金色相间的圣母玛利亚像,它是波兰天主教最神圣的圣像之一。

立陶宛音乐、戏剧与电影博物馆和维尔纽斯圣凯瑟琳教堂。圣凯瑟琳教堂位于维尔纽斯的犹太区,这座巴罗克风格的教堂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维尔纽斯曾经拥有欧洲最重要的犹太人社区,素有“北方的耶路撒冷”之称。

十字架是位于维尔纽斯三十字丘上的一座纪念性建筑。纪念碑建立于1916年,后被苏联政府破坏,于1989年重建。如今这里是当地年轻人喜爱的聚集地,从这里可以远眺整个城市的风景。

圣安娜教堂高22米,宽10米,全部用红砖砌成,仅教堂外墙就用了33种不同形状的砖。整个教堂布局均匀,色调和谐,像由线条和角塔构成的绚丽多资的图案。据说,拿破仑东征时路过此地,被圣安娜教堂的精美所吸引,曾想将它“放在手掌中带回巴黎”。结构复杂,顶端有主塔,又有若干个小捧护,如众星捧月,极为壮观。


维尔纽斯大教堂坐落在格季米纳斯山脚下宽阔的教堂广场上,它和57米高的钟楼占据了广场的主要位置。教堂修建于1387-1388年,是第一座哥特木结构教堂,后来经过了多次修复。教堂内的圣卡西米尔礼拜堂是巴罗克风格的,里面有描绘这位立陶宛圣徒生平的壁画和他的银棺。


市政厅是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在历史上的市政厅,位于维尔纽斯旧城,首次被提及是在1432年。维尔纽斯市政厅曾经是一座哥特式风格建筑,在历史上多次重建。现在的市政厅修建于1799年,为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

维尔纽斯“财神旅馆”,座落在黎明门的南面。这个旅馆宿舍房一个床位仅6欧元,而其设施条件很好很全。是我们这次欧洲之行住宿性价比最好的一家旅馆。(缤客网上有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