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步青先生对我教益很深的两件事
(2014-07-24 19:37:59)
标签:
诗 |
分类: 隨笔 |
苏步青先生对我教益很深的两件事
社区的华人邻居老胡,见我从国内来到,没有等我开口,就按老约定在星期五到美东超市购买一周的食品时为我带来所有免费的华文报刊。其中有一份《新星周刊》是去年才创刊的。我已经在它上面发表了好几篇文章[1]。
从苏老先生赠给候振挺的一幅楹联受到的教育
在2014年7月10日《新星周刊》第33页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苏老的文章《一生相依——苏步青与米子》[2],读来令人唏嘘,同时也勾起我对苏老的怀想。苏老生前我无缘拜识,但是老先生的两件事情对我有着深刻的影响,至今还在指导着我的求学与做人。
1997年秋,我应老校长杨叔子院士知命回母校为年轻的校友作《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3]的讲座。因母校在学生文化修养教育方面成绩卓著、建树很深,我当场作了一个测试。
我与听众商量:我念一幅楹联的上联——这幅楹联是一位老一辈泰斗级的数学家写给我们这一辈的一位数学家的,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下联,当你们听到第几个字就能联想出完整的下联时,请立即举手示意我。
(下面这一段引自《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记录稿,我说:)上联是:“君镇长沙非贾谊”,下联是:“我游六国——”请同学们想一想,下面三个字应该是什么?(不少同学答:“似苏秦”)好!这说明你们的历史知识和文学修养都很不错。这幅对联表达了苏老先生对侯先生在做学问和做人两方面的赞誉和自谦。(引用完毕)
这里的苏老先生就是苏步青教授,侯先生是当时的长沙铁道学院的候振挺教授。
在百度网络上可以查到,侯振挺早年研究排队论;60年代至今一直研究马尔可夫过程,在齐次可列马尔可夫过程许多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工作,对于Q矩阵问题研究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特别是发表于1974年《中国科学》第二期的论文《Q过程唯一性准则》,成功地解决了概率界数十年悬而未决的Q过程的唯一性问题,此成果被国际同行称为“侯氏定理”,侯振挺因此获得1978年度国际戴维逊奖。
在一次学术会议休息时间里,侯振挺先生在纸上抄录了上述楹联,对我说:老陈,这是苏步青老师送给我的,你看看是批评还是表扬?
我告诉他上联的寓意是:贾谊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你老侯在数学领域镇守长沙而“非贾谊”——是实实在在的领军人物;下联苏老自谦为“似苏秦”,苏老的寓意应该是:苏秦虽然“六国封相”合纵抗秦,但最终失败,反而是秦统一了中国!所以,不论当时和后世,苏秦都是一位很有争议的人物。撇开细节不说,苏老先生以“似苏秦”自嘲,实乃在年轻的您候振挺面前的自谦之词。
我的结论是:苏老赠给老侯的楹联,既非批评,亦非表扬,而是期望。看来,作为晚辈的侯振挺教授没有辜负苏老的期望,在他主攻的数学领域不停地一直有新的发现、创造和建树。
苏步青爷爷的“零头布”
少年每自喜,费时如挥金。
谓此明日事,安用惜寸阴。
明日诚当有,要知已非今。
一生只此日,易过难重寻!
惜时诗原件
装裱后传给我们的儿子了
[1]美国新泽西州新星周刊:
2013年6月6日第30版开心时刻照片故事《托起初升的太阳》;
2013年6月13日第31版星星论坛《七绝·端阳》;
2013年6月20日第31版星星论坛《七律·夏至有感》;
2013年6月27日第30版开心时刻照片故事《雅礼三剑客》。
[2]
[3]原载《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二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240页-252页)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评论 (38 个评论)
- 回复陈赫
2014-7-24 01:21 -
朱文杰: 长沙市天心区沙河街东段原名礼贤街,相传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年轻时居此,陶公之母“截发留宾”,遂建贤母祠,后改陶公祠,大明嘉靖四年又改为“惜阴书院”,盖因 ...
- 回复陈赫
2014-7-24 09:21 -
wsyhl: 替所有的女儿谢谢教授了,按中国的习俗一般好东西只给儿子的。呵呵!
问好您及罗妈妈!
- 回复陈赫
2014-7-24 09:27 -
单益义: 教子有方,令人敬佩!
-
彩虹炫 | 编辑 删除chj5174384 2014-7-24 18:17 - 文人之家多幸事,喜得墨宝"惜时诗"。
爱儿接受传家宝,惜时如金代代知。
拜读分享,致意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