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珍珠"【智利】

瓦尔帕莱索是南美洲太平洋东岸重要海港,智利阿空加瓜区和瓦尔帕莱索省首府。智利第三大城市,位于瓦尔帕莱索湾南岸,东南距圣地亚哥约130公里。人口80.3万(2010)。始建于1536年。屡遭海盗、风暴、大火、地震毁坏,现市区大多为1906年地震后重建;港湾开阔,筑有坚固的防波堤以及现代化的港口设施。智利最大贸易港,其中输入占全国进口总值的半数以上。工业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有纺织、金属加工、化工、炼油、制糖、服装、制革、油漆等。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为旅游胜地。有多所大学和博物馆。


瓦尔帕莱索海湾最初的居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皮昆切印第安人,也有人表示当地最初的居民是从事游牧捕鱼的往来于卡尔德拉和康塞普西翁之间的部落。智利的发现者同时也是第一批来此的欧洲探险者迭戈·德阿尔马格罗派出的补给船圣地亚基略(Santiaguillo)号上的船员于1536年来到这里,这艘补给船的目的是为阿尔马格罗的探险提供人员和补给,船长胡安·德·萨维德拉将这里按他在西班牙昆卡地区的家乡瓦尔帕莱索·德阿里瓦(Valparaíso
de Arriba)的名字命名为瓦尔帕莱索。




城市居民多为欧洲移民尤其是英德法意移民的后裔,城市同时也是智利国民议会、智利文化部和智利海军司令部的所在地。



在西班牙殖民时期,瓦尔帕莱索只是一个小村庄,村庄里只有极少的房子和教堂。1818年当智利从西班牙手中赢得独立后,瓦尔帕莱索成为刚成立的智利海军的主要港口,同时港口也对国外商船开放。而在西班牙统治时期,这个港口仅对西班牙和其殖民地船只开放。


瓦尔帕莱索的城市绰号为“太平洋珍珠”,基于城市不断的发展设计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瓦尔帕莱索纳入世界文化遗产范畴。199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瓦尔帕莱索不同寻常的缆车系统(高度倾斜缆车)成为世界一百个濒危历史文化宝藏之一。1998年草根活动家们说服了智利政府和当地行政机构为瓦尔帕莱索申请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进行努力。2003年瓦尔帕莱索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1996年8月2日至4日,上海市代表团访问瓦尔帕莱索,双方签署了两市结好意向书。2001年7月10日至11日,上海市政协主席、上海市市长代表王力平率领上海市代表团一行5人应瓦尔帕莱索市市长埃尔南·平托·米兰达邀请访问了瓦尔帕莱索市。7月10日王力平代表徐匡迪市长与平托市长共同签署了缔结友好城市协议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