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的原因
计算是每个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然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孩子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除了一小部分因为算理、算法未真正掌握而导致错误外,很大一部分竟然与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一些不良习惯有关。这已成为困扰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于是,我们几位数学教师共同合作实验额“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准确率”课题正式开始实验,此课题为区级农村中小学“草根式”课题,从2008年4月至2009年6月为实验研究阶段。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针对上述非智力因素导致的计算准确率不高这一现象,探讨并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实验全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不高的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不良习惯导致的,这成了一直困扰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要问题,故确定了此课题,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学习有关理论,落实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制定实施方案。
2、 实施阶段
实施研究方案,根据调查与分析结果,组织讨论研究,提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若干,有机会的精心设计练习题进行实验并及时总结、对比、汇总分析讨论策略,写出阶段性总结。
3、总结阶段
全面收集数据,分析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四、实施阶段
在四十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影响小学生计算准确率的不良习惯因素调查
1、不能恰当使用草稿纸
在调查中,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
⑴一般情况不使用草稿纸,非得要用时,随便找个地方就当做草稿纸来使用如课桌面、数学书的空白处。
⑵有用草稿纸的戏,但是没有固定的草稿本,有时是父母单位的报表,有时是些小的纸片,或者是随手拈来的废纸张。
⑶草稿纸上的书写没有顺序,开始时很大,写不下时再挤到缝隙中,书写也不认真,龙飞凤舞,经常扰乱自己的视线。
⑷作业完成了,草稿纸也就不见了。
相比之下,那些有固定的草稿本,有良好的“打草稿”习惯的学生,计算正确率明显高于有上述现象的学生。由此看来,叙述能否正确使用草稿纸与他们计算正确率的高低有着很大的关系。
2、不看清就下笔
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够具体,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而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他们抄写数字、符号,不看清楚就下笔。
3、丢三落四
如退位减法,前一位退了1,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多位数乘除多位数中,学生往往出错更多。
4、虎头蛇尾
如草稿纸上的答案为抄到本子上或抄错,三步混合运算只算两步就以为得出结果。这都是由于没有发挥注意的临督功能,只注意前面部分,而遗漏了后面部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几点做法
1、培养学生恰当使用草稿纸的良好习惯
在计算中,不良的计算习惯导致的计算的准确率不高,其中不能恰当的使用草稿纸沉了一个重要的部分。那么,到底该如何恰当地使用草稿纸来帮助学生提计算正确率呢?教师在叙述良好草稿习惯的养成上需要做些什么?我们主要的做法是:一要加大老师检查草稿纸的力度,二是要多让学生体会草稿纸对提高自己计算能力的作用,三是要经常表扬那些草稿纸数学认真的和使用草稿纸进步较大的学生让其他学生都有一个对照,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的上进心,逐步养成好习惯。
对他们饿要求是首先每人准备一本草稿纸,不管用不用,先要有,然后定期检查他们的草稿本是否在身边,是否用了,如用了,就要及时的表扬。长此以往,当他们需要用草稿计算的时候,他们就不会随便找个目标下手了,只要拿出准备的草稿本就行,就把它拿出来,而不要去找一张纸了。在这个过程中,让叙述逐步体验到随时准备一本草稿本带来的方便,让他们在心理上已是到不使用草稿纸是不正确的。同时,也抓一抓不使用草稿本德典型。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认真审题就是看清题目的要求,弄清题目的算理运算顺序。如在计算624÷6这道算式,如果认真审一下题,判断出商是三位数,商中间的0就不容易漏掉了。可以看出,认真审题是正确计算的前提。故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无论做作业还是练习或检测,我们都很重视培养这种习惯,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有的学生书写潦草,不够认真,经常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从而造成计算错误。为此,我们要求他们书写工整,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号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我们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的练习本,表扬书写认真、计算准确的同学,激发叙述上进心,促进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4、培养学生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
要求学生在计算时,首先要认真核对好算式后再计算,计算时一步一回头,每计算一步都要进行检查,避免走弯路,浪费时间。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教师还注意力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等。
(三)有计划的精心设计练习进行实验
适当练习是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保障。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练习时要注意:精选习题,练习的设计要突出重点。如有关小数计算练习的重点是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小数加减中小数点要对齐,小数乘法中除数转化成整数时被除数中小数点的移动方法。教师组织练习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收获
(一)通过调查、分析,明确了:哪些主要的不良计算习惯,导致了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不高。并且探讨、实验、总结了一些有效措施。
(二)有效培养了嘘声恰当使用草稿纸的习惯。
(三)有效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四)有效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五)有效培养了学生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
(六)有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六、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
通过一年多的实验,学生在计算习惯及计算的准确率方面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和提高,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
1、由于研究人员都是初次接触,研究起来有些吃力,课题研究经验不足,气氛不浓,研究成果数量不多,形式单一。
2、在教学中,我们还没有让学生家长参与进来,使其对培养孩子计算能力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通过家长会或与家长个别交谈等形式,让家长也来重视对孩子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取得加的支持与配合,做到家校联手,共同担起培养孩子计算能力的重任。我们想,这样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