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ndroid的开源迷雾与中国厂商的机遇(上)

(2013-03-22 14:47:23)
标签:

it

android

手机

操作系统

google

分类: 电信评论

Android的开源迷雾与中国厂商的机遇(上)

程德杰

    

本文为2013年3月10日,为《通信世界》新锐评论栏目,撰写的专栏文章,就Android的市场地位、专利现状及中国厂商的机遇展开评论,发表在《通信世界》2013年3月总第595期上,刊发时文字有删改,现将原文贴出,题名自拟,供参考!

 

原文较长,现分两部分贴出,这部分主要介绍Android的专利现状。 

 

正文 

 

近日,工业与信息化部下属的电信研究院发布了《2013年移动互联网白皮书》,根据白皮书显示,随着Android以开源、免费的方式大力拓展移动手机市场,移动手机操作系统的份额已经彻底得以颠覆。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2 年底,Android 已占到中国手机OS增量市场的 86.4%,其它系统中,Symbian 仅余 2%,苹果的iOS系统占8.6%Windows1.2%,而国内自主操作系统普遍未超过1%

 

白皮书指出:“我国移动操作系统研发对Android存在严重路径依赖,我国企业普遍在 Android 基础上进行深度优化与开发,Android 系统当前虽保持开源,但其核心技术和技术路线受到谷歌公司的严格控制,我国操作系统研发企业时刻面临谷歌的商业歧视,如延迟代码共享时间、通过商业协议制约终端企业等。”

 

看到这里,可能有不少读者会提出疑问:基于LinuxAndroid不是开源的吗?而遵守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通用公共授权)准则的开源软件,不是永久免费吗?

 

这个问题问到了Android是否真正开源的实质,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Android的体系架构,以及其各部分的版权情况。

 

毋庸置疑,Android是一个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而Linux是遵守GPL的开源软件,任何基于Linux二次开发的软件,也都必须遵循GPL准则;但请大家注意的是,Android仅仅是内核基于Linux,而Google独立开发的用于硬件驱动和App接口的中间层,却并未遵循GPL。也就是说,任何手机终端厂商,或是App开发者,要将自己的硬件应用于Android系统,或是开发软件,都必须通过Google授权的SDK来实现。

 

Android发展初期,Google为了吸引更多的厂商加入,对SDK实施了开源,但随着android碎片化趋势的加剧,以及出于掌控Android产业链的考虑,Android201211月的最新版SDK开发使用协议中,加入了一条编号为3.4的新条款。

 

条款3.4: 您同意,您将不会做任何可能会导致Android碎片化的行动,包括但不仅限于分发、参与制作,或任何其他利用到本SDK开发包的形式。

 

将上述专业术语解读为我们平常所熟悉的语言,那就是:手机终端厂商将不能够利用GoogleSDK,进行个性化的定制。

 

无疑,这是Google利用其对SDK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将Android智能终端厂商牢牢限制在其规定的软件开发区域。

 

由此,我们可以就Android的“开源”得出如下结论:Android只有其基于Linux的内核是遵守GPL开源准则,而Android SDK的知识产权则牢牢控制在Google手中;为吸引厂商和开发者,Google目前对SDK采取了开放源代码和免费的策略,但不能够保证,未来Google仍会对其SDK实施开源和免费。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Android并不是真正意义下的开源软件;不排除未来Google为了其商业利益,收回其代码使用权和收费的可能性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前全球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上,Android的一枝独秀,确实为广大的智能终端厂商埋下危机,这也是为什么全球最大的Android终端厂商-三星,在其Android终端全球热卖之时,仍然没有放弃发展其自有的手机操作系统Bada,并且将其技术框架整合进和Intel联合研发的Tizen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原因。

 

待续......


 

 

本文首发于本人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teletech),感谢您阅读这篇文字,如果您需要进一步讨论,可通过新浪微博和QQ与我讨论,本人新浪微博名:@程德杰,QQ:1793572;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和我沟通,其他通信方式请见本人新浪博客首页左侧博主简介栏。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