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节,访著名作家杨稼生先生

(2011-06-06 17:26:34)
标签:

雪夜闻笛

端午节

拜访

著名作家

杨稼生

老师

 

http://s7/bmiddle/50a6d04fga502fc5237f6&690&690

 

http://s6/bmiddle/502caebd448715202b885 

 

前几天,路遇《槐花飘香》的作者王松凡老师,闲聊了一会儿,无意间提到近在咫尺的著名作家杨稼生先生。王老师问我:“想不想见见他?我和他很熟的。”太好了!真是喜出望外。因为这是我埋藏心底多年的一个夙愿啊!

 

记得我高中时代的某年夏天,在亲戚家的杂物堆里,我扒拉出一本书----〈海蓝海蓝的眼睛〉,首先让我感兴趣的是,作者杨稼生竟然是离我老家很近的舞钢市人,于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一口气把这本近二百页的散文集读完。我了解到了杨老师的大致情况----河南唐河人,1934年生,20岁开始发表小说。21岁与人合作出版短篇小说集〈初中毕业生〉,22岁便出席全国第一次青年文学创作笔会,可谓年轻有为。然而不幸的是,那场国人皆知的“运动”迫使他于次年便辍笔,而且象一粒微尘般被这股政治风暴吹进了舞钢南部的大山深处,从此过起了与世隔绝的日子。漫长的22年中,他没有被困顿和磨难销蚀掉人性,而是以积极的生活态度,躬耕垄亩,种树种竹;与牧人樵者为伍,伴山风明月读书。闲暇的时候,他思考,观察,默默地积淀。1979年走出大山,结束了22年离群索居的生活后,已是提笔忘字的他耐不住喜悦,文思意外地复萌且又沛然。他为人非常正直善良,不会矫饰作秀。他的文章,都是记录的家常生活和琐屑小事,絮絮言之,娓娓道来,就象拉家常一样,既写出了生活的恬淡、温馨,又隐约地流露出内心的苦涩、凄楚。读罢全书,我的内心油然而生一股复杂的情绪,是同情怜悯,还是敬佩仰慕,抑或愤愤不平……总之无法言表。而且我还牢牢记住了杨老师的一句名言:“依旧是心田上的好春色”.也就在那时,内心就有了这个愿望,以后若有机会,一定要亲眼见见这位饱经风霜的长者。

 

后来我因工作调动来到舞钢,这个念头就更加强烈。每次看到〈舞钢晚报〉,总是下意识地寻找他的名字,也从各种渠道不断地了解他的情况。我知道了他是当时的市文联主席,河南省作家协会曾在1987年为他举办“杨稼生散文讨论会”;1995年以其散文〈失却的童话〉获〈联合报〉文学奖;1997年台湾丝路出版社出版〈杨稼生散文〉并热销;除了〈海蓝海蓝的眼睛〉外,还出版有散文集〈我女儿必经此地〉和〈叩问童心〉等;而且后者被国内十多家报刊转载,台湾报纸和北美〈世界日报〉都为读者辟设〈叩问童心〉专栏。最近几年,杨老师虽年逾古稀,却犹存忧患之心。他把目光和爱心投注在青春期孩子们的身上,满怀父母般的殷切之情,陆续写下了〈你是蓓蕾〉、〈站在八九点钟的阳光下〉等优秀散文,文章充满了人性的关怀和睿智的哲思,读来发人深省,催人奋进,这些文章均被国内多家报刊所采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他和台湾著名诗人痖弦先生是神交已久且已晤面的好友,并得到痖弦先生的高度评价。总之,杨老师的才华学识、坎坷经历以及充满大爱的胸怀,了解越多越让我肃然起敬。

 

昨晚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星空,一遍遍地设想着见面的情形,揣摩着要不要告诉他从小的那个愿望,竟然激动得难以入眠。今天一大早,一向爱睡懒觉的我早早就起来了。约了王老师一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坐车直奔杨老师的家。

 

简朴整洁的房间,凉爽、清净,在初夏的日子,显得尤为清心。主人的热情就在见面的那一瞬间,“哗啦”一下将我的不安消除殆尽。惊喜地暗暗打量他们,满头银发的杨稼生老师文质彬彬,儒雅清秀,显得精神矍铄而且和蔼可亲;个子不高的阿姨热情开朗,语调和神情都显出年轻态,想当年一定是非常漂亮可爱的。两位老人和我的父母年龄相仿,他们的亲热和随意让我恍惚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于是很快便融洽起来。

 

一方小小的院落,种满了各种菜蔬和花树,这时节正是花香满园,蜂飞蝶舞。伴着我们的惊叹,杨老师一一地介绍着它们的名字及来历,那份自豪感,就好象数说自己争气的孩子。王老师提议说:“这么好的景色,咱们留个影吧!”杨老师和阿姨立刻高兴地和我站在一起等候拍照,没有一点名人的矜持和架子。就这样,2011年的端午节,我的身影和我尊敬的作家夫妇一起,就定格在了这个馨香四溢的美丽小院。多么难忘的一幕啊!

