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人读《易经》乃必需
(2013-11-27 01:24:39)
标签:
命运奇门遁甲易经财运风水 |
分类: 杂谈杂论 |
随便聊聊(42)
论中国人读《易经》乃必需
常鹤鸣/文
易经的根本在于阴阳和谐,现在的世界、国家、社会更需要阴阳和谐。易经是儒家的思想,儒家讲中庸,易经讲中道。同样佛家讲中空,道家讲中和,这也正是说明我们国家为什么叫“中国”的真正原由与源头。我国的医术叫“中医”,而“中医”的“中”字并非中国之表意,乃中道医术的简称,中道即调合适度之意。
“百姓日用易而不知”,这是易经中《系辞》里面的原话,多少年来,我们普通老百姓平日里都在用易经,自己却不知道。平时我们大家常说的“七上八下”、“不三不四”、“周而复始”、“错综复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飞龙在天”、“保合太和”、“阴阳怪气”、“同心同德”等等词汇、成语全出自于《易经》。
《易经》乃十三经之首,儒学之代表,我们中国本土的商人被称作“儒商”,而现今我们却很少听到这二字了,大部分被“奸商”取代,虽二者并非同一层次之名项,但小众取代大众,俗胜雅。然虽言“大俗即大雅”,此小俗怎能大雅?真正之儒商已不多见。儒者需守中也,而多数商人“利”字至上,唯利是图,忘却了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如此见利忘义,必然不是东西。东者木也,西者金也。木者仁也,金者义也。不是东西者,不仁不义也。这个时代我们太需要仁义之人来回馈社会,报答众生了。这就必须让我们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了,而传统文化的根在于《易经》。
当今社会,众生迷茫,没有信仰,德不配位,丧失道心。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太多的不信任使得我们人与人的心没有真诚的交流。刹那间的真情流露并不代表我们彼此之间的信任,一时间的洗心革面也不代表我们内心的独白纯洁。我们太多的时刻感到无助,感到手足无措,感到惶惶不可终日,我们太需要一盏人生之路的指航灯了,这盏灯不是阿弥陀佛,不是耶稣基督,不是真主阿拉,不是玉皇大帝,而是我们每个人的自性。可惜,多数人的自性早已迷失,于是随着各种缘分的出现,有的信佛了,有的信道了,有的信基督了......。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中,我们国人哪有信仰可言!西方人到中国传教,于是我们信了耶稣;东密的藏传佛教深得富人圈的敬仰,于是我们信了藏秘;泰国的小乘佛教里面的佛牌、古曼童深得年轻人喜爱,于是我们信了小鬼。中国本土的儒、道文化我们知之甚少,却一味的崇拜外来信仰。可叹!可悲!(当然,本人并无排贬外来宗教信仰之意)那么,我们的自性哪里去了,这就要从《易经》中去寻找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儒、道之根还是《易经》。
太多人对《易经》存有偏见了,当然这不怪大家。因为我们多数人知道《易经》是从路边的卦摊开始认识的,以为易经就是算命、卜卦之流,因而对《易经》不怀褒义。而事实上,预测、卜卦仅是《易经》的众多功用之一。易经最重要的思想是树立我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导我们如何作人,如何做事。如: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也”,
“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以上这些成句,堪称经典。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易经》之智慧崇高,礼节谦卑,崇高效法天,谦卑效法地,此乃天尊地卑。天尊地卑乃天道,男尊女卑为人伦,但常人误会矣,将此句错误理解成“男人尊贵,女人卑微”。其真实之意换成白话是说:男人要有撑起一片天的胸襟与骨气,女人要有广如大地般的包容与谦让。若人识得此般诀,夫妻和谐势必得!现在太多的夫妻存有矛盾,是单纯的一个“性格不合”导致的吗?我想问题是多元化的,古人的离婚率要比今人少得多的多,原因何在?想必种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说,古人对“男尊女卑”的理解要比今人高明得多。看来,我们离《易经》之道越来越远了。
现在,对待孩子的教育家家各有各的招,没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孬种,都希望接受最好的教育,无论中西,只要对孩子有益的就满盘召唤。可惜了孩子率真的天性,可怜了孩子悲催的大脑,可叹了孩子盲从的无知。《易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教育的根本,是一切之源头。我们号称龙的传人,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孩子是传人的传人,我们都尚且缺少龙的精神,更有何资本去指责我们的孩子不孝顺、不听话、不好好学习、不好好做人呢?!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国家昏乱,有忠臣。”这是什么,这是易经智慧,是易学思维,是阴阳之道。当今的物欲横流,使得我们的精神层面极度匮乏,导致太多的孩子叛逆,太多的抑郁症、精神病患者,思想变态的人更是层出不穷。所以,我们太需要一个开启我们真实自性的明灯了,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易经》!
前一篇:梅花易术预测法开班通知
后一篇:经典预测布局之吸水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