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谁家玉笛暗飞声——读闻笛《雪夜闻笛》散文集
标签:
转载 |
http://s2/middle/4a6ad246h9989fbdcd9f1&690
数九隆冬,天寒地冻。夜深了,在柔和的灯光下,我静静地捧读一本来自中原钢城的散文集。
窗外,月光如水,清辉把大地映得一片霜白,凛冽的寒气似乎已经凝滞,寂静中好象能听到裂帛之音。渐渐地,感觉到耳畔忽有一种如丝竹轻奏、如飞鸿振羽、如霜叶簇拥、如冷泉呜咽的声音送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诗一下子让我醒悟,这笛音不就是从我手中这本《雪夜闻笛》散文集里不断传来的么?这时,我又有了一点“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味道了。
《雪夜闻笛》是博中好友闻笛刚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其中收录的文章大都选自她的博客。两年前,我与闻笛相识于博园,如果不是博客为媒,我们仍是天各一方,即使相逢也如形同陌路。
记不清是如何走进闻笛家园的了。最初的记忆,是读了她那篇《难忘那条白裤子》的博文,其诙谐的文笔吸引了我。这是一篇写老同学聚会的文字,通常人们都会描述同学相见的喜悦和岁月流逝的感慨,可闻笛却别出心裁地从已在镇上当书记的章同学慨然作东,请大家到一家水库餐馆聚会说起。宴席上,镇妇女主任一番祝酒辞犹为精彩,她除了大说白字连篇的家乡土话、不忘迎奉拍马章书记外,为活跃气氛,还绘声绘色地说了一个当地流行的黄段子,让在座捧腹大笑。接着,闻笛笔锋一转,描写妇女主任挨桌给大家敬酒,“她走过来时,我发现她穿着一条白裤子,非常通透的白裤子。里面是一条大花裤衩子,几乎你无法回避地看清上面蓝色和红色的大花朵”、“扎眼地在飘来飘去”,读着这样风趣的文字,我对闻笛的文笔刮目相看了,于是后来我们成为博中好友。
这本散文集收录的文章,是闻笛从自己博客里精心挑选的,其中不少已发表于报刊,虽然许多已在她的博中阅读过,但现在重新翻阅集结的散文集,却又是另一番感受。读她的文字,能从华丽丰富的篇幅里,读出她对生命和人生的感悟,这是与许多华而不实、无病呻吟的文字大不相同的,这在“永远的桃花源”、“闲踏幽径看落花”、“听雨 蝶影”、“芍药开花”、“居住在《诗经》的河畔”等文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如她在“秋之恋曲”中写流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是你的悠然淡泊;‘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是你的飘逸从容;‘我有云心何羡鹤,身无俗骨不沾尘’,是你的素静高洁;‘行至水穷犹有路,坐看云起已忘身’,是你的逍遥超然;‘远看寒山石经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是你的深邃宁静;‘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是你的玄思静穆’”等等,这样的抒怀在她的许多文中都有铺展。她写菊花、秋荷、枫叶、芍药、寒梅、烟花、芦花等,虽是咏花,却无不寄托自己的情感。
她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的话:“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从而引出她“假如我是这样的一根芦苇,我一定会生长在故乡的塘畔,挽一缕清风,掬一捧明月,采一茎荷香,聆一曲蝉鸣,沉醉在乡村夏夜的梦里,让心灵自由自在地飞扬”,使文字的思想性得到升华。
《雪夜闻笛》有不少篇幅寄托了闻笛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让我们看到游子对故乡的情感。她在“哦,老家”中写道:“老家一日,我的心仿佛在清冽的泉水中彻底洗濯了一番,那般轻松,那般明澈。老家,让我用怎样的语言概括你好呢?你是我情感的加油站、心灵疗伤的诊所吗?是我写作灵感的源泉,种植思念的沃土吗?还是我做梦的地方,遗梦的地方、抑或寻梦的地方吗?若非如此,为什么你总让我魂牵梦萦,以至今生都无法释怀呢”?在“又见杏儿黄”中,她又听到奶奶讲故事的情景;在“记忆的结”中,她回忆童年和少年时代,与小伙伴坐在小山村里,说着土得掉渣的家乡话,村前清澈的池塘,岸边的大柳树,艳若云海的桃花林,还有春天里爬树捋槐花的乐趣以及清蒸槐花的香甜,仍是那么历历在目。此外,在“故乡,那一塘苇韵”、“寂寞野花”、“青草池畔独听蛙”、“我的《聊斋》情结”等文中都有精彩的描述,读来,让人感到亲切。
《雪夜闻笛》的艺术特色也是显而易见。首先是语言凝练,文字瑰丽。在闻笛的散文中,常能读到清丽的辞句,华美的片段,而引用古典诗词更是得心应手,俯拾即是。她写流云:“你是随风飘舞的霓裳,轻盈而飘逸;你是清风放牧的牛羊,缱绻而悠扬”;写秋荷:“时时在秋日的宁静与淡泊中,低吟浅唱出喧嚣尘世久违了的空灵与秀美”;写枫叶:“斑斓的色彩中,行云流水般地演绎着秋的乐章,以轻灵的写意,流动着生命最真实的主题”;写梨花:“一缕阳光折射在花间,洁白的花瓣薄如蝉翼,粉红的花蕊淡雅清香。微风徐来,梨花轻扬曼舞,飘逸如雪,蜜蜂嘤嘤嗡嗡地在花间穿梭采蜜,这快乐的精灵给梨园带来了灵动的活力”;写梅花:“至柔、至坚、至纯、至艳——寒冬里柔情似火,磨难中坚不可摧,尘俗前洁如冰雪,怒放时艳若彩霞”。在“居住在《诗经》的河畔”中,她巧妙地把自己的心灵从高楼大厦和喧嚣的尘世里游离出来,融入进“坎坎伐檀兮”的境界中,又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意中走出来,“让清凉的晨风吹拂我的秀发,荡涤我蒙尘的心房,让绿色的原野温润我的眼球,放牧我疲惫的灵魂”,这种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写法,也十分引人入胜。
视觉独特,构思新颖,是《雪夜闻笛》的另一特色。在闻笛的文中,常可读到许多不同于一般人的视觉,如“粲然一梦烟花殇”,就让人看到了烟花的另一面。在人们看来,节日烟花绽放,妆点了灿烂的夜空,烘托了节日的气氛,可又有谁能悟出烟花粉身碎骨一瞬间的感受呢?“转眼成殇的烟花啊!谁会在花前月下拾走你遗落在烟雨中的碎梦?谁会在清幽寂廖的心空定格你瞬间的粲然?繁华落尽时刻,人们只听到一声凄然的长鸣,那是你用叹息谱就的一曲哀宛的离歌么?”这里又蕴涵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味道,让人深深地回味作者的用心。
而在“芍药花开”中,她并不似一般人着墨于赞美芍药花的娇艳,“牡丹凭貌,养心悦目;芍药以根,入药济世”,她别具一格地写道:“芍药的心性绝不止于此,它深知自己是药,而不是花”、“及至美丽的花瓣凋零落尽,那泥土深处默默留存的一缕药香,才是芍药试图用整个生命向世人诠释的完美境界”,这种写法,令人拍案叫绝。另外,她的“我的《聊斋》情结”、“白玉”等也给人一种空灵、惟美的意像和感受。
《雪夜闻笛》的文字也是很诙谐幽默,富于情趣的。当我们在读“难忘那条白裤子”、“专业的PK业余的”、“阿Q歪传”、“狂人日记”、“相亲”、“血染第一漂”等文时,或令人捧腹,或哑然失笑,那种针贬时弊,弘扬正气,嘻笑怒骂皆文章的风格,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个年轻女性之手。例如在“难忘那条白裤子”里,最后写道,她打电话给同事,“你实话告诉我,不许搪塞!你说——平时我老是穿白裤子,你到底看没看到过里面的内容”?在“阿Q歪传”里,她把许多博友形象地串在其中,极尽打趣之能事,“仗着自己知道‘茴’字的几种写法,不仅也开了博,还给自己起了个挺浪漫的名字‘秋思’,听着就老不正经。秋思秋思,你‘思’谁呀你?哼,你‘思’谁都可以,就是不能‘思’心语。阿Q越发愤愤地想:他敢‘思’心语,我就敢把他的长衫撕碎”,读到此,我早以忍俊不已了。虽是幽默,其实都抒发了闻笛对博友的友情,这在她的“二00九岁末絮语”、“百感交集——写在开博两周年”,以及他写给博友林铁英、林炎章、胡志平、云儿、王阿姨、周庆云和“恩师故乡来”等篇目中,都可看到她的挚热情感。
读《雪夜闻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积极追求人生梦想和理念的闻笛,让人们在她的生花妙笔里体会生命的真缔,用她在“一窗昏晓送流年”中的话来说:“沉积心灵的悸动,聆听内心的回音……缓释孤独,边走边唱。所以才有那一篇篇与时间和生活背景同步的真情文字,才有散发着或伤感或怅惘等忧郁气息的内心独白,才会有口吐粗言拍案一怒的愤慨……没有哗众取宠的造作,她是我内心真实情感的释放。”这,正是《雪夜闻笛》散文集具有可读性与艺术性的成功之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