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艺术

标签:
摄影文化艺术鉴赏杂谈 |
分类: 艺术鉴赏 |
匾额艺术
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匾额起始于秦汉,兴盛于明清,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几千年来,它把中国古老文化流传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标志,匾额过去在城市和乡村在都非常普遍地被使用,由于历史的变迁以及其它因素,如今在城市已经很难看到有文物价值的老匾额了。正因为如此,老匾额才显得弥足珍贵。
高东匾额艺术馆馆内有57块匾额,最“年长”的是清朝藏品,最“年轻”的也有80多岁了。这些匾额记录着历史事件、科举制度、民俗民风,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这个“高东匾额艺术馆”座落在浦东高东公园内,也是我到高东公园的主要目的。馆内的藏品都是由馆主陈景彰自愿展出,不收费,让公众自由鉴赏
真是独自乐不如众乐乐!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横着的叫匾,竖着的叫额。匾额一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当建筑四面都有门时,四面都可以挂匾,但正面的门上是必须要有匾的,如皇家园林、殿宇以及一些名人府宅莫不如此。许多匾额的四周边框上,雕饰各种龙凤、花卉、图案花纹。有的镶嵌珠玉,极尽华丽之能事。
我国的各种匾额,特别是祠堂府第、民居屋舍的匾额,虽然大多反映了传统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但其中也有不少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如“世德流馨”、“世德流芳”、“五马流芳”等,标榜了本家族先人的品习,继承前辈人的优秀品德、聪明才智、光荣传统,让家族美名世代相留,因而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启迪作用。
一般情况下,匾额的写作文字很少,也无复杂的结构款式,主要是讲求适情应境,文辞精粹。题书时要求高水平的书法艺术,上款下款的书写位置得当,字的大小适当。
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几千年来,它把中国古老文化流传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匾额按其性质来说,比较常见的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一类是堂号匾,像纪晓岚的阅薇草堂等;一类牌坊匾,这一类是通常是作为表彰的,如表彰富人守规范,表彰乡里老师等;一类是祝寿喜庆的,这类匾额数量非常大;一类是在商业发达地区的字号匾,如北京的荣宝斋、同仁堂等;再一类是文人的题字匾额,带有文学色彩的或是座右铭式的匾。目前,比较受人欢迎的是文人题字匾、字号匾和座右铭式的匾。历史上的匾额属于首当其冲被损毁的文物,因为它是明挂的,所以目前在城市里很少看到老匾额。
匾额就其建筑材料来说,大致可分为石刻匾额和木刻匾额及灰制匾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