 

由阳台改造而成的小书房,狭长而清净。书架上放着杨老师平时常读的一些书,以古文居多。郑重地捧着我的小册子,杨老师对封面设计和《雪夜闻笛》四个字大加赞赏,好奇地讯问设计者是谁?我如实地说,是我把自己的意向用文字表达出来,编辑部据此设计的。看了我的名字后,杨老师就自然地直呼其名,让我感到一种没有隔阂的亲切。人如其文的杨老师还象拉家常一样,满面笑容地娓娓而谈,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指导,没有高谈阔论的政治腔调,更没有佶屈聱牙的旁征博引,却如春雨淅沥,润物无声;又如醍醐灌顶,让人茅塞顿开。我和王老师手捧热茶随意地坐在沙发上,时而静静地聆听,时而热烈地交谈。阿姨坐在旁边,不时地续着茶水,一边认真地翻阅我的《雪夜闻笛》,对照着“作者简介”比较我和他们女儿的年龄,分析着哪个是姐哪个是妹。

 

窗外的阳光透过爬满植物的窗棂,斜斜地照进来,温暖而明亮。我的思维也在这淡淡的氛围中豁然开朗,杨老师看似随意却有深意的每句话,都让我受益匪浅。尤其让我牢牢记住的是这样一段话:“许多文学女青年,有潜质有才气,也写出了不少好文章。但是缺乏牢固的根基,所以只在风花雪月上兜圈子,走不出这个瓶颈,写出的文章让人感觉浅显不说,主要是很快就会枯萎。枯萎,就是说她们始终是一丛花,而不是一棵树。我所说的牢固根基,就是扎实深厚的古文学功底。你看人家龙应台、张晓风她们,都是有深厚基础在支撑的。所以她们写出的东西有劲道有嚼头,所以才能蜚声文坛。《史记》、《左传》、《庄子》。。。。。这类古书都要读一读,不一定全部读完读透,但一定要有所涉猎。那样写起文章来会更得心应手,也会在写作上有长足的底气。”这段话让我听得既惭愧又惊喜,前面似乎是对我的对照总结,后面俨然已经为我指明了今后學习的方向。果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杨老师还送了我好几本书,他在自己的书上一本本地仔细签名,写下“玉莹先生正拙”的赠题,还耐心地给我讲解“先生”的含义,说我是照着保存30年给你题的,30年后我希望你就是这样哦。他的饱含鼓励而又风趣的话语,引得我和王老师都会心地笑了起来。不知不觉半天时间已在谈笑間悄悄地溜走,我们婉言谢绝了真挚的挽留,起身告辞。经过空荡荡的客厅时,杨老师自嘲地对我说:“你看我家,简单得近乎简陋了,要的就是这样的生活。这样客人来了,没有拘束感。我曾说过,一个珠光宝气的母亲,远远没有一个衣着朴素手掌粗糙的母亲,让孩子感到更亲切。”每句不经意的话,总是蕴含着最朴素的生活哲理。其实,在短短半天的交流中,我就不止一次地想:我的晚年也应该是这个样子----简单,质朴,充实而有益。

 

不顾我们一次次的劝阻,杨老师坚持送我们到大路口,恰好出门买菜的阿姨也回来了,自然又是一番热情的挽留。怀揣着沉甸甸的盛情和收获,回头望去,杨老师依然立在树荫下,目送着我们走出好远。他静静地站在那里,平和,淡定,如雪的白发在夏风中轻轻地飞扬……

 

这个端午节,因了他,而变得格外令人难忘、珍惜。

 

 http://s6/bmiddle/502caebd448715202b885

 

http://s9/bmiddle/50a6d04fga502fbc8e368&690&690

                        第一张照片,都有点拘束哦。



http://s16/bmiddle/50a6d04fga5080a393c06&690&690

http://s7/bmiddle/50a6d04fga502fc5237f6&690&690

                    左起:王老师,杨老师,闻笛。

http://s3/bmiddle/50a6d04fga502fc153622&690&690

                           后面是荷花鱼池。

http://s8/bmiddle/50a6d04fga502ff5c5b87&690&690

        后面这棵树,本是藤本植物,杨老师从根部放了个钢筋,把它养成了树。


http://s12/bmiddle/50a6d04fga502fea541eb&690&690

          海峡两岸的两位著名作家终于见面了----痖弦(左)和杨稼生

          杨老师说,他们在他家的小屋里谈了四天四夜,还意犹未尽。


http://s10/bmiddle/50a6d04fga502fe683d19&690&690

                          在认真地给我们签名


http://s1/bmiddle/50a6d04fga502fe1bfc50&690&690

                       时而热烈地交谈。



http://s5/bmiddle/50a6d04fga502fddedc44&690&690

         王老师提议:“这麽好的景,你就多照几张吧!”哈哈正合我意。


http://s16/bmiddle/50a6d04fga502fd8368bf&690&690

           红墙,蔷薇,石榴花。 我特别喜欢这几张照片的背景。

http://s14/bmiddle/50a6d04fga502fd18945d&690&690

                  所以贴出来显摆一番。建议以赏景为主。
 

http://s7/bmiddle/50a6d04fga502fb7ca326&690&690

                像不像一个文学女青年?(资深滴,呵呵 ~-~)


 

http://s7/bmiddle/50a6d04fga508532e6f36&690                               满院花香透窗来

http://s10/bmiddle/50a6d04fg76e73d43b279&690                         儒雅睿智的著名作家杨稼生老师。

 

http://s7/bmiddle/50a6d04fg76e73c819346&690

            王老师虽然和他们很熟,但还是喜欢和他们多多合影。

 

 

http://s7/bmiddle/50a6d04fga508e35b62a2&690                   特别致谢----热心的“联络员”王松凡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