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升昌【行走三晋】

到平遥,“日升昌”票号是必去的。

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 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 票号汇兑 便应运而生。 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就在平遥西大街 ,西裕成颜料铺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兼营存放银业务的 “日升昌”票号三年之后,在山东、河南、辽宁、江苏等省先后设立分支机构 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 。当时,在“ 日升昌 ”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二十二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可见,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平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当时,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22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中国第一家票号 ——日升昌,是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从清道光初年成立票号到歇业,历经一百多年,曾经“执中国金融之牛耳”,分号遍布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业务远至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而著名,被余秋雨先生誉为中国大地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余秋雨《抱愧山西》)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


作为晋商文化的杰出代表,其建筑风格和规模都具典型,但又有其特殊性。日升昌票号采用三进式穿堂楼院,即体现了晋中民居的传统特色,又吸收了晋中商铺的风格,达到了建筑艺术和使用功能的和协统一。日升昌占地138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共有21座建筑,正院沿南北纵轴线,东院为狭长的南北小跨院,西院为日中新票号。(日中新与日升昌均为达蒲李氏的财东), 如今的日升昌旧址,已开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




有关资料取自网络
摄于2013年6月1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