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评论如何选角度拟题目

(2008-11-16 12:11:34)
标签:

文学评论

选角度命题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
文学评论如何选角度拟题

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文学评论,除了应遵循一般议论文写作的普遍规律外,在选取角度、拟定题目方面,还有它自身的一些特殊规律。

 就常识而言,文学评论大视角的选择有:人物分析、结构分析、表现手法分析等等。中学生的文学评论受评论对象(一首歌词或一篇五六百字的散文、小小说、寓言故事等)和篇幅(五六百字)的限制,一般只能选择某一方面(如表现手法)的某一点(如象征)。正如同一般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议论文首先要全面、正确、深刻地理解原材料,达到“化”的程度一样,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文学评论首先也要全面、正确、深刻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及形式上的特点。在搜索小角度的时候,有两条原则:一是紧紧抓住原文最突出的“那一点”;二是紧紧抓住虽非原文最突出然而却是自己理解最深、把握最大的“那一点”。若能将理解最深的“那一点”与把握最大的“那一点”相契合,将是最佳的选择。

 在这里,还有一点值得指出,必须打破对文学评论的神秘感。第一,中学生写文学评论,往往并不苛求有什么创见,只要能恰当地举出所给文章中的例子去印证老师以往在分析课文时所讲过的某一写作特点即符合要求;第二,倘若整体把握感到吃力,也可以评论自己理解最深的某一段;不能评论深层次的内容,也可以评论浅层次的内容——如比喻的运用,开头、结尾的艺术等等。现举一例来说明:

[原材料]                 外婆的澎湖湾

                  晚风轻拂澎湖湾

                  白浪逐沙滩

                  没有椰林缀斜阳

                  只是一片海蓝蓝

                  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幻想

                  也是黄昏的沙滩上留下脚印两对半

                  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

                  踏着薄暮走向余晖暧暧的澎湖湾

                  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

                  消磨许多时光

                  就在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


                  副歌:

                  澎湖湾  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

                  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

                  阳光  沙滩  海浪  仙人掌

                  还有一位老船长


[例文]

优美的画面,优美的歌

     听过《外婆的澎湖湾》,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浮现在眼前的优美的画面。

  蓝蓝的海边,白白的沙滩,夕阳斜照,海浪翩翩。“外婆”挽着童年的“我”,踏着余晖走在暧暧的澎湖湾上,走过仙人掌,走过沙滩,留下脚印两对半,留下笑语一串串。

整个画面色调明快,韵味无穷。这正是作者脑海中对如画的童年记忆的反映,也正是作者为抒发对童年怀恋之情而刻意营造的又丝毫不留痕迹的画面。画面的美,完完全全的基于作者抒情的基调。那美丽的“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所传达的美的信息,正是由作者所表现的美好童年而来。

美好的画面反过来又帮助了抒情。作者把心中对童年的怀恋,形象地寓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画面中,抽象的感情得到了具体、形象的表现,更有利于感情的抒发。听众接受了画面优美的信息,先浮现了一个美丽的童年的景象,再由这个景象加以联想、想象自己的童年及童年中的快乐,想象作者所描写的童年生活,从而一下子接受了作者所描写的原本抽象的感情。抽象-具体-具体-抽象,完成了感情的表达与共鸣。而其中具体的优美画面正是这一审美过程的桥梁。

优美的画面另一作用就是帮助了歌曲的传唱。画面的美好使歌词更加美好,易唱易记易流传。

优美的画面,优美的歌,优美的澎湖湾!

 

[简析]  《外婆的澎湖湾》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便是它的画面美。《优美的画面,优美的歌》一文的作者便是紧紧抓住“画面美”这一特点选择角度、拟定题目的。由于题目较小,论述起来便于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提出论点——描述最优美的画面——优美的画面动人的深层原因——优美画面的艺术效果(抒发感情,与听众感情共鸣,易于传唱)。这样,文虽短而意丰,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倘仔细分析,这首歌词还有其他角度可供选择和拟题:

多种感觉的描写,动人情怀

(“晚风轻拂”——触觉;“阳光,沙滩……”——视觉;“笑语一串”——听觉)

韵味无穷的副歌

(副歌所描绘的物象,使人联想到自己的故乡、童年、亲人等)

明朗与含蓄

(明朗的色彩构成了优美的画面;含蓄的描写更引起人无限的遐想——如“一遍遍幻想”“脚印两对半”“走向余晖”“老船长”等;二者相得益彰产生的艺术效果——既直截明快又韵味绵长)

单就“画面美”这一大视角而言,还可以搜索到一些更小更易于把握、易于充分展开的小角度去拟题,比如:

鲜明的色彩与优美的画面

[白浪  沙滩(黄)  海蓝蓝  阳光(七彩)  仙人掌(绿)]

画面中静于动的和谐配置

(动:“拂”“逐”“走”“印”“拄”“吞没”“挽”;静:“坐”“澎湖湾”)

画面的朦胧美

(“晚风”“薄暮”“夜色”)

意味隽永的形象刻画

(“坐在……幻想”“脚印两对半”“将我手轻轻挽”“一位老船长”)

当然,要写出上乘的文学评论,归根结蒂,有赖于作者较高的文学鉴赏水平、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较宽的艺术视野(音乐、美术、舞蹈、雕塑、书法等)——对中学生来说,平时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艺术品方面的常识,读一些篇幅短小、浅显易懂而又文字活泼生动的报刊上的文学评论、影视评论,从而丰富写好文学评论的知识储备,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文学评论如何选角度拟题目

                     (图片取景于长江黄石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