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义的印度】胡马雍陵墓

胡马雍陵(Mausoleum of
Humayun)建于1556年,是莫卧儿王朝第二代皇帝胡马雍(Humayun)的陵墓,也是伊斯兰教与印度教建筑风格的典型结合。陵墓主体建筑由红色砂岩构筑,陵体呈方形,四面为门,陵顶呈半圆形。整个建筑庄严宏伟,为印度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精品。陵体呈方形,四面为门,陵顶呈半圆形。整个建筑庄严肃穆、亮丽清新,为印度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精品。胡马雍和皇后的石棺安放在寝宫正中,两侧宫室放着莫卧儿王朝5个帝王的石棺。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胡马雍陵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印度的建筑在莫卧儿帝国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18世纪以前,这个帝国的几乎每一位皇帝都在他们身后留下了若干出色的大型建筑,可以说,除了莫卧儿帝国的第六代统治者奥朗则布以外,所有早期的印度莫卧儿统治者都是伟大的建筑师。

不过,这里提到的胡马雍墓并不是墓中这位莫卧儿帝国第二代统治者本人的杰作。这座1569年初建成的印度现存最早的莫卧儿式建筑,坐落在德里东部朱木拿河畔,是1565年由帝后哈克·贝克姆主持修建、米拉克·朱尔扎·吉亚斯设计的。

这位帝后—— 一个波斯学者的女儿——是在1542年初与流亡的胡马雍结婚的。说起胡马雍的流亡,那得完全归咎于他自身的软弱与优柔寡断。在他的身上,我们看不到遗传基因的影响。他的父亲巴布尔(1482~1530年)是莫卧儿帝国的奠基者,这位突厥人和蒙古人的后裔,是亚洲历史上最富传奇性的人物之一,而胡马雍虽然像其他莫卧儿帝王一样知书达礼而且喜爱文化,甚至在流亡波斯期间仍在研究中国和波斯的艺术,却缺乏他父亲所具有的智慧、谨慎以及坚强的决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一切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极端需要的。

陵园大门用灰石建造,是一个八角形的楼阁式建筑,表面用大理石和红砂石的碎块,镶嵌成一幅幅绚丽的图案。

1556年1月24日,恢复了莫卧儿统治的胡马雍,还未尽情地享受得之不易的胜利,就意外地从德里的藏书楼的楼梯上跌了下来,并因此而丧命。当时他远未确保对印度斯坦的霸权,不过,他的儿子要比他强得多,这个叫阿克巴的第三代帝王扩大并巩固了乃祖父开创的莫卧儿帝国,成为这座辉煌的“帝国大厦”的建筑师。

胡马雍的陵墓是阿克巴时代莫卧儿建筑风格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里程碑。它巧妙地融合了伊斯兰建筑和印度教建筑的风格,开创了伊斯兰建筑史上的一代新风。这组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完整。整个陵园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四周环绕着长约2千米的红砂石围墙。陵园内景色优美,棕榈、丝柏纵横成行,芳草如茵,喷泉四溅,实际上是一个布局讲究的大花园。

陵园正中是其主体建筑——高约24米的正方形陵墓,它耸立在47.5米见方的高大石台上。陵体四周有4座大门,门楣上方呈圆弧形,线条柔和;四壁是分上下两层排列整齐的小拱门,陵墓顶部中央有优雅的半球形白色大理石圆顶。


胡马雍和皇后的石棺安放在寝宫正中,两侧宫室放着莫卧儿王朝5个帝王的石棺。


胡马雍陵是印度现存最早的莫卧儿式建筑,印度的建筑在莫卧儿帝国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它巧妙地融合了伊斯兰建筑和印度教建筑的风格,开创了伊斯兰建筑史上的一代新风。

从红砂石精细的镂花、花园式的内景到四周墙壁上的拱型大门,这一切构成典型的莫卧儿风格。据说亚格拉的泰姬陵就是仿照胡马雍墓建造的。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属实,人们确实很容易看出二者风格上的师承关系。




陵园内景色优美,棕榈、丝柏纵横成行,芳草如茵,喷泉四溅,实际上是一个布局讲究的大花园。

胡马雍的陵墓是阿克巴时代莫卧儿建筑风格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里程碑。胡马雍陵以其典型的莫卧儿风格建筑和极具价值的遗迹群落,为人们研究了解印度历史于文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资料来源网络
摄于2013年11月2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