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養生与修行

(2015-06-19 21:46:02)
标签:

杂谈

養生与修行  自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之后,为与国际接轨我们国家的计时方式就改为了现在的一天24小时制。要知道在此之前我泱泱天朝大国一直采用的是十二时辰的计时标准,那么这两种计时方式孰优孰劣呢?如果从养生和修行的角度来看,我还是比较推崇自古至今,沿用五千多年的十二时辰计时法,下面我们就看看这套方法对养生和修行的好处。 

  首先大家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十二时辰计时法,此法将一天的时间平均除以十二,以子时为首,依次为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时是一天的开始,而亥时是一天的结束。而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这十二时辰计时法就成了古代中国人的作息时间表。

中国古人讲“子午养生,卯酉沐浴,寅起辰计”,这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子午养生”就是指子午两个时辰(也就是现在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中午11点到下午1点这段时间),要进行养生的修行最有效率。而这其中又以睡子午觉和打坐最为有利。因为子时和午时,正是一阳来复和一阴来复的时辰,此时睡觉可以采阴补阳、采阳补阴,达到回复精气神的最佳效果,而瞑目打坐亦然。 

  “卯酉沐浴”,就是这两个时辰可以进行洗澡。卯时也就是早上5-7点之间这个时间段,此时沐浴可以洗净一晚因睡觉而沉积的浊气,带着良好的状态去迎接新一天的工作,同时工作起来也会比较顺畅(减少阻力);而酉时是晚上的5-7点,同样的道理,此时沐浴可以将一天工作的劳累和不良气场洗涤,而不至于把不好的气场带入家中。此方法往往可以达到缓解家庭矛盾的奇效,有的人会把工作中的无法发泄的怨气,而带给家人,如果是三口之家还有可能会吵骂升级、形成家暴、甚至影响孩子。而酉时洗个澡,可以提前将这个怨气化解一部分,有利于家庭的和睦。 

  “寅起辰计”,是说一天中寅时凌晨3-5点这个时间段,就要起床了。你看的没错,就是3到5点。是不是有点早,我告诉你一点都不早,在古代勤政的皇帝都是这个时间起床的,而且要进行批阅奏章的工作。而辰时(早上7-9点),是一天战略规划的所在,所以有“一天之计在于辰”的说法,而古代帝王也是在这个时间开早朝,与诸位大臣商讨军国大事。古代的皇帝尚且按照十二时辰来严格调整自己的作息,那么咱们现代人是不是也能从中吸收一些精华呢。 

再看看其它说法: 
  “申巳运动”,这两个时间分别是早上9至11点、下午3至5点,记得小时候体校的同学全都5点钟就开始锻炼身体了,他们真是辛苦,现在想想那个时候锻炼是非常伤身体了。因为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这是排大便的时间,不易劳作与运动,不然会损伤肺。而辰时(7点到9点)是胃经旺的时候。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若此时吃完了早餐便去运动,则损伤的可不只是胃了。而巳时才是上午的最佳锻炼时间。再看看这个“申”字,就是打开的意思,此时是最好的伸筋拉骨的时间。 

  “子始亥收”。子时是一天的开始,亥时是结束。我们细心琢磨一下这两个字,将这两个字放在一起是个“孩”子。《道德经》里面出现“孩”、“婴儿”的字很多。这是在提醒我们做人要像刚出生的婴孩那样完完全全地自然,无忧无虑。所以,每天的一开始与结尾必须要放下身上的一切,回归于婴儿,回归于自然,回归于无极。 

  “午静未茶”。午时是心经旺,适宜小憩,以安神养精。“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使得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未时(13点到15点)为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丑休戌养”。丑时(凌晨1点至3点)肝经打开。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业务咨询】
生活中会出现起名、预测、风水布局、易学文化课程、风水顾问等需求,请致电:
鹿晴:13269385555

【分享方式】
分享美好的事物是一种美德,希望诸位易友分享此文,去帮助更多的人了解璀璨的中国传统文化。
搜索微信公众帐号:常鹤